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师范”背景下教育实习问题审视

2019-07-08陈宝旺

求知导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育实习

摘 要:广东省省教育厅于2018年2月正式出台了《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高校有必要根据相关要求,全面认识教师教育中的教育实习现状,从教育实习的核心目标、合作管理、认证标准、质量监控等方面,审视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教育实习的发展。文章针对教育实习问题从专业认证核心理念体现薄弱,教育实习主体协同发展不紧,教育实习标准缺乏、质量保障缺失这三个方面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师范类专业认证;教育实习;“新师范”

应新时代广东中小学教育的发展需要,广东省教育厅于2018年2月正式出台了《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新师范”),“新师范”的提出再次引起对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和高校、中小学协同合作的关注,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中培养师范生实践能力的核心,实现实践与理论的有效结合。高校有必要根据师范专业认证的相关要求,全面认识教师教育建设现状而做出重大战略部署,教育实习改革顺应师范专业建设的发展,体现“新师范”要求,符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新师范”背景下的教育实习问题如下。

一、专业认证核心理念体现薄弱

在广东实施“新师范”的背景下,师范类专业认证与“新师范”建设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新师范”的实质是培养更高质量的师范生,开展更高水平的教师培训,新师范建设需要符合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基于产出导向的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即产出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强调实习生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实习实践培育最终获得的成果,并且持续不断地对成果质量进行改进发展。当我们基于核心理念来认真思考教育实习的发展现状时,可以发现应然与实然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首先,实践性知识获得不足。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成,在与学生的互动中生成,在复杂的、动态的教育教学情境中生成。但反观现状,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教育类课程开设不足、实践课程薄弱、教育实习流于形式、教育实习时间短等;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注重学生显性的特定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知识等,忽略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发挥着解决情景中所发生问题的关键作用,实践性知识的获得需要学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亲身实践、反思感悟,许多实际教学问题不能仅依靠理论知识与教学技能,而恰恰当今教育实习注重的结果则是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形式化、套路化与熟练化地运用,覆盖着表演性的成分。学者赵昌木对196名教师的调查研究表明,在教师最初教学的几年里遇到困难或问题前几位分别是:①教材不熟;②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③教学管理能力差,难以维持课堂纪律;④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⑤不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⑥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难以解决;⑦不能妥善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可见,教师掌握实践性知识,在职前教师培养中更不可忽视。

其次,以教学为中心的凸显。教育实习师范生身份具有双重性,既是学生又是准教师,师范生教学培养质量一是体现在大学课堂教学情况上,二是体现在师范生课堂上的教学讲课质量。麦克思的一项关于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调查表明,70%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讲课不吸引人,上课单调。没有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关键因素。给师范生上课的教师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培育出的学生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进行教学。

最后,改进反馈欠缺。教育实习融通着理论与实践,是师范生检验自身教育教学能力能否适应中小学需要的一次机会。然而,师范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韩筠表示在进行师范专业认证进校查证发现,教育实习现状却是形式上的建立需要,出现总结永封存、档案不易查的情况,而教育实习对师范课程设置、教育觀念、教学方法的反馈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十分欠缺。

二、教育实习主体协同发展不紧

从宏观角度看,教育实习主体有大学和中小学,而具体来说,教育实习主体可以分为学习者和教育者。学习主体是师范实习生;教育者是教育实习导师,分别是大学实习指导教师和中小学指导教师。教育实习主体协同发展不紧主要体现在高校与中小学合作不协调、高校与中小学的双导师制没有体现。高校与中小学之间相互支持合作空间尚未完全开拓,高校实习生在中小学未能得到有效的教学实践,中小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被高校漠视,教育实习没有成为双方合作共赢的途径,双方存在利益冲突。进而导致高校实习基地不足,最终高校以实习分散为名,让学生自行解决实习问题,结果则是放任自流,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缺失。另外,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生指导不足。派选的实习指导教师多为年轻缺少教学经验但却具有繁重教学任务的教师,缺乏对教育实习指导工作的全面认知,其职责多是一月一次走访中小学“探访”实习学生,管理与评定成绩,远程督促实习生的实习任务,难以切实进行全面专业的指导。而中小学指导教师主要工作任务在于如何提高本校学生成绩,对师范实习生的指导力不从心,不信任感也导致不敢放手让实习生有效进行教学实践。最终,高校教师实习理论强与中小学一线教师实践能力强两者分离不聚焦。

三、教育实习标准缺乏,质量保障缺失

在“新师范”背景下,教育实习问题凸显,标准的缺乏导致教育实习质量难以提高。首先,从师范生的实习准入来看,并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规定师范生达到什么程度才能获得前往实习基地进行教育实习的资格,那制定了实习资格标准,未通过资格进入教育实习的学生该如何安排呢?师范生教学实践应该以什么为标准呢?

其次,教育实习基地达到什么程度才能接收教育实习师范生也缺乏相关的标准,这就给高校通过人情关系来确定实习基地的机会,而中小学实习基地也出于与高校的交情,予以接受教育实习生,而实习生实习质量评定多以高分通过,这样的“高分通过率”造成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

最后,教育实习指导教师水平影响教育实习质量。大学指导教师和中小学指导教师并没有统一资格考核来保证教育实习指导质量。在本科评估或认证查证中诊断的教育实习问题,下一步如何改进,往往得不到认真落实,造成纸上谈兵的现状,重审查轻修正导致实质上的问题也得不到有效解决,教育实习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文,王玉.“新师范”背景下广东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关系与策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

[2]赵彦俊.“实习支教生”实践性知识生成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3]刘旭东.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与教育实习课程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2):74-79.

[4]覃丽君.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德国教师教育见习制度发展新趋向[J].教师教育研究,2015(4):100-105.

作者简介:陈宝旺(1993—),女,广东中山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教育实习
实习教师自我效能与职业认同的相关性研究
实习日记在师范生专业成长中的应用
数学师范生认知结构对教育实习所产生的影响
基于学生视角的高师院校数学专业实习管理的调查与分析
对高师数学教育专业实习改革的建议
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对心理学专业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几点思考
教育实习与教师专业发展
分层管理在教育实习中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