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教育在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实现

2019-07-08李云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鉴赏能力汉语言文学

李云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美育的教育就不是教育。”由此可见审美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鉴赏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使其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那么,在高等职业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怎样进行审美教育的渗透呢?

一、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审美热情

学习热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审美教育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产生兴趣,就会专注倾听、思考,并保持这种状态,学习效果自然很好。反之则会敷衍对付、过耳不过心,学了等于没学。

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学情,是否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将教材内容最大限度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要及时改变教学方法,不断钻研、探索,引进新理念和新手段,避免使用僵化不变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反感。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自身情感的变化、对文字的感悟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热情。

如在讲解“魏晋文学”的时候,曹氏父子是绕不开的话题,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名人故事教学法来进行讲解。很多学生对于曹操的印象,仍然停留在《三国演义》中的“奸雄”上,并且能够讲出很多耳熟能详的典故:望梅止渴、割发代首、挟天子以令诸侯等。除了狡诈、奸猾的一面,他还是一个胸怀天下、意气风发的伟大诗人。从他的性格、轶事入手,对曹操的诗作进行具体分析,对曹丕、曹植的诗作进行鉴赏,将他们的写作风格、写作特点一一阐明,学生就非常感兴趣,听得入迷,进而自觉地探求魏晋文学的更多内涵。

二、提炼汉字美,启发学生审美思考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中华文明流淌几千年,至今仍浩浩荡荡、熠熠生辉,文字的作用功不可没。从某种意義上来讲,汉字是中国的脊梁,它增加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主要内容包括现代汉语的语音、汉字结构、词汇语法、修辞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汉字所蕴含的独特的美、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更是审美教育的不二之选。

作为一种象形文字,汉字兼具形、音、义三个特点,不仅能表达概念、内涵,还能让人产生感觉和联想。如江、河、湖、海四个字,都是从“水”,一念起来,甚至能够联想到水的流动、听到哗哗的流水声,自有一方天地。再如“福”,左边的偏旁从“示”,这在古代是表示祭坛的,引申义为“启示”,表示上天或神明给予的启示,右半边可以解释为:“一人有一口田,有粮食吃,能满足生活所需即非常幸福了。”古人认为:“福,佑也。”即有上天庇佑、逢凶化吉即为福,而要想得到上天庇佑,则需积德行善,这是古人朴素的价值观,也是中华文明的基石。教师要将这些汉字所蕴含的美剖析给学生,让学生一边认识一边思考,给他们打开一道新大门,去领略古典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深挖语言美,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承载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喜怒哀乐,体现了具有独特内涵的艺术魅力,令后世读者津津乐道、百般解读。因此,教师在讲授优秀的文学作品时,要帮助学生挖掘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字词、语句的内涵,解读其中的深刻含义,体味语言美,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其自然而然地学会审美。

例如,了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时,着重讲解杜甫的叙事诗,其在语言上不仅有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概括,还有令人感同身受的感染力。如《羌村》,“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描写诗人在“安史之乱”后回到家乡,家人乍一看到早已不在之人的惊喜;“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家人重逢之后的恍然如梦;“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唏嘘”,周围邻居的对相逢场面的围观和感慨。这仅仅是诗人一个人的遭遇吗?绝对不是,这是当时离乱后世人重逢的常态,作者以点带面、力透纸背,使人读之颇有惊心动魄之感。这些对细节上的语言美的感悟和理解,对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大有助益。

四、品味情感美,发展学生鉴赏能力

不同的时代背景养育了不同的作者和作品,每一个作者对世界和现实都有不同的观察和感受,因而呈现给读者一个个绚丽多彩的情感世界。教师要引领学生深刻地解读作品,品味带有强烈时代烙印的作品中的思想感情,感受文字背后所要表达的想法和见解,从不同的作品中品味不同的情感,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如在讲解“南宋文学”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爱国诗人要属陆游和辛弃疾,他们都有满腔的报国理想,陆游写道:“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受妻孥!”辛弃疾则说,“试手补天裂”,也有对当时主和派的不满和讽刺,如“和戎自古非长策”“剩水残山无态度”等。同时,因为生活经历和自身情感的差异,他们对劳动人民的态度也有不同。陆游对当时的阶级矛盾有所触及,写了《农家叹》《秋获歌》《书叹》等大量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而辛弃疾虽然也写了《村居》《带湖新居将成》等小词,但内容没有触及农民的现实生活,深度不够。在学习时,教师可以从作者的感情入手,引导学生感受其情感美,进而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五、借助想象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是有着不同生活经验的独立个体,他们在面对同一文本的时候,也会根据自身经验得出不同的审美体验。因而教师不要强行将学生的审美禁锢在条条框框中,而是要鼓励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放飞他们的想象,得出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并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分享,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学习古典名著《红楼梦》时,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解读就多种多样,有些学生认为:“一僧一道着实可恨,明明知道英莲会被拐导致家破人亡,不但不阻止,反而为了度化甄士隐,眼睁睁看着悲剧发生。”有些学生认为:“贾宝玉对于女孩子的好,太过肤浅,平安无事时打闹玩乐,发生变故时束手无策,是金钏、晴雯走向消亡的推手,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个渣男。”这些都是学生从自身经历和阅读体验出发而得出的观点,教师要对其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一起讨论,进而帮助学生梳理思想脉络,提升审美能力。

总之,审美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地位重要、不可替代。一线教师要重视审美教育,在日常学习中有意识地进行渗透,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334000)

猜你喜欢

鉴赏能力汉语言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