威宁地八角改良天然草地技术初探
2019-07-08周雪赵相勇马培杰
周雪 赵相勇 马培杰
摘 要:贵州草地主要是天然草山草坡,草地植被类型为暖性灌草丛和山地草甸,草地植被以禾本科植物为主,豆科植物比重小。据全省1252个样方资料统计,禾本科占样方牧草重量的78.5%,豆科牧草重量只占0.93%。在1252个样方中,只有295个样方出现豆科牧草,豆科牧草出现频率为23.56%。贵州天然草地的牧草产量低、质量差,饲养肉牛增重慢,育肥期长,改良天然草地是发展贵州肉牛产业所面临的首要任务。贵州从1980年开展草地改良以来,紫花苜蓿、红三叶、白三叶是补播改良天然草地的主要豆科牧草品种,这些草种在贵州结实率低或不结实,不能持续更新草地。威寧地八角种子产量高,抗逆性强,可以持续为天然草地更新提供大量的种子库。因此,本文采用直播(不处理地面)、翻耕、带垦、蹄耕(牛)、烧荒等方式,补播威宁地八角或撒播威宁地八角与多年生黑麦草和鸭茅组合草种。以期为威宁地八角改良天然草地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天然草地;改良措施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地选择
直播(不处理地面)、带垦、蹄耕(羊)试验地选择在威宁县种羊场,经度104°20.735′,纬度26°50.567′,海拔2485m,主要植物有画眉草、白茅、车前草、牛茅草、白刺花等;翻耕、火烧试验地选择在普安县。
2.试验设计
(1)直播(不处理地面):选择坡度较平缓的地势,直接撒播地威宁地八角种子,播种量为2.5kg/亩;
(2)带垦:选择路边退化天然草地,用旋耕机翻一次,在翻耕地上播种地八角种子,播种量为2.0kg/亩;
(3)蹄耕(羊):选择地势较平缓的天然草地,直接播种威宁地八角种子,播种后赶绵羊在草地上来回吃草踩踏;
(4)条垦:用修公路的尖锄划破草地,播种威宁地八角,播种量为1.0kg/亩;
(5)翻耕:用旋耕机或人工把草山草坡全部翻耕,播种威宁地八角和多年生黑麦草,播种量为威宁地八角1.0kg/亩,多年生黑麦草2.0kg/亩;
(6)火烧:对已经被火烧过的山坡播种威宁地八角和鸭茅,播种量为威宁地八角1.0kg/亩,多年生黑麦草1.5kg/亩。
3.观测记载项目
(1)试验处理前对试验区原有植被进行调查;
(2)测定改良后草地植被特征;
(3)测量各小区优势种群与威宁地八角的生物量、株高、优势比例。
二、结果分析
1.不同改良措施下草地优势种群及产量
从表1可知,直接播种威宁地八角,威宁地八角在原有优势植物种群的影响下,没有生长起来;蹄耕与条垦条件下,调查样方内有地八角生长,但原有种群比较矮,对威宁地八角没有保护,威宁地八角没有形成产量;带垦、翻耕、火烧改变地面环境,为威宁地八角生长创造良好立地条件,威宁地八角在群落中的比例明显增加,其比例分别为15%、40%10%,每平方米内的鲜重分别为63.33g、382.33g、40.0g。带垦、蹄耕、条垦不改变原有植物优势种群,但增加原有植被高度和产量。翻耕和火烧后播种优良牧草,可有效改变原有植物种群,增加优良牧草产量。
2.不同改良措施下草地植被特征
从表2可知,带垦、蹄耕、条垦三种方式松动土壤,有利于土壤中的种子库萌发,群落中的物种总数比直播改良明显上升,打除草剂后翻耕,杂草被明显抑制,群落物种数最少,火烧后播种威宁地八角和鸭茅,在不破坏土壤地下系统的条件下,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群落物种数。密度与盖度大小关系为翻耕>火烧>带垦>蹄耕>条垦>直播;草群高度大小关系为翻耕>火烧>带垦>蹄耕>直播>条垦;样方生物产量大小关系为翻耕>带垦>火烧>条垦>蹄耕>直播。
三、结论与讨论
1.带垦、蹄耕、条垦不改变原有植物优势种群,但增加原有植被高度和产量。翻耕和火烧后播种优良牧草,可有效改变原有植物种群,增加优良牧草产量。
2.直播、蹄耕、条垦三种方式下播种威宁地八角,可能由于威宁地八角种子小,没有着地,发芽后吸收不到土壤养分,调查养方内很少见到威宁地八角生长。翻耕后补播威宁地八角和多年生黑麦草、火烧后补播威宁地八角和鸭茅都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为威宁地八角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带垦能增加威宁地八角着土点,促进威宁地八角种子的萌发与生长。
3.根据威宁地八角在群落中的比例、产量、改良草地样方产量,本试验认为翻耕和带垦后补播威宁地八角是其改良天然草地较好的技术。
参考文献:
[1]刘贵林. 贵州草地畜牧业发展及分析[J]. 四川草原, 2006, (3): 47-49.
[2]杜青林 主编. 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地方篇[M].
作者简介:周雪(1982-)女,研究实习员,本科,主要从事茶叶立体农业研究。
*通讯作者:赵相勇(1979-)男,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牧草育种研究。
项目基金:“威宁地八角新品种选育及配套利用技术研究” 贵州省农业攻关项目[黔科合NY字(2013)3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