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剧宗师尹桂芳

2019-07-06黄锦萍

闽都文化 2019年4期
关键词:戏迷芳华上海

黄锦萍

走进位于福州白马北路上的福建省芳华越剧团,越剧表演艺术家尹桂芳大师的音容笑貌无处不在。这座挂满越剧美丽舞台照的芳华大楼里,全国首个越剧宗师尹桂芳陈列室就在其中,陈列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尹派艺术”的珍贵实物及资料。每当热爱越剧的人走进这里,无不心生敬畏,分享着尹桂芳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回忆起老先生“认认真真演戏,清清白白做人”的遗训。

福建芳华剧院前的“桂芳桥”

通过一座由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题写桥名的“桂芳桥”,走进芳华大院,这里是一个小小的女儿国,清一色的越剧姐妹,女扮男装正是越剧的鲜明特征。美女如云,柔美清丽,吴侬软语,缠绵悱恻,犹如舞台上垂下的轻纱,云里雾里的神秘感。芳华剧场常年上演着越剧经典剧目,尤其是尹派代表作,一大波越剧戏迷是演一场看一场,硬是把不大的剧场挤得场场爆满。芳华大楼的顶层,还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尹语”小剧场,舞台虽然小了些,但设计得很温馨,观众席座椅全是带茶桌的,很有古典韵味。来到“尹语”小剧场看戏,就好像聆听着尹桂芳老先生的教诲,耳畔回荡着原汁原味的尹派唱腔。

尹桂芳先生

尹派艺术创始人尹桂芳先生,是越剧史上殿堂级艺术宗师,被誉为“越剧皇帝”,是著名的“越剧十姐妹”之一。戏曲评论家这样评价尹桂芳:越剧界100年才出了一个尹桂芳,这是中国越剧界和中国戏剧界的骄傲。如果尹桂芳先生活到现在,今年恰好100岁诞辰。1919年12月出生的尹桂芳,于2000年81岁高龄离世。如果老先生能够多活些年头,一定会培养出更多尹派传人。

尹桂芳先生嫡传弟子,越剧尹派传承人王君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尹派传承人、梅花奖和白玉兰奖得主王君安,就是尹桂芳先生得意的嫡传弟子。她与尹桂芳先生一样,仿佛就是为越剧而生,是目前中国戏剧界拥有最多追星族的演员之一。说起尹派的唱腔特色,王君安边说边唱着做示范:她起音较低,音调亲切自然,在不同剧目中根据不同人物的具体感情,变化多端。最有特色的是尹派起腔,尤其是大段叙述性的唱段,随着人物感情的转折,突然插入一个节奏舒缓、韵味醇厚的起腔,使人物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也使观众的欣赏获得满足。每当一起腔,戏迷就开始叫好,因为戏迷知道,有一长段精彩的唱腔将呼之欲出。王君安随口哼了几段,比如《山河恋•送信》中的“妹妹啊——”,音调亲切婉转,充满深情柔意,真切表达了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何文秀•算命》中尹派的经典唱段,一声“妈妈听道——”,把观众的心都揪了起来,朴实的音调,恳切的语气,成为整段“清板”的启示性唱句……这些起腔都各有特点。尹桂芳先生在塑造不同人物的音乐形象时,还广泛吸收了其他剧种的精华。王君安说,她每次演唱这些尹派经典唱段,就明白戏迷有多喜欢,全场鸦雀无声,只等到几十句唱段结束,叫好声不断。这就是尹派的艺术魅力。

2

尹桂芳原名尹喜花,1919年12月出生于浙江省新昌县西门外小龙潭村。10岁入越剧之乡嵊县学艺,后改入醒狮剧社、大华舞台跟班。出科后在宁波、绍兴、杭州等地演出。1946年尹桂芳在上海创建芳华越剧团,1959年随越剧团迁往福建。历任上海芳华越剧团及福建芳华越剧团团长,曾在《红楼梦》《西厢记》《沙漠王子》《盘妻索妻》《屈原》《梁山伯与祝英台》《江姐》等剧目中,成功塑造了众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奠定了她的艺术家地位。20世纪40年代初期,尹桂芳向姜妙香、俞振飞、叶盛兰等京剧大师学京剧,在唱腔和表演上独辟蹊径,创造了风靡越坛、独树一帜的尹桂芳流派,成为备受戏迷推崇的越剧名小生。

《浪荡子》剧照,尹桂芳先生饰金育青

尹桂芳具有动听的唱腔、俊美的扮相、潇洒的台风、高雅的气质,倾倒了几代观众。据上海芳华越剧团的老前辈回忆,尹桂芳在演出新编剧目《浪荡子》时,其中的“叹钟点”唱段长达116句,她唱得抑扬顿挫,丝丝入扣,按现在话说简直是“演爆了”。连续演了一个月,场场爆满,剧场两边挤满了观众,后面又站满了没有票的观众,场面之热烈,观众之热情,让尹桂芳十分感动。为了答谢观众的热情,她带领竺水招、吴小楼、戚雅仙、赵雅麟、余彩琴、焦月娥这些当红演员,每次在演出前,走下舞台绕场一圈,近距离、面对面地与观众互动沟通。向全场观众致意。每当这种时刻,全场观众起立欢呼,场面令人振奋,这也是尹桂芳的独特创意。尹桂芳和“芳华”在轰轰烈烈中“横空出世”,风靡了整个大上海,征服了无数观众,并迅速走红。

老戏迷们不会忘记,1954年,尹桂芳参演“华东地区戏曲观摩演出”的剧目叫《屈原》,被称为十大红星一台戏。这是尹桂芳名剧中最有创造性和突破性的剧目之一,她从小生行当横跨老生行当,从演风流小生到演古代杰出诗人,表现了屈原的豪放、潇洒、诗情、才略、抱负、孤愤和忠贞。为塑造爱国诗人屈原的形象,尹桂芳一改过去儒雅、温顺的小生风格,吸收了京剧老生腔特点及绍剧中激昂高亢的音调,使尹派唱腔苍劲雄浑、刚健挺拔。京剧大师俞振飞评价:尹桂芳“刻画传神、深厚极致,余自愧莫及”。著名电影导演谢晋评价:“尹桂芳的屈原不逊于金山,可与赵丹媲美。”而赵丹看完尹桂芳的《屈原》后走上舞台,抱住尹桂芳转了几圈,然后竖起拇指对尹桂芳说:“你比我演得好!”

3

时光穿越到1959年1月25日,这一天是上海芳华越剧团与福建省芳华越剧团的重要分界线,也是尹桂芳的华丽转身。尹桂芳做出重大决定:割舍上海如潮如海的尹迷观众,率领“芳华”离沪赴闽,支援福建前线文化建设。尹桂芳选择到语言不通的福建去,这是巨大的挑战,也是她践行“立下宏愿,扎下深根,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行动。尹桂芳告别上海时,火车站广场出现了难以掌控的场面。原定的出发时间1959年1月26日,尹桂芳突然决定提前一天,并关照要保密,不能让观众知道。但她哪里想到,当她带领60多位演职员及家属,与前来欢送的文艺界同志及亲友握别时,不知从哪儿冒出数以万计的戏迷,他们竟然不顾天黑,冒着严寒,从四面八方赶来与尹桂芳惜别,高喊着尹桂芳的名字,舍不得尹桂芳离开。当尹桂芳在欢送的锣鼓中登上列车时,戏迷们哭着、喊着尹桂芳的名字;当尹桂芳的身子探出窗外时,此情此景推向高潮。接着更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激动异常的戏迷当场咬破手指写血书,也有剪下发辫的,更多人写纸条抛向尹桂芳的车厢,更有甚者扬言欲“卧轨”不让列车起动……当列车前行时,人群还在狂奔追赶,还有部分戏迷乘上列车和尹桂芳一起去福州。尹桂芳含着热泪说,观众是戏剧的命脉,没有观众,哪来戏剧?

福建芳华剧院

1961年12月,尹桂芳率领芳华剧团首次回上海“娘家”,带来了尹派名剧《盘妻索妻》,向上海观众汇报。在上海火车站下车时,同样受到数千戏迷的热烈欢迎。当时,虽然封锁了回娘家的消息,改变到上海的日期,仍有上千戏迷到火车站来迎接,弄得全团演职员都下不了车。上海戏迷听说阔别3年的尹桂芳率团回沪公演,冒着凛冽的寒风,早早来到人民大舞台排队购票,因每人限购两张,排的队伍很长,拥挤时把剧场的大玻璃门都挤破了。1962年元旦,《盘妻索妻》按时公演,票价一元二角。好戏开场,尹桂芳幕内一声叫头,观众随即掌声雷动,两书童把扮演梁玉书的尹桂芳引出,只见她快步上场,只一个亮相便倾倒观众,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盘妻索妻》在上海3个剧场共演出4个月,场场爆满,之后全国有70多个越剧团体争相上演了《盘妻索妻》。

《西厢记》剧照,尹桂芳先生饰张生

在福建期间,尹桂芳还排演了《何文秀》《红楼梦》《武则天》《西厢记》等剧目,表演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1965年演出的《江姐》是尹桂芳为福建军民献演的现代戏,反串旦角,扮演的是“红岩上红梅花儿开”的江姐。尹桂芳塑造的江姐光彩照人,庄重刚毅,形象丰满。《江姐》在福州的人民剧场、文艺影剧院、八一礼堂连演130多场,观众达10万人次以上。没想到的是,《江姐》成为尹桂芳在福建排演的最后一台戏,为她的艺术生涯画上了句号。

“文革”动乱中,尹桂芳遭受身体和精神上的迫害,致使她劫后逢春时已半身不遂,再也不能登上她视为生命的舞台了。演员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登台演出的能力被剥夺,从此尹桂芳不遗余力地培养尹派弟子,以“残了尹桂芳、自有后来人”的艺术家情怀,将尹派艺术发扬光大。尹小芳、筱桂芳、宋普南、沈嘉麟、赵志刚、茅威涛、萧雅、王君安——这些在越剧界响当当的艺术家都师承尹派,其中,茅威涛、赵志刚、萧雅、王君安是公认的尹派佼佼者,被誉为“尹门四杰”。

1979年,为继承发展“尹派”艺术成果,由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越剧院联合在“上海文化广场”举办“尹桂芳越剧流派演唱会”,这是全国第一次政府组织为个人流派举办的专场演出,仍是一票难求。尹桂芳那时已经行动不便,说话困难。开场前有位坐轮椅的老太太来到后台,央求工作人员说,我没有买到演唱会的票,能不能让我见一见尹桂芳?尹桂芳二话没说,支着拐杖来到老太太面前。老太太激动得从轮椅上站了起来,要向尹先生下跪。尹先生竟也下意识地扔了拐杖,颤巍巍地上前将老人扶起……此情此景令在场的所有人热泪盈眶,两个颤巍巍的老人,定格成永恒的瞬间。

2000年3月1日,81岁的越剧艺术家尹桂芳,在与病魔搏斗36年后不幸驾鹤西去,永远离开了她一生钟爱的越剧事业,离开了几十万热爱她的观众。

值得宽慰的是,2019年,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揭晓,福建省芳华越剧团新一代尹派小生陈丽宇榜上有名。陈丽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尹派艺术省级传承人。尹派小生陈丽宇获此殊荣,或许是得到了尹桂芳老先生的护佑。

猜你喜欢

戏迷芳华上海
戏迷春秋
——王海城作品精选
上海电力大学
绝代芳华
百年芳华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张春华:为票友组建民间“戏迷之家”
马伊琍的芳华
丁洋澜??《小戏迷》
越剧戏迷角,几代人的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