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7-08李利丽

求知导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摘 要:文章探讨了高校学生党员及学生党支部书记在工作中凸显的问题,并对如何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对推进高校党建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学生党支部书记;教育管理

高校学生党支部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中的关键环节,高校作为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汇聚地,其学生支部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大学生党员在日常管理中表现出了诸多问题:一是学生党员的政治信仰不坚定,入党动机不够端正;二是学习缺乏积极性,经常性地出于被动状态并照本宣科,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深入;三是毕业生党员的组织关系发生丢失时有发生,出现流动党员,部分毕业生党员转出了组织关系,但是单位没有及时接收,又导致出现了相当一部分数量的隐形党员。對高校党建来说,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后隐含着机遇和挑战。

(二)基层党支部书记在教育管理党员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支部书记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力度不够,工作方式较为单一,热情不高

首先,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队伍中大部分具有双重身份,其中辅导员所占比例最大,因此,作为党支部书记和辅导员,既要承担本支部党员的管理培养责任又要做好所带班级的学生教育管理,在工作方式上得不到有效发展。培养和发展党员时,大多以学生在班级的成绩排名及办事的执行力作为依据,对学生的全面考核大打折扣,在发展预备党员时,有应付任务的情绪存在,没有将考核学生入党前的培训及入党后的教育相联系,尤其是党员的后期教育效果不尽人意,无法准确把握即将毕业的学生党员思想状态。如果一直以这样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观念投入到支部工作中,就不能满足新时期工作的要求。

其次,个别支部书记在党员的教育、培养和管理上认识不够全面,工作热情不高,不够与时俱进。他们认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就是机械地召开支部大会和支部委员会,具体开会的形式、学习和探讨的内容不做重点要求,只是单纯的集合。个别学生党支部书记把业务看得很重,仅着眼于“完成”,认为完成任务是“硬的”,对党员培养、教育和管理是“软的”,工作效果不显著,经常被动应付。

最后,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承担多个部门不同的工作任务,缺少时间和精力抓党建工作和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时候更多地把自己视为行政管理人员,不能完全以党员身份的视角看待自己的工作,对自身及自身的职责认识不够到位,并没有履行好双重身份的责任。

2.学生支部书记综合素质良莠不齐,工作运行机制和工作方法不适应新形势,工作方式单一

在党员教育和管理中应采用新办法解决老问题,需要将运行机制与工作和当前的时代背景有效结合,但是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管理上的断层,党委和党支部的责权不紧密,缺乏必要的管理手段,在实际党建工作中,缺乏号召力,工作难以展开。二是基层学生党支部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三是缺乏监管,教育管理的考评和监督机制不健全,支部组织生活的形式单调乏味,每次集中活动九成是学习文件,照本宣科,这种简单政治说教形式影响整体的教育效果,把学生集中在教室进行枯燥的政治学习来替代党日活动,创新力度不到位,没有发挥对支部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管职能,部分党员开始出现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提到“三会一课”就会直摇头。由于受自身理论知识不扎实导致组织生活开展质量不够高等因素的影响,大大减少了党支部书记的威信,学生对支部书记产生了厌倦和不信任心理。

3.学生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缺乏奖惩、考核机制及经费保障

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学生党支部的工作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党员先锋模范的辐射作用影响范围甚广。不少同志认为学生党支部建设没有“那么”重要,在实际支部建设中不能做到深入研究,不能形成属于本支部建设的标准化流程。我国高校对党支部工作进行的考核仅仅停留在支部书记简单述职的形式上,大部分高校也没有设置奖惩机制。这严重减少了各学生党支部书记创先争优的动力,因此部分同志缺乏危机感,使得各学校的学生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的成效仿佛“网红脸”一样的辨不清“美丑”,大家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成效全部一个样。与此同时,很多支部书记工作没有做到“严进”,再加上高校普遍缺少学生党支部书记选拔培训,部分单位的支部党员活动中心硬件设备落后,得不到经费保障,这不仅降低了支部书记的工作热情而且大大减少了学生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

二、如何推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健康向上发展

高校是人才的汇聚地,承担着培养人才的任务,因此,高校党建工作是头等大事。就如何完善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学生党员层面

1.强化学生党员的价值引领,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十佳大学生党员教育基地为平台,结合“雷锋月”“建军节”“国家公祭日”“一二·九”等重大纪念日,围绕马列经典、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教育,在学生党员中开展主题演讲、制作口袋书、主题征文、国防报告、专题学习、主题辩论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团日活动,帮助青年学生党员对党的科学理论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促进党的科学理论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让学生在学习本领、投身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党和国家波澜壮阔的发展。

2.坚持以文化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学生党员在高校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需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必须立足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要将培养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作为重要任务,以便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向各方传递正能量,让其他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觉爱国、爱党、爱校,增强海内外高校大学生党员自觉将报效祖国作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并增强其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性。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层面

1.建立融媒体格局,创新高校抓党建工作方式

作为学校学生党支部书记,要充分重视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宣传,努力做到“七个坚持”,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注重思想引领、坚持配合联盟工作、坚持搭建沟通桥梁、坚持传播党员声音、坚持加强业务指导、坚持立足专业特色。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积极组织开展党内学习活动。仅靠线下学习远远不够,线上也要成为学习活动的一大重要阵地,应借助QQ、微信、微博、“学习强国”App等网络平台,探索建立“互联网+组织生活”新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扩大和深化“党员活动日”的覆盖面影响力。

2.强调组织纪律,严格落实各项工作

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支部标准化建设,增强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在日常党员发展的程序上,必须做到严把党员发展的入口关,严格强化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养,把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校学生党员队伍作为目标。

(三)学校层面

1.基层支部班子队伍形成合力,落实考核奖惩机制

为有效凝聚高校支委班子合力,支委班子应明确分工并制订岗位职责,并要做到:在思想建设上,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主动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主动学习优秀支部书记工作方法,拓展学习渠道,拓宽学习内容;定期开展党员思想动态调研,主动关心和指导党员学生,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各类问题,进一步健全制度、创新方法;在政治建设上,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进一步把准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严守纪律和规矩。除此以外,要想支部健康有序发展,上级党委必须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奖励和惩罚机制,抓党建工作必须有章可依。

2.提供工作保障,注重支部书记的培养选拔

一切活动的组织都离不开物质的帮助,这种物质包括物力、人力、财力。事实上,想要抓好高校党建工作,除了配备完善的支部班子队伍之外,场地和经费也需要同时做好保障,党建工作成效往往和物质保障存在很大关系。对此,高校应考虑如何为基层支部建设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另外,为保障高校党支部工作取得良好成效需定期选拔优秀的支部书记前往其他院校培训学习交流。

归根结底,要想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各部门必须一同协作。要将培养合格的党员作为头等大事,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小乾,刘灏霖.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8):33-34.

[2]冼梨娜.高校学生党支部組织生活有效性的提升策略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34):328-329.

作者简介:李利丽,女,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学生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及日常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微时代”高校学生党员影响力路径探析
高校学生党员党性及其影响力的研究
新时期下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及管理策略研究
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完善教育和培训效果的评价方式增强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训效果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