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干预在高危脑卒中人群中的应用观察
2019-07-06刘芬
刘芬
【摘要】 目的:探究健康管理干预在高危脑卒中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各院区门诊、社区中心、体检中心等筛查的高危脑卒中个体4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240)、对照组(n=240)。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处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健康管理干预,均持续干预12个月。对比两组干预12个月后生活行为方式、血压与血糖正常率、脑卒中发生率及干预前、干预12个月后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壓(SBP)]、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水平、体质量指数(BMI)。结果:试验组干预12个月后吸烟与酗酒率较对照组低,合理饮食及规律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12个月后DBP、SBP、FPG、2 h PG、LDL-C、TC、BMI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12个月后血压与血糖正常率分别为70.42%、65.42%,均较对照组的59.17%、54.17%高,脑卒中发生率为0.83%,较对照组的5.00%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脑卒中人群采取健康管理干预可显著改变其生活行为方式,减少脑卒中发生高危因素,降低脑卒中发生风险。
【关键词】 高危脑卒中人群; 健康管理干预; 血压; 血糖; 生活行为方法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6.08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6-0-03
脑卒中为神经内科多发疾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发病率、致残及致死率均较高,有关资料统计,于我国每年有150万左右新增脑卒中病例,且每年约有100万患者因脑卒中而死亡,在存活患者中约75%会不同程度地失去劳动能力,重残者达40%以上,可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1-2]。有研究指出,脑卒中属健康行为有关疾病之一,采取健康生活行为方式能将其发病风险减少约80%[3]。故对高危脑卒中人群加强健康管理,提升其疾病知晓率,改善其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对降低脑卒中发生率、节约公共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480例高危脑卒中个体,施行分组探讨,目的在分析健康管理干预在高危脑卒中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各院区门诊、社区中心、体检中心等筛查的高危脑卒中个体4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240)、对照组(n=240)。对照组男146例,女94例;年龄50~81岁,平均(60.19±6.75)岁;职业:农民98例,工人91例,干部22例,其他29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39例,高中及中专98例,初中及以下103例;婚姻状况:已婚209例,丧偶19例,离婚8例,未婚4例;合并症:高血压194例,糖尿病214例,高血脂172例。试验组男142例,
女98例;年龄50~82岁,平均(60.35±7.14)岁;职业:农民101例,工人90例,干部19例,其他30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37例,高中及中专99例,初中及以下104例;婚姻状况:已婚204例,丧偶20例,离婚9例,未婚7例;合并症:高血压196例,糖尿病212例,高血脂170例。两组一般资料(性别、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合并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有关要求。
1.2 选例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均符合高危脑卒中人群有关判定标准:具有下列一项者即可纳入:伴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酗酒、肥胖、静坐生活方式、年龄超过60岁等的人群[4];(2)可配合完成本研究;(3)意识清晰,可实施正常沟通。
1.2.2 排除标准 (1)既往有脑卒中病史者;(2)合并恶性肿瘤者;(3)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认知功能障碍者;(4)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予以常规对症处理:以口头教育方法告知高危人群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酗酒等脑卒中有关高危因素,嘱咐其改变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同时予以控制血糖、降压等对症处理等,持续干预12个月。
1.3.2 试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健康管理干预:(1)认知干预。定期开展脑卒中预防专题讲座,并向高危人群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使其更为牢固地掌握脑卒中有关高危因素,深刻认识到控制血压、血糖与血脂、规范锻炼、合理饮食、戒烟限酒等对减少脑卒中发生的重要性,改善其依从性;(2)生活行为方式干预。对高危人群实施1对1生活方式指导,促使其养成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规范锻炼、合理饮食(注意饮食营养搭配,定时定量进食,少食高脂肪、高糖类、高胆固醇食物)的健康生活行为方式;(3)药物干预。对伴有3项以上脑卒中高危因素者予以脑心通胶囊口服,3粒/次,3次/d,持续治疗2~3个月,并强化对高危人群的用药指导,使其认识到用药治疗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等,提升其治疗依从性。
1.4 观察指标
(1)两组干预12个月后生活行为方式情况(如:吸烟率、酗酒率、合理饮食及规律体育锻炼人数比例);(2)两组干预前、干预12个月后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水平及体质量指数(BMI);(3)两组干预12个月后血压与血糖正常率、脑卒中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21.0处理本研究相关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活行为方式情况
试验组干预12个月后吸烟与酗酒率较对照组低,合理饮食及规律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压、血糖、血脂及BMI水平
两组干预前DBP、SBP、FPG、2 h PG、LDL-C、TC、BM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12个月后DBP、SBP、FPG、2hPG、LDL-C、TC、BMI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血压与血糖正常率、脑卒中发生率
试验组干预12个月后血压与血糖正常率较对照组高,脑卒中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脑卒中为临床多发脑血管疾病,其发病受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有研究指出,可将脑卒中危险因素分为两类,一种为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年龄、性别等无法干预的因素,另一类为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等可干预因素,若能采取有效措施对上述可改变因素施行干预,使高危人群养成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则能减少其脑卒中发生风险,改善其预后[5-7]。常规对症处理多按照以往经验实施,有关措施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难以取得良好效果[8]。
健康管理干预是指对个体健康有关危险因素实施全面分析、检测、评价、干预的一系列措施,能减少健康有关危险因素,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减少疾病发生[9-11]。胥利等[12]研究报道,对中青年糖尿病前期患者采取健康管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糖代谢状况及生活行为方式。本研究对高危脑卒中人群采取健康管理干预,结果显示,试验组干预12个月后吸烟率、酗酒率、脑卒中发生率与DBP、SBP、FPG、2 h PG、LDL-C、TC、BM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合理饮食及规律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血压与血糖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采取健康管理干预可显著改变其生活行为方式,减少脑卒中发生高危因素,降低脑卒中发生风险。分析其原因为健康管理干预可通过认知干预,使高危人群更为牢固地掌握脑卒中有关高危因素,深刻认识到积极控制血压、血糖与血脂、养成良好生活行为方式对减少脑卒中发生的意义,改善其依从性;生活行为方式干预能通过1对1指导,使高危人群培养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规范锻炼、合理饮食的健康生活行为方式,利于减少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脑卒中高危因素;对伴有3项以上脑卒中高危因素者采取脑心通胶囊干预,能显著改善脑部供血,且能对血管弹性及张力发挥调节作用,预防脑卒中发生。
综上,对高危脑卒中人群采取健康管理干预能明显改变其生活行为方式,减少脑卒中发生高危因素,降低脑卒中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乔建红,张文超,薛秀娟,等.健康体检人群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6,10(3):192-195.
[2]宇传华,罗丽莎,李梅,等.从全球视角看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严峻性[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6,27(1):1-5.
[3]潘群,王麗琼.脑卒中高危人群实施健康管理效果评价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7,34(3):443-444.
[4]张海燕,刘彩霞.北京市怀柔区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效果[J].职业与健康,2014,30(18):2639-2641.
[5]辛风霞.综合预防方案对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干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7):1999-2001.
[6]王倩,支晓,武鹏,等.医院-社区协同健康管理模式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6):3205-3209.
[7]王秋华,张国力,焦玉梅,等.Logistic回归与ROC曲线分析不同健康行为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病的影响研究[J].四川医学,2015,36(4):518-521.
[8]丁一,王育珊,江艳,等.乌鲁木齐市某体检中心脑卒中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及膳食习惯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40(7):967-970.
[9]王丽芹,徐乃伟,郭闯,等.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干预策略架构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6,31(3):17-21.
[10]马清慧,张洪娜,张国栋,等.某高校大学生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07-109.
[11]哈提米汗·买买提,王育珊,徐晓璐,等.“互联网+”健康管理干预模式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效果[J].广西医学,2018,40(7):822-824.
[12]胥利,曾凡玲,马琳文.中青年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健康管理干预效果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7):2580-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