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游泳教学中学生心理恐惧成因与对策的研究

2019-07-05徐国清刘淳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8期
关键词:游泳教学心理教学

徐国清 刘淳

摘  要:对于从未下水游泳的人来说,要掌握游泳技能总觉得非常困难,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往往是对水的心理恐惧。学习游泳中产生心理恐惧原因有那些?如何消除学习游泳过程中心理恐惧?笔者以多年教学实践为依据,根据游泳项目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方法进行教学,旨在克服在水中的心理恐惧。通过多年来的不断总结、实践,探索出一套克服心理恐惧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游泳教学  教学  心理  心理恐惧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3(b)-0110-03

Abstract: For people who have never been in the water to swim, it is always very difficult to master swimming skills, and the cause of this difficulty is often the psychological fear of water. What are the reasons for psychological fear in learning to swim? How to eliminate psychological fear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swimming? Through many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 the author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wimming project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n a targeted manner through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means and methods of teaching, aimed at overcoming psychological fear in the water. Through years of continuous summary, practice, to explore a set of overcoming psychological fear targeted strong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Swimming teaching; Teaching; Psychology; Psychological fear

河南大學游泳教学作为一门特色教学内容已有三十余年,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恐水心理现象比较严重。通过多年调查、问卷、询问、交流、采集信息,大部分学生对水产生心理恐惧分为儿时溺水、呛水、失足跌入水中、从未下过水等;区域分布上北方多于南方;男女比例基本上持平。经过多年教学积累,笔者就游泳教学中如何克服心理恐惧总结如下。

心理恐惧症是指患者对外界某些处境、物体或与人交往时,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与紧张不安,可致气促、脸红、心悸、出汗、恶心、血压变化、无力甚至昏厥等症状,因而出现回避反应。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于是极力避免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响其在陌生环境中的正常活动。

游泳运动是人体借助水的浮力在水中进行有规律的运动。对于掌握该技能的人来说,在水中活动与陆地上一样,能有意识地控制肌肉、关节进行活动。然而对于从未下过水的人或未掌握该技能的人来说,要学会游泳总感觉非常困难,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是人们对水有着不同因素引起的心理恐惧,学习游泳中产生心理恐惧原因有那些?如何消除学习游泳过程中心理恐惧?这些问题,是游泳教学工作者和学习游泳者需要了解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1  导致对水的心理恐惧的原因

1.1 水压对人体的影响

当人自出生后,随着时间推移,已习惯了陆地环境活动,人体已完全适应空气对机体的感觉。而在水中,水对躯干、四肢的压力有所增加,呼吸不能像陆地上那样轻松自如,总感觉呼吸不畅、胸口发闷、头晕目眩、四肢活动受限等症状。此时,人体出现了不同于陆地环境时的生理变化,初次下水的学生容易产成心理恐惧。

1.2 前庭器官对人体的影响

内耳迷路中除耳蜗外,还有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后三者合称为前庭器官,是人体对自身运动状态和头在空间位置的感受器。众所周知,人体在陆地上正常体位是站立位、坐姿位、俯(仰、侧)卧位等,不管何种姿势,始终有支撑点或固定点进行活动。游泳则是人体在水中悬浮状态,进行上浮下沉的波浪运动,这就改变了人体的原有的前庭器官感觉,使初学游泳者总感觉到失去了支撑点或固定点会有“摔倒”的感觉,从而产生心理恐惧。

1.3  失重对人体的影响

地球引力对人体的作用下,人体在陆地环境中可以进行一个或多个支撑点及有可抓握的固定点下受力运动。而由于人体与水的比重接近,在水中由于浮力的作用下,没有了在陆地时受力的支撑感觉,周围没有可用于受力的固定点使身体能稳定下来,此时身体感觉失重,身体的体位姿势在发生悬空漂浮状态下,而初学者由于紧张,肌肉僵硬,无法有效地控制身体在水中找到合适的受力点站立起来,进一步加剧了心理恐惧。

1.4 人体重心位置对本体感觉的影响

人体在陆上时肌肉、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例如,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因位置较深,又称深部感觉。然而在水中,原本习惯的重心位置由腰腹部移向上转移。由于此原因,下肢会感觉用不上力,在原有的肌肉控制来完成直立、行走、跳跃等动作时感觉有头用脚轻,彻底改变了原有的肌肉控制身体保持平衡的习惯,从而造成恐慌。

1.5 呼吸方式的变化引起恐惧心理

在空气环境中,人们呼吸是出生后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主生理反应。而在游泳过程中,呼吸需要改成用嘴或鼻呼气,用嘴吸气的有意识运作。初次入水的学生,由于紧张,肌肉僵硬,呼吸不畅。这种改变了陆地时用鼻子吸气的方式,变成用嘴(笔者认为用喉)吸气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由于不习惯这种有意识的呼吸换气方式,换气节奏没控制好,偶尔会造成喝水、呛水等现象,产生怕水的心理恐惧。

2  消除学习游泳过程中心理恐惧的措施

通过多年的游泳教学,笔者认为课前要加强必要的理论知识的教学,普及用物理知识教学,使学生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取决于该物体的比重,比重小于水的则上浮,比重大于水的下沉。使学生知道人体和水的特点:水的比重为1;而人体的比重约为0.96~1.03之间。在了解这两点基础知识点的前提下,告诉学生怎样通过于自身身体条件去判断大概的浮力,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水對人体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人体与水的特性后,减少对水的恐惧感。

在进行水中熟悉水性练习时,如果恐水者、或者身体浮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采取两人一组、手扶池边、手抓浮板、带上背漂等措施,给他们增加安全感。在了解和学习游泳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与学遵循循序渐进、由易至难的原则进行游泳教学。

2.1 水中行进运动

学习水中行进运动的目的,是体验人体在水中的失重、阻力、压力和浮力,体会人体在水中活动与陆上活动的差异。教会初学者如何在水中行进运动时,学会控制身体各部位肌肉的用力及维持身体平衡方法。

(1)排成一路纵队,学生单手抓住前面同伴的肩膀或抓住池边、浮板,在水中前进、后退、行走、跳跃。

(2)排成一路纵队,学生单手抓住前面同伴的肩膀或抓住池边、浮板,一手在体前侧做向外、向后划水,同时在水中前进、后退、跳跃、行走。

(3)两人一组,一人保护,另一人进行单臂或两臂在水下做划水、压水,双脚在水里做向前、向侧、向后的行走或跳跃。

(4)两人一组在齐胸深的水中面对面站立,相互抓对方手,进行双脚在水里做向前、向侧、向后的行走或跳跃。

2.2 水中憋气与换气

游泳运动的换气由憋气、呼气、吸气的循环来完成,不会换气的游泳不能叫做游泳,只能是“憋气”游泳,费力且游不远。正确的游泳换气方法是:用嘴、鼻或嘴鼻混合在水中呼气、用嘴水面上吸气。

(1)两人一组,保持与齐肩深的水中面对面站立,下巴贴住水面,两手抓住同伴的手,张大嘴深吸一口气,憋住10~20s后用嘴以吹蜡烛的嘴型呼出或鼻呼出,反复练习。

(2)两人一组,保持与齐肩深的水中面对面站立,两手抓住同伴的手,用嘴深吸一口气,把头埋入耳与双臂水中,憋气10~20s后慢慢将头抬出水面用嘴以吹蜡烛的嘴型呼出或鼻呼出后,迅速用嘴深吸一口气,慢慢再把头耳与双臂埋入水中,反复练习。

(3)在以上两个练习的基础上,吸气后把头埋入水中后不憋气,而是慢慢的用嘴或鼻子在水中呼气,呼出体内的2/3或3/4气,留少部分气抬头出水时迅速呼出用嘴吸气。反复练习,并逐渐加快练习频率。

(4)在反复熟练以上技术后,自己能独立完成慢呼快吸的技术要领,并做到连续完成多个换气(呼气、吸气)的技术。

3  水中漂浮

学习水中漂浮技术的目的,主要是体会如何借助水的浮力使人体两脚离开池底。并初步掌握人体在水中的维持平衡能力及肌肉在水中的控制能力。通过学习水中漂浮可以使学生快速增加水感,有效地排除对水的恐惧心理。

3.1 抱膝漂浮练习

陆上练习:两脚平行站立地面,用嘴深吸气后,身体下蹲成低头抱膝团身姿势,两膝尽量贴近胸部,低头收下巴。水中练习:两脚平行站立池底,用嘴深吸气后,下沉身体到水中低头抱膝,两膝尽量贴近胸部,低头收下巴,两脚离开池底,成团身姿势。练习时可两人一组,一人练习,一人保护,使练习者尽量放松肌肉,使身体快速漂浮到面,要求后背浮出水面。站立时,两臂前伸,向下压水并抬头,两腿向前伸触池底,同时打开身体。

3.2 展体漂浮练习

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练习者两臂放松向前伸直抓住同伴双手,深吸气后头部入水至两耳与上臂平行,两脚蹬离池底并拢向后伸直,成俯卧姿势漂浮于水面,要求全身放松,身体充分展开拉直,感觉双臂前伸抓东西,双腿并拢后伸。站立时,大腿收至腹部,小腿紧贴大腿,两臂做向下用力压同伴双手,然后抬头,两腿向前伸直,打开身体,双脚触池底站立。两人交替练习。

3.3 滑行漂浮练习

3.3.1 蹬壁滑行漂浮练习

两人一组,面对面1.5~2m处站立,一人背向池壁,一人站立对面保护。练习者双臂与水面平前伸,一脚站立,一脚收至臀部位置靠近池边贴近池壁。吸气后下沉身体前倾,将头埋入水中,耳朵与两臂平,使上肢与躯干在水中前倾成俯卧姿势,与此同时,支撑脚收至池壁,这时两脚同时用力蹬出,身体保持成流线型向前滑行至下肢下沉时站立于池底。

3.3.2 蹬底滑行漂浮练习

两人一组,面对面1.5~2m处站立,一人站立对面保护。练习者两脚前后开立或平行站立,深吸气后下沉身体前倾,将头埋入水中,双耳夹于两臂之间,使上肢与躯干在水中前倾成俯卧姿势,前脚掌或左右脚掌用力蹬池底,随后两腿并拢,保持躯体、四肢充分伸展,使身体成流线型向前滑行至下肢下沉时站立于池底。

4  泳姿入门

在熟悉水性之后,大部分学生都消除了对水的心理恐惧,并且能自如地在水中进行站立、奔跑、跳跃、漂浮等动作。该校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以蛙泳泳姿教学为必修课程,其它泳姿教学为选修课程。虽然蛙泳技术分解动作和成套动作比较复杂,上下肢、躯干运动和换气配合的节奏性较强,但是蛙泳技术是游泳运动中比较容易掌握的一种泳姿,每次抬头换气时能看到周围景象,在游的过程中不容易偏离方向,对初学者具有一定的安全感。因此,一旦初步掌握和体会到蛙泳技术动作的节奏,便能游较长的距离和时间,对熟悉水性很有帮助。一旦掌握了一种泳姿,自然就消除了对水恐惧心理。

5  结论与建议

(1)应当牢固地树立起这样的信念:要战胜自己。承认和允许自己的缺点存在,不要害怕让别人嘲笑或评论。

(2)要相信老师和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安全感。课外锻炼要积极进行练习,在任何时候都要对自己有自信心。

(3)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实施,大部分学生能很快消除对水的心理恐惧。

参考文献

[1] 运动生理学编写组.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2] 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运动解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3] 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游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4] 蒿萍,杨蕊竹.大学生初学游泳的恐惧心理与克服方法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36(4):81-85.

猜你喜欢

游泳教学心理教学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析防范高校游泳教学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对策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游泳教学中错误动作及纠正措施的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心理小测试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