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019-07-05王晓春
王晓春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理念的教学活动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它不再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標,而是致力于智力发展在内的学生整个个性、整体素质的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胆放手,相信学生能通过动脑、动眼、动手、动口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多种教学环节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探究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学过程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创设数学情境要注重问题的提出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但是它们不能是深不可测的,而是学生能通过观察和从可靠的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来解决。学生必须已经掌握解答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步骤,这些知识与步骤必须是便于检索和利用的,必须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认知水平。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尽可能地诱发学生去思考,引发认知冲突,促使他们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比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括号时,我设置了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的顺风逆风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列出方程组,但是有括号,这是我们前边没有学到的,但我们学过了去括号法则,大家已经很熟悉。有的学生就会发现把方程的括号去掉,就可以化未知为已知,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生活素材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皆有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创设在现实生活中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新知识、新问题。例如,我在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就是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几何图形会变形,都有什么特征,它们为什么会变形,而又如何让它们不再变形,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巧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相比较传统的课堂而言,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和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主要是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或者理解有困难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比如,在学习初中人教版“几何”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死”的知识变“活”,学生普遍表示:在多媒体课件中很多数学知识都变得形象直观,原来感觉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瞬间变的有趣了,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的学习激情开始高涨。因此,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开教学。
四、借助团队力量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在交流与合作中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尊重他人,也能思考别人意见,适当改进自己探究方案。合作精神应贯穿在教学探究各个环节中,在探究过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讲究团队精神,运用集体智慧来完成探究过程。例如,我在初中人教版数学教材中有关于“二次函数”知识点的学习,在进行必要的基础知识的讲解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生活案例进行数学题目设计。然后,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申请自己的探究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展示成果,展示过程中给予学生充足的课堂讨论时间,主要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进行讨论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学习心得,各小组之间可以相互质疑解疑。然后,根据不同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这样有利于学生在集体中相互交流情感和获取新知,学生们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的意见,相互启发、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发展能力,逐步养成探究创新意识,同时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探究的喜悦。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发展,不仅仅培养了学习能力,而且还增强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另外,对于部分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从而提高整体的数学教学效果。
总之,探究式学习方法是适应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走进教学课堂的,探究式学习法改变了教师“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格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探索精神的培养和锻炼,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我们教师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特点,探索科学探究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