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阻肺严重缺氧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2019-07-08曾博文陈俊东刘林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5期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曾博文 陈俊东 刘林生

【摘要】 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夜间严重缺氧诱发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0例慢阻肺夜间严重缺氧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进行常规及对症治疗, 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比较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浆脑钠肽(BNP)、心率。结果 经治疗后, 显效患者72例, 有效患者14例, 无效患者4例, 总有效率为95.56%。治疗后, 患者DBP、SBP、LVED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LVEF高于治疗前, LVESD、心率及BNP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慢阻肺夜间缺氧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原发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对患者的病情控制具有积极影响, 该种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严重缺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9.013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 导致慢阻肺严重缺氧引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数量大大升高, 患者多可见咳嗽、呼吸困难、肺功能下降等多种临床症状, 这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临床上因严重慢阻肺诱发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数量较多, 可能导致患者因窒息而死亡,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 但现阶段研究多限于日间发病患者, 而对于夜间发病患者的研究较少, 为探究该类型疾病夜间严重缺氧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 本次选取90例患者进行相应研究, 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慢阻肺夜间严重缺氧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62例, 女28例, 年龄最小58岁, 最大83岁, 平均年龄(70.3±5.8)岁;慢阻肺疾病病程最短3年, 最长8年, 平均病程(5.2±1.6)年;其中12例患者伴有高血压, 15例患者伴有糖尿病, 4例患者伴有冠心病, 3例患者伴有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行肺功能检查确诊慢阻肺, 患者伴有严重缺氧、呼吸困难、咳喘、腹胀、阵发性胸闷气短、心前区及胸骨后疼痛等临床症状。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合并意识障碍或精神障碍患者, 对研究用药过敏患者, 临床资料不全患者。

1. 2 方法 首先对患者进行慢阻肺原发病常规治疗, 纠正低氧血症, 保证血氧饱和度维持>90%,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吸氧方式, 多选择鼻导管吸氧, 持续时间为0.5 h, 后对其动脉血气进行復查。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AstraZeneca Pty Ltd, 注册证号H20140474)雾化吸入, 0.5 mg/次, 3次/d。若患者病情严重可给予茶碱类药物静脉滴注, 治疗过程中需要监测血清茶碱浓度, 以20 μg/ml浓度为宜, 必要时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请心内科医生会诊, 进行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规治疗, 针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30078)300 mg/d口服,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河南新帅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23115)50 mg/d口服, 尿激酶(常州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2022093)150万U静脉滴注, 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江苏大同盟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63060)4100 U皮下注射, 2次/d。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给予硝酸甘油(山东信谊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7021445), 单次剂量1 mg舌下含服, 并行常规抗凝、降脂等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LVEDD、LVESD、LVEF)、血压(SBP、DBP)、BNP、心率。疗效判定标准[2]: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缺氧及疼痛等临床症状消失判定为显效;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缺氧及疼痛等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判定为有效;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缺氧及疼痛等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或加重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治疗效果 经治疗后, 显效患者72例, 有效患者14例, 无效患者4例, 总有效率为95.56%。

2. 2 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 患者DBP、SBP、LVED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LVEF高于治疗前, LVESD、心率及BNP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临床常见心内科疾病, 其主要发病原因为患者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改变或被侵袭, 导致患者形成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引发的临床综合征[3]。该疾病可分为3种类型, 即为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及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可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4]。而慢阻肺严重缺氧引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具有严重的持续性缺氧症状, 生长因子受该因素不良影响促进周围细胞大量生成, 进而导致患者血黏度上升, 血管内血流减缓, 血液处于高聚集和凝结状态, 造成血管堵塞进而引发急性冠脉综合征[5-7]。在临床中针对该疾病治疗的主要原则为改善患者目前的通气功能, 患者肺换气功能恢复正常能够有效缓解急性冠脉综合征导致的心肌缺氧状态, 通过溶栓治疗能够触及患者梗死动脉再次开通, 而适时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能够规避患者病情加剧进展[8-10]。但现阶段对于慢阻肺严重缺氧多限于日间发作进行研究, 夜间发生严重缺氧的研究较少。本次研究中通过慢阻肺原发病治疗联合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规治疗后, 研究结果显示, 经治疗后, 显效患者72例, 有效患者14例, 无效患者4例, 总有效率为95.56%。治疗后, 患者DBP、SBP、LVED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LVEF高于治疗前, LVESD、心率及BNP匀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临床工作者应强化对夜间慢阻肺严重缺氧的干预, 以避免导致患者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综上所述, 针对慢阻肺夜间缺氧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原发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 对患者的病情控制具有积极影响, 该种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亚妮, 杜玲玲, 高燕, 等.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 35(11):911-913.

[2] 王延鹏, 陆志刚. 生物学标志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危险分层中应用进展.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6, 16(4):251-254.

[3] 丁薇, 赵伟, 李仰瑞, 等. 心血管合并症对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及死亡率影响的1年随访观察. 临床肺科杂志, 2016, 21(5):777-781.

[4] 杜飞, 张李, 陈代刚, 等. 不同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比较.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7, 16(4):311-313.

[5] 马丽君, 邓毅书.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临床肺科杂志, 2018, 23(5):942-945.

[6] 梅牧, 罗红, 王天立,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受损的临床观察. 中国现代医生, 2017(29):43-46.

[7] 万珙善. 慢阻肺严重缺氧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分析经验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72):80.

[8] 谢正勇. 慢阻肺严重缺氧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16):3766-3767.

[9] 张艳文, 李熏波, 秦长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缺氧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10):1451-1452.

[10] 严杰, 沈青.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多酚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效果.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6, 36(11):59-61.

[收稿日期:2019-02-21]

猜你喜欢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MMP—2、MMP—9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药理解析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