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 听 评 话
2019-07-06林山
林 山
一
我是土生土长的福州人,是从小喝着闽江水、听着评话长大的。
说到评话,这是用福州“平话”即方言演讲的一种地方曲艺,它浑身带着一股浓浓的“虾油味”。小时候经常去家附近的闽侯评话协会玩,听陈春生“新衫”——福州话“新衫”就是老师——讲评话和教弟子讲评话,对陈春生“新衫”特别有感情。记得有一回春节的初一晚上,陈春生“新衫”来我家,大人们说着话,我在旁边玩,一会儿就睡着了。梦中被妈妈叫醒,问我刚才陈春生“新衫”给我的压岁钱在哪里。我说没有啊。妈妈就去找,结果从我床头的草席下找到了那张5块钱纸币,是陈春生“新衫”悄悄放的。妈妈说“这不能拿”,要去还给人家。我懵懂地发现睡梦中糊里糊涂“得”到的巨款,糊里糊涂就没有了。
说起来,我家跟陈春生有亲戚关系。陈春生的女儿是我外婆的弟媳妇。她在我外婆因医疗事故去世时,一直在医院帮助处理善后。另外,我妈妈曾经是县人委文化科科长,跟陈春生都隶属文化系统。
福州评话艺术家陈春生先生
陈春生是闽侯上街美岐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890)出生。因为家庭贫困,没读几年书就下田帮助家里干农活,很早就尝到生活艰辛的滋味。他15岁就到福州城里族兄陈庆官的镜箱店学艺。当学徒期间,晚上没事干,他就从洋中亭跑到泛船浦那里的闽剧班看人家排戏。因为喜欢,就跟着模仿学习,还学得有模有样。戏班的老艺人六弟看他有悟性,也肯教他,有时还让他参加戏班演出。
有了闽剧演出的底子,陈春生又喜欢上了讲评话。19岁,他正式拜艺人阿青为师,学讲福州评话。聪明加勤奋,他当年就能登台演出。他演的第一本评话是《毡笠记》,在福州一炮走红。后来他又请教了徐炳铨、赖德森等多位名师,技艺不断提高。
陈春生评话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已蜚声福州书坛。有人总结他的艺术风格:演唱书目,着力塑造人物形象,音容笑貌惟妙惟肖,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说书语言生动活泼,声情并茂,形神兼备;唱腔字正腔圆,悠扬清亮,洒脱自如。他对传统评话曲调进行改革创新,融入闽剧中的一些曲调和健康的民间小调、民谣、山歌等,如将闽剧曲牌《泪透》《叠板》和《板小壮》化为评话的《平嗓》《清嗓》《泪嗓》和《逗嗓》。他的说、吟、做、花,独树一帜。他与黄天天、黄仲梅并称为福州评话“三杰”。
他曾经是闽侯县评话协会主任、红橘子剧团团长。带头深入农村,并到古田、罗源、福清、长乐、闽清、永泰等县山区和海上渔船演出,扩大福州评话活动范围和影响。为反映时代生活,他创作了反映土改斗争的《九命沉冤》,反映合作化运动的《小小牛司令》《凤窝前后》《红橘记》等。他参加福建省第一届和全国第一届曲艺会演,他演出的《刘刚闹院》,受到全国曲艺界的好评,《人民日报》还发表他的人物专访。他当选为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第一届理事和福建省曲协第一届副主席。他是省文史馆馆员、省政协委员和县人大代表,为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代表。
1931年,陈春生收了第一个弟子叶依清。他言传身教,才半年时间,就大胆地让徒弟在自己开演前,先试讲半小时。“火线练兵”。叶依清脱颖而出,人称“小神童”。名师出高徒,他的弟子赵美美、吴东天、陈德桂等人,都已成为知名的评话演员。他先后培养了郑其森等“前七子”和林木林等“后七子”。我记得过去在闽侯评话协会,曾看过他教徒弟,在情节动情处,徒弟问他是真哭还是假哭。他要求真哭,徒弟说哭不出来。他就叫徒弟伸出巴掌,拿击铙钹的细竹竿打掌心,徒弟还真哭了。
1958年夏,陈春生作为福建省曲艺代表队成员,赴京参加全国首届曲艺会演
1980年4月24日,陈春生病逝于福州苍霞洲寓所。病重时他还坚持参加中国曲艺家协会福建分会为他举办的“陈春生流派四代同堂专场演出”。
中国曲艺家协会福建分会为他编辑《陈春生评话选集》,收入他的演出本《一字之差》《罗汉钱》《九命沉冤》三本现代书和《虾米俤》《秦瑞云》两本传统书。1987年,中国曲艺出版社又把后两册收入《福州评话选》,向全国发行。
福州话是我的母语,成长之中讲的都是福州话。因为陈春生“新衫”的缘故,我一直都爱听评话。许多“达骨”的方言俚语都是从评话先生那里听来学来的。小学放暑假,到长乐漳港的叔叔家住一阵子。如果晚上附近乡村讲评话,那是一定要去站个位置。那时的评话艺人,以串乡走里和应聘至城乡高台演出谋生。我常常是在乡下的晒谷场的晚上,在汽灯的白光下,挤在人堆中,入神地聆听评话先生声情并茂的演讲。
二
福州评话是福州主要地方曲艺品种之一,有“人文活化石”之美誉。
中国的评话是个大家族,从北方评书到南方评话都是散文体的说表到底,演员手执一把折扇和一块醒木,专说历史演义和武侠公案大书。福州传统的休闲“三宝”,就是汤池店、茶摊和评话馆。
福州评话与闽都文化发展的轨迹密切相关。福州古属闽越族文化,经过中原地区几次汉族大移民,特别是唐末王潮、王审知兄弟率领的大规模、有组织的大移民,汉族文化才终于融合闽越族文化而发展形成了闽都文化。说话艺术也于此时传入。到了宋代,福州诗文有“儿女相携看市优,纵谈楚汉割鸿沟”“陌头侠少行歌吟,方演东晋说西都”的盛况。
福州评话扎根于福州民间文化土壤,继承了商代铙钹间奏的艺术模式和唐代俗讲艺术风格,形成了韵散结合的文体和说说唱唱的艺术。福州评话除了说表,还有吟诵,就像当今一些歌星边说边唱;除了折扇、醒木,还加上一个铙钹,音响效果特好;除了说大书,还采摭当地里巷新闻故实,积累一批乡土故事,地方风采特别浓郁。特别是近代以来,福州评话把时事宣传材料编入评话序头,增加了宣传功能。福州评话创造发展了敲钹、逗钹、诉牌钹的各种打法,把简单的乐器打活了,还在铙钹突出部系条红绸,增加了表演的展示空间。
福州评话唱调主要有序头、吟诵、诉牌三种。序头,是讲述正书前的短篇书赞,起点题作用,介绍故事及其发生的时间、背景,作为全书的提要。有的序头是通用的,与正书内容无关,起压座静场、招徕听众的作用。吟诵是福州评话的基本形式,用以表唱人物的内心独白和人物之间的对话。诉牌,音乐性较强,多用于人物身世的表白和情感的倾诉。其中许多方言俚语、民谣熟语非常精彩,令人难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福州评话从业艺人已有200多人,分成南台、城里、横街和桥南几个艺帮,每个艺帮都拥有评话艺人数十名。其中女评话艺人有十几人。最早的福州评话女艺人叫叶三嫂。她为福州评话女式表演的手势、面风、吟腔、牌钹操作奠定了基础。其后有“女中三杰云紫艳”(云即周云卿、紫即郑紫英、艳即陈艳玉)。
过去的福州评话,由专门的评话馆接受聘约,现今由曲艺业务接洽处进行联系。20世纪50年代,福州评话馆(书场)有30多家日夜开讲。城乡群众遇民俗节日和红白喜庆,随时可以去就近的评话馆或接洽处预订评话先生和演出的时间、地点及酬金。时间一到,不管是风是雨,评话先生准时到场开讲。一些名气大的艺人,到了“旺季”,许多地方都来“抢”,连轴转都忙不过来。现在许多海外游子归来,还常常订讲评话,与家乡亲人同乐。
1960年福州市曲艺团成立,在编艺人77人、学员10人。从此,福州评话有了第一个公办的专业演出团体。书场、高台的评话,已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
福州评话历史悠久,有许多优秀传统书目,如《林则徐禁鸦片》《陈若霖斩皇子》《王绍兰十八判》《陈三行南洋》《千金买骨》《桐油煮粉干》《马铎一日君》《虾米俤》《九命沉冤》《红橘记》《焦裕禄》等。出版了《陈春生评话选集》《福州评话选》等,制作了评话艺人表演的录音、视频。
因为比较喜欢听评话,如果知道哪里讲评话,就想方设法去听。听说谁有评话视频,就设法传过来看、听。过去有录音盒带,后来有碟片,现在多用U盘装。
曾经在旧书摊上,发现几张早年评话旧唱片,喜出望外。
那是旧百代唱片,其中保存有封套的有两张。封套标识是上海英商电气音乐实业有限公司出品,公司地址是上海徐家汇路1099号。广告词是“最新法电收音,科学精制唱片”。其中一张文字标有“评话”和《金凤钗》,由“超等艺员”林艳玉主讲。编号“55056a/b(头段、二段)”,还标有“foochou3421”。
百代唱片封套
封套上的“钢针唱片”和“评话”字眼牢牢吸引着我,纠结一番,买了回来。
百代唱片,是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EMI唱片,成立于1897年,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之一。1931年,英国留声机公司(Gramophone Company)兼并了英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Columbia Phonograph),组成英国规模最大的唱片企业——电气音乐实业有限公司(Electric Musical Industries Ltd.。简称EMI)。
1955年,EMI收购了美国Capital唱片公司,1957年在英国正式成立了EMI唱片有限公司。1991年,英国Thorn-EMI集团以10亿美元将同属英籍之独立品牌维京唱片(Virgin Music)并入旗下。后来,EMI成为英国唱片业的龙头公司。
EMI在中国的发展也有近百年的历史。20世纪20年代,EMI所收购的法国Pathe-Marconi唱片公司在上海成立了分公司,而EMI在中国之所以称作“百代”,是因为这家法国公司Pathe的音译。1934年6月,EMI将英商东方百代有限公司及中国唱片有限公司合并,更名为英商电气音乐实业有限公司,作为其在华分公司。由于继续沿用百代品牌及商标,因此大家仍称之为百代公司。当年的巨星周璇、胡蝶和进步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都加盟EMI。
百代唱片原来偏爱传统的京剧,所以封套背面的图案右边是京剧人物头像和传统乐器。后来“时尚”了,“时代歌曲”逐渐成为百代唱片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封套背面的图案左边是歌女和钢琴等西洋乐器。根据《中国唱片厂库存旧唱片模版目录》:从1908年至1949年的41年间,上海“百代唱片”录制的唱片达6357面,遥遥领先于其他唱片公司,在现代中国唱片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唱片所记录的声音符号,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展现了民国时期上海乃至全国的社会生活。
到手的这张百代唱片,录制的是超等艺员林艳玉的评话《金凤钗》。《金凤钗》全名《宋上皇御断金凤钗》,元代郑廷玉作,写秀才赵鹗为贼人李虎陷害最终平反冤情的故事。
福州的评话,是因为作为福建省会的代表性曲艺项目,也进入百代唱片的视野。根据《中国唱片厂库存旧唱片模版目录》的分类,为戏曲、曲艺、乐曲、歌曲、其他等5大类,有约40种地方戏曲唱片,包括福建的代表性剧种。但曲艺唱片的种类要少一些。百代曲艺唱片的种类为18种,其中就有福州评话。评话流布地区主要为福州方言区的福州、闽侯、长乐、连江、福清、平潭、闽清、永泰、罗源和古田、屏南等十多个县市。在台湾和东南亚也有评话演出。
坊间的评话本石印出版非常兴盛,上海的百代、高亭唱片公司也多次来福州采录、灌制福州评话唱片发行。这些评话本和唱片还远销港澳地区及东南亚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