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其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分析
2019-07-06李平
李平
【摘要】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及其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5月-2016年10月冠心病继发心律失常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按照对照组的用药方案,再给予胺碘酮口服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改变状况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比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治疗方案,可明显地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黏稠度,降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从而对患者的心律失常进展进行抑制,应用效果佳。
【关键词】 胺碘酮; 心律失常; 治疗效果;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炎症反应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4.0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4-00-02
心律失常是冠心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导致患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严重者甚至于因此导致死亡。在心律失常的发作与发展过程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起着重要的作用[1-2]。与正常人对比而言,心律失常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呈高水平表达。因此,要对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通过相应的药物降低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3-4]。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对照试验,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5月-2016年10月冠心病继发心律失常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心电图动态监测并确诊为心律失常的患者;排除标准:严重肺部疾病、哮喘、急性心力衰竭、Ⅱ度以上传导阻滞、心率超过60次/min。
其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45~82岁,平均(65.5±10.5)岁。窦性心律过速15例,室性期收缩20例,房性早搏55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45~82岁,平均(65.0±10.5)岁;窦性心律过速9例,室性期前收缩10例,房性早搏26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45~82岁,平均(65.2±10.5)岁;窦性心律过速6例,室性期前收缩10例,房性早搏2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冠心病进行对症治疗,给予普罗帕酮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0793;生产企业:山东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口服,3次/d,初始服用100 mg/次,最大剂量控制150 mg/次,病情稳定后可减少至50 mg/次。
观察组:按照对照组的用药方案,再给予胺碘酮[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3254;生产企业: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口服治疗,根据患者的心率次数给药,当心率<80次/min,
则口服200 mg/次,1次/d;当心率>80次/min,则口服200~250 mg/次,2次/d。
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在用药期间需密切观测患者的用药疗效和不良反应。如果患者QT明显增长,或者患者心率
<60次/min,则需停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血液流变学改变状况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疗效评定标准:显效表示患者症状完全治愈,同时24 h内观测动态心电图,期前收缩减少超过80%;有效表示患者癥状明显改善,同时24 h内观测动态心电图,期前收缩减少达到50%~80%;无效:症状无改善,期前收缩减少不及50%,甚至加重[5-6]。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液流变学改变状况和hs-CRP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与触发机制异常、心室折返相关。该疾病一般多发于冠心病患者,冠心病患者心室异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7-8]。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产自于肝脏,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炎症反应严重时,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会明显提高,与心律失常密切相关。该因子可诱导单核细胞皮下浸润于血管内部,进而引发血管内部炎症反应,导致心肌细胞异常增加,引起心室壁增厚,影响心肌血液正常灌注和血液循环[9-12]。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可起到降低血清超敏C蛋白水平的积极作用,其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状况,可加速患者的血液循环[13]。
综上所述,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治疗方案,可明显地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黏稠度,降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从而对患者的心律失常进展进行抑制,应用效果佳。
参考文献
[1]高波,许红阳.胺碘酮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8):882-884.
[2]周建峰.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及其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532-533.
[3]邹德玲,刘兴利,方悦,等.胺碘酮与艾司洛尔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比较[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4,16(2):86-90.
[4]丁桂根,陈真祥,陈莹.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0):75-76.
[5]韩昌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及对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6):117-118.
[6]李军,许洪亮,华丽.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20):1696-1698.
[7]江洪,易春峰,李元红.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OL].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21):9649-9655.
[8] Salem J E,El-Aissaoui M,Alazard M,et al.Modeling of Amiodarone Effect on Heart Rate Control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Atrial Tachyarrhythmias[J].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2016,55(8):991-1002.
[9] Murdock K W,Fagundes C P.Attachment Orientations,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and Stress Are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Link Between Childhood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Adult Self-Reported Health[J].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a Publication of the Society of Behavioral Medicine,2017,51(2):210.
[10]李莉娟,張冬惠,王绍谦,等.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31(2):120-122.
[11]庞小云,剡永利.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3):779-780.
[12]李艳芳,淡雪川.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在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2):971-973.
[13] Luo J,Emergency D O,Hospital Z S.Comparison on the Effect and Impact on the Serum hs-CRP Between Propafenone and Amiodarone in the Treatment of Arrhythmia[J].Clinical Medicine & Engineering,2017,24(6):28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