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以Unit 2 Working the land为例

2019-07-08吴淑瑜

英语教师 2019年9期
关键词:袁隆平语篇语境

吴淑瑜

引言

在传统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常从泛读或精读的视角,或根据读前、读中、读后进行活动设计,缺乏对语篇主题语境的有效解读,教学目标较倾向于提高学生阅读时的略读(skimming)和扫读(scanning)和细节阅读(detailed reading)等能力,忽视在阅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明确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和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为此,笔者尝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就是关注语篇的主题语境。”(教育部 2018)《课程标准》中涉及的主题语境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整合和拓展《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24个话题,并提升了其内容广度和内涵深度,有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整合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夏谷鸣、杨良雄(2018)认为英语学习活动观体现了“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结构,改变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虚化的事实,增强了整体性。

二、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意义

(一)从教师为主导走向活动为中心、学生为中心

主题引领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要求教师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盛燕萍2017)。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应体现以生为本,即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确定主题,设定目标和设计活动。

(二)从碎片化学习走向整合化、情境化和结构化学习

学习活动观倡导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课堂,可以改变以往对24个话题的碎片化学习,并加强整合和发展更多话题,形成目前课标描述的三大主题语境: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包括的主题群分别为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文学、艺术与体育、历史、社会与文化;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范和宇宙探索。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skimming和scanning等技能对语篇进行结构化学习,形成知识、信息结构图,实现对语篇的深度解读。另外,教师还可以选择、挖掘更多与主题意义相关的教学资源,创设新的情境,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建立有效关联,使其内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开展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知识及学习策略等的深度学习。

(三)从学科知识走向学科育人

在传统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学科育人意识比较薄弱,常常在活动结束后直接“灌输”育人价值,另外没有充分挖掘语篇语境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创设指向育人发展的学习活动情境明显不足。而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就可以将文化知识教学有机融合在学习活动中,将语言、知识、思维和文化等深度交融,实现英语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创设以文化为主题的新情境,能够充分发挥语篇蕴含的育人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英语学习活动观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4 Unit 2 Working the land为例,阐述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本设计包含对主题语境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设定、学习活动的设计三大环节,力求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让学生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构建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主题语境】

人与社会

【语篇类型】

记叙文A Pioneer for All People

【语篇研读】

该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对祖国和全世界人民作出的巨大贡献。他虽然研制出了超级杂交水稻,但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农民。语篇介绍了兼具科学家和农民身份的袁隆平的家庭背景、学业及科研情况。他淡泊名利,热爱生活,把自己的大部分积蓄用于科研事业的发展,体现了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他和年轻人一样,拥有远大的理想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该文是一篇记叙文,标题突出Pioneer一词,凸显了袁隆平的成就及在人民心中的地位。语篇标题与内容结构特征明显,语篇段落主题句体现了文章的脉络。作者以袁隆平对祖国和世界人民的贡献为主线,感悟袁隆平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家国情怀,不贪慕名利的人生观,增强学生为祖国繁荣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学习袁隆平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服务人民和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同时,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两条主线相互交织,将语篇的事实性信息和彰显的育人价值有机整合在一起。

【教学目标】

学生在学习完本篇文章后,能够:

提取文本信息,勾画出袁隆平对祖国和世界人民的巨大贡献的两条线,塑造出主人公眼中的农民角色。(提取概括、描述阐释、整合运用能力)

分析推断袁隆平关注世界人民饥饿问题的原因。(分析判断、推理论证能力)

角色扮演袁隆平发表演讲,与高中生谈梦想。(创造想象能力)

感悟袁隆平的高贵品质、情怀和梦想。(推理论证、批判评价能力)

联系个人及同伴,谈论自己对金钱和人生的态度以及梦想。(创造想象能力)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基于语篇,创建学习理解类活动

创建学习理解类活动就是基于语篇,关注主题意义,设计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检索、提取概括等学习活动。这是语言知识形成的过程。

1.紧扣主题,创设情景,实现真实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语篇标题A Pioneer of All People并推测、讨论两个关键词:一个是pioneer,提出问题:Who can be called“a pioneer?”,在真实语境中激活与 pioneer相关的词汇如 example,model,hero等。另一个是all people,学生预测并界定所有人民的范畴(Chinese people还是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为挖掘两条线作好铺垫。

2.概括、梳理、整合信息

(1)学生根据标题预测内容,快速浏览文本,根据每个段落的首句预测段落内容,获取语篇主要知识,概括主题意义。

P1.Although he is one of China’s most famous scientists,Yuan Longping considers himself a farmer,for he works the land to do his research.下文预测:作为农民角色

P2.Born in 1930,Yuan Longping graduated from Southeast Agricultural College in 1953.下文预测:描写其生平

P3.Yuan Longping is quite satisfied with his life.下文预测:生活的态度

P4.Justdreaming forthings,however,cost nothing.下文预测:人生的梦想

(2)学生细读语篇,小组合作创作中国人民先驱者和世界人民先驱者两条线(见下图),同时,梳理出主人公的生活态度,使信息结构化。

(3)学生再读语篇,小组合作挖掘和学习描述pioneer伟大成就的固定搭配和本课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如 struggle for,search for a way,increase rice harvests,circulate his knowledge,rid the world of hunger,be quite satisfied with his life,would rather keep time for hobbies,enjoy listening to music,lead acomfortablelie,equip others,awakefrom hisdream,loveandcareforhis people。

【设计说明】导入环节简单快捷,从语篇标题入手,让学生预测文本内容及框架,搭建好探究的“脚手架”,寻找学生对文本已知、未知和欲知的内容,并与文本之间形成“信息差”,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语篇主题下,学生提纲挈领,把握语篇的宏观、微观组织结构,培养概括、梳理和整合能力,同时构建事实信息结构图,深化对该语篇主题(人与社会)的理解与认识。

(二)深入语篇,创建应用实践类活动

创建实践类活动是在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深入研读语篇,围绕主题意义,设计包括描述阐述、分析判断、整合运用等的学习活动。这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

1.描述阐释

学生根据梳理、概括、提炼出来的结构化知识,运用在语篇中学习的动词短语、固定搭配及相关数据,采用pair work的方式,用英语描述袁隆平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先驱者的主要事迹,内化所学语言知识,整合语言信息,以便能更准确、得体地运用已学语言知识和文化。

2.分析判断,整合运用

(1)分析信息结构图,深入研读细节如相关数据所关联的对应信息20%,60%,22%,7%等作为论证支撑,推理出袁隆平的伟大成就及高贵品质。

(2)分析世界饥饿问题及袁隆平期待解决这个问题的梦想(to export his rice so that it can be grown around the globe),论证、推理出袁隆平具备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国际情怀。

(3)根据袁隆平对待金钱和生活的态度,对比分析其创造的社会价值和朴实的人生观,讨论“Money and happiness”的关系。

(4)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假设你是一名英文小记者,采访获得改革“先锋”称号的袁隆平、他的亲人、学生或研究团队,深度解读袁隆平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等。

【设计说明】在基本了解语篇事实性信息后,引导学生紧扣主题,用英语描写或叙述图表等结构化信息,在运用中进一步掌握语用知识,提升语言能力,做到思维、表达和文化的融合。感悟语篇既描写主人公“伟人”的形象,又穿插“凡人”的一面。通过对比分析,判断作者的结构设计说明是增强文本信息真实性,突出袁隆平是伟大的科学家,丰满了人物性格,使“伟人”更可亲、可敬。

(三)超越语篇,创建迁移创新类活动

超越语篇就是透过语篇,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与关联,深挖其背后的价值取向。迁移创新类活动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这是能力向素养转化的过程。

设计主人公与高中生谈梦想“I have a dream”活动,分享主人公的三大梦想: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出口水稻到全世界、研发海水稻。学生探究对袁隆平的金钱观和捐赠行为,并作出自己的评价。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思考自己是否愿意做一个像袁隆平一样的人、自己未来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联系自我理性表达观点,提升对问题的申辩性思维。

【设计说明】学生在了解语篇知识,训练思维能力和感悟语篇育人价值后,进入基于语篇主题的申辩性思维训练,分析和评议作者的看法;基于作者讨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创设新情景(与伟人面对面畅谈梦想等),在语篇提到的两大梦想上,年近九旬的主人公分享了海水稻梦想,鼓励学生树立积极向上、富有探究精神的个人理想。教师设计四人小组活动,实现从人与社会到人与自我的主题迁移,让学生在新的关联性强的语境下,开展创造和想象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

结语

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在主题意义引领下,基于语篇、深入语篇、超越语篇,从碎片化学习走向整合化、情景化和结构化学习,从学科知识走向学科育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与文本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面对围绕主题语境的新情境,形成新认知,发展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学习活动是有层次性的,是由低阶向高阶逐级迈进的,将知识、文化、思维有机融合,有助于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猜你喜欢

袁隆平语篇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喂饱全世界:袁隆平5月22日逝世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袁隆平中队”重名不重样
袁隆平 56年的“师生恋”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跟踪导练(三)2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