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出版策划活动管理:模式与实践
2019-07-05陈亮
[摘 要] 讨论学术策划活动的特点和分类、学术策划活动规划管理以及学术策划活动管理的实施策略,并结合科学出版社的实践与探索,介绍通过学术出版策划活动管理,提升策划效能,培养优秀策划编辑团队的方法。
[关键词] 出版策划 策划管理 策划活动管理 学术出版
[中图分类号] G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9) 03-0035-04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ggests a frame of management of acquisition activities, which are key for academic publishing operation. After a brief discussion on acquisition activities, including its definition, features and categories, a set of managerial principles,procedures and tools has been introduced for publishing enterprises to plan acquisition activities and promote their efficiency.
[Key words] Publishing planning Acquistion management Acquisition activity management Academic publishing
策劃活动是出版企业的核心业务活动之一,是出版项目的源头,其产出与效能对出版企业经营有着重要意义。为深入研究策划活动的规律,进一步提升策划活动效能,有必要开展对策划活动管理的研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选题管理等同于策划管理。前者始于选题申报,后者始于选题线索获取。前者偏向于结果控制,后者偏向于过程管理。选题管理将形成选题的过程排除在外,形成了一个管理黑箱,带来了一系列风险。策划管理从规划管理、活动管理、过程管理、关系管理、创意管理、信息管理六个维度展开,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1]。其中,策划活动是策划管理的主要对象。从策划活动管理入手,可以从更具有操作性的角度理解策划管理的整个体系。
本文简略介绍学术出版策划活动的特点及其从管理角度的分类,并结合科学出版社的实践探索,讨论学术策划活动管理的主要内容——规划统筹及其实施策略,以引发同行兴趣与讨论,进一步推动策划活动管理研究的深入。
1 学术出版策划活动的特点及其分类管理
学术出版的高度学术性和专业性使学术出版物的内容质量更多地取决于作者的学术素养和写作能力,与其他类型出版业务相比,学术策划编辑在内容策划上能够发挥的空间有限。因而,学术出版策划的重心在于通过策划编辑与学术界建立的广泛联系,在同行评议的支持下,发现、获取并传播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作译者资源的拓展与维护、优质学术内容资源的获取在策划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
学术出版活动以市场研究为基础,始于选题线索获得。一个选题项目的策划活动,建立在策划编辑对学科发展大趋势、学科前沿进展及学术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之上,是策划编辑围绕选题线索进行资源拓展、选题设计和交易构架的一组活动。其过程可概括为选题线索的获取与跟进。为删繁就简,可将来源于科研项目、学术机构、潜在客户、创意灵感、市场反馈、竞品启发、作者投稿、固定项目预备(例如为筹备主题出版、国家出版基金等重大项目而主动策划的选题)等选题线索区分来源类型,作为单一项目进行管理。一个线索既可对应一个单本书的选题,也可以对应一个多卷本、丛书或多个丛书的选题。
由于综合性策划活动(学术机构出差拜访、学术会议组稿等)可获得多个选题线索或推进其进展,而一些选题线索在获得时就已经比较成熟,可直接进入选题管理阶段,这两者与针对单一线索开展的策划活动有所不同,可分别单列一类管理。
由此,学术出版策划活动分为线索建立与跟进、(特殊)策划活动和意向选题建立三类予以管理(三者关系见图1)。建立这个框架,一是为了化繁为简,便于统计,方便管理;二是为未来引入策划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提升策划活动效能,提供业务逻辑框架。
2 学术出版策划活动的规划管理
规划管理是保证学术出版策划管理有效性的基础。它主要解决策划活动在出版竞争战略指引下,如何实现人力、资源与市场的最优化匹配的问题。
从规划管理的角度看,当前一些出版企业的策划活动存在五方面的问题。
(1)策划指导思路不明确。表现为企业竞争战略不够明晰,未能转化为明确的策划工作指导思路,或者在实践中未能坚决地予以贯彻执行。
(2)策划投入不足。一个业务单元往往只有编辑室主任或极个别编辑有策划组稿权,多数编辑仍然以文案工作为主。显然,这将极大限制策划组稿活动的范围、频度与深度。
(3)分工不细,缺乏协同。只在不同业务部门之间做策划分工,业务部门内部往往不做更细的分工,在尊重历史形成的作译者关系前提下,鼓励编辑开展“良性的”业务竞争,期望以“无为而治”达到部门策划活动的优化。这导致高开发度领域的选题资源无序争夺和低开发度领域的“抛荒”,资源错配,策划协同与整体最优难以实现。
(4)计划不严密,缺乏过程管理。只注重对选题的“结果控制”,只有选题规划,没有策划活动规划。对策划活动既缺乏评估、指导策划活动的体系,也缺乏过程管理的框架。
(5)忽视除选题之外的策划活动产出。作译者关系、市场调研信息、出版品牌等策划活动的成果,具有重大的商业价值,是出版企业核心资源与软实力的重要来源,但往往未得到管理,使策划活动整体效能受损。
这些问题须通过加强策划活动规划管理来解决。
策划活动规划管理指对整个策划活动进行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按照出版业务竞争战略,对策划活动在学科、地域等维度上进行分工,匹配人力和资源,在时间维度上分解,最终形成选题策划活动行动方案——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工作日历。
策划活动规划管理的实施抓手是策划策略与制度(竞争策略、分工协同机制、选题评价标准与流程、策划工作考核制度等)、计划分解与制订、计划执行的PDCA(计划—执行—检查—反馈)循环等,其中策划策略与制度是出版企业策划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策划活动的基本指南。通过以上抓手,主要解决四方面问题:组织模式、市场进入策略、分工机制和协同机制。下文以科学出版社(简称科学社)一些分社的做法为例,对其略加说明和介绍[2]。
在组织模式上,科学社采用多人策划团队模式。编辑室主任做策划、其他编辑主要做文案的“一拖多”业务单元组织模式,使出版策划高度依赖于少数人,策划资源高度集中,容易产生较大经营风险。科学社的多人策划模式建立在专业岗位分工基础上:策划编辑只承担小部分文案生产任务(主要承担质量把关职责),绝大部分文案加工由异地组建的编务公司的对口专业编辑部承担,策划编辑工作量中策划占80%左右(近两年增加了文案工作量的比例,策划占比有所下降,但依然超过50%)。这就保证了策划工作的人力投入数量与集约使用,分散了因策划资源过于集中产生的经营风险,提升了策划活动的频次、密度、范围和深度,在一流作译者资源与精品选题的对外竞争中形成“以多打少”的优势。
在市场进入策略上,科学社坚定不移地贯彻“专业化、精品化、系列化”的发展思路,不断强化对各级策划主体的学科与地域范围限制,“有所不为而后有所必为”,收缩战线,集中兵力,以攥指成拳,不断提升策划活动的专业化程度,积累在特定学科领域的知识、技能、品牌和势能。强调先做强再做大,在特定“点”上加大压强,形成局部规模效应,再以点带面,以面造体,实现策划效能的跨越式增长。对大的学科,鼓励对应学科分社主动做减法,将学科范围主动压缩到2—3个二级学科甚至是专业领域。在产品分层上,坚持走精品化道路,聚焦学术顶层资源和成果,瞄准新兴学科,扶持高潜力的中青年学者,通过限制作译者学术层次做减法,迫使策划活动进一步“聚焦学术‘高精尖”,控制选题数量,提升内容质量。专业化的发展思路客观上增强了科学社在“点”上的资源与投入强度,提升了策划活动的效能。
在策劃编辑分工机制上,科学社各分社灵活选择“学科为主,地域为辅”或“地域为主,学科为辅”模式。策划编辑的策划领域包括主线领域和辅线领域,要求其策划工作对主线领域的所有选题线索、活动和作译者资源实施“全覆盖”,对辅线领域的关键选题线索、关键活动和关键作译者资源实现“点覆盖”,不同编辑的主辅线在关键选题线索、关键活动、关键作译者资源上实现“交叉覆盖”。对于交叉领域的线索、活动和资源,按“协商分配、先到先得、自主交换、组织调配、信息共享”的原则予以协调,促进团队协同。主辅线分工模式既有明确分工,又能充分协作,能确保人力与目标市场的优化匹配,实现目标细分市场无死角覆盖,重点资源交叉覆盖,及时信息共享使不同策划编辑作为一个融洽统一的界面与作译者打交道,相互支持,相互补台,较好地解决了策划人力集约化使用的问题,在目标市场上形成并发挥出策划人力投入优势,有利于快速凝聚资源,加速业务成长和品牌生成。
在业务协同机制上,公司层面建立了以业务单元选题范围分工指导意见为核心、以各专业选题论证委员会为执行者的分工协调机制,严明策划活动边界,调节策划活动冲突,确保分工基础上的协同。在业务实施层面,一是建立各业务线、各分社的策划编辑群,鼓励策划编辑及时共享选题策划信息,并借助各自作译者网络获取信息、资源和其他支持。二是建立基于地域的跨部门策划业务协同群,对高校和综合性科研院所的关键性公用资源进行跨部门分工和维护。三是在策划管理信息系统中规划线索池、客户公海、策划业务知识库及讨论群等线上协同功能模块,强化对协同动作的支持。四是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上两下的年度计划层层分解,尤其是分社内部的策划活动工作计划分解,以及分季度总结反馈,实现策划活动规划的优化,从工作计划的源头减少策划活动冲突。
在策划活动的产出规划上,资源与能力建设(作译者关系建设、品牌建设、市场信息收集与分享、技能提升)被放到和优质选题获取与组织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求“两手抓,两手硬”,实现当期经营绩效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建设的统一,提升策划活动效能。
3 学术出版策划活动管理的实施策略
3.1 量化管理
督促、指导策划编辑聚焦特定学科、特定地域、特定学术层次,开展足够数量的选题线索建立与跟进活动和重点策划活动,快速累积作译者资源、品牌影响力和产品数量,“以量变促质变”,通过快速的量的累积来促成策划活动效能的“核聚变”。有足够数量的策划活动作为基础,才能建立雄厚的优秀作译者资源,产生足够充裕度的意向性选题以备严格遴选,从而为优中选优的“精品化战略”奠定基础。
在线索跟踪与跟进方面,根据“主辅分工”,要求策划编辑对主线领域内的学术机构、科研项目、关键作者、固定项目准备等线索建立跟踪计划列表,确定时间进度,在季度、年中和年末等管理节点进行统计、督导。
在重点策划活动方面,明确规定策划编辑必须达到的出差次数、出差总时长、出差绩效标准、出差报告标准等指标,强化出差管理。在学术会议管理上,要求策划编辑根据“主辅分工”,盯牢辅线学科的主流学术会议,落实年度参会计划,执行学术会议策划活动的准备、实施、报告的标准流程。例如,科学社一些分社明确要求策划编辑在重点策划活动方面必须达到5551标准,即每年至少出差5次,总出差时数不少于5周,出差期间每天拜访不少于5名作者,每年至少参加一次辅线学科的大型学术会议。
在重大项目策划方面,要求紧盯学科前沿和需求,开展专项业务研究,策划编辑每两年必须申报一项社重大选题项目,无重大项目或选题优良率不足的策划编辑不得参与首席策划、青年编辑成长基金、科学百人等荣誉的评选。自2018年开始,公司对分社的选题考核取消数量考核,改为选题评级优良率提升百分比考核。這些措施增强了策划活动管理的量化属性,突出了其服务选题精品战略的管理导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ERP建设规划中,专门设计策划活动管理模块,并将策划活动量化管理仪表板功能纳入策划编辑个人管理看板,直观显示线索建立、线索跟进、意向性选题、出差次数、新增作译者数量等量化指标,还可在看板的工作日历模块获得策划活动的日程安排与提醒。策划编辑的相关数据同时集成到各级业务领导看板,为其督导、协调各级策划活动提供依据。
需要强调的是,策划活动量化管理以聚焦学术前沿为前提,不以增加选题数量为目的,量化管理的目的是确保策划编辑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于策划活动,加强与学术界最优秀的研究群体的互动,紧跟学术发展潮流,瞄准一流学术成果,策划出代表学术发展方向的精品力作。
3.2 过程管理
活动管理的重心就是过程管理,其实质是在细分策划活动过程的前提下,针对各环节的特点,不断研究其规律,积累经验,将可能标准化的环节标准化,连点成线,逐步将整个流程标准化,从而增强对策划编辑策划工作的指导性,提升效能。做好过程管理,一要对策划活动的过程进行分解细化,二要及时总结归纳优秀编辑在各阶段各环节的先进经验,将其纳入标准流程模板,三要督促策划编辑参照标准模板开展活动,提升效果。
科学社在ERP规划中将学术出版策划活动分成九阶段[3]。在此基础上,对策划活动的绩效进行评估,从中发现先进经验,建立标准流程和工作模板。例如,科学社一些分社对策划出差前准备工作、出差拜访计划协调、拜访工作内容、拜访应获取的信息、作译者交流技巧等均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标准与模板。大量策划活动业务基础知识、策划活动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等策划业务知识,通过内部讲座及音视频等方式获得了存储和传播,促进了策划编辑策划活动的标准化,为编辑个人在策划活动中的超水平发挥提供了基础。
3.3 组织学习
策划活动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活动管理来构建组织学习情境,透过策划团队整体策划能力提升,提高策划活动的产出质量与效能。策划活动管理的过程也是策划团队组织学习的过程。通过量化管理和过程管理,业务团队领导打开了策划编辑策划活动的黑箱,可直接观察到策划编辑策划活动技能的优缺点,针对其在具体策划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实施现场情境式指导与教练。透过干中学、学中干,策划编辑既做成了项目,又习得了技能,学习效果好,技能养成快。
以组稿出差为例,科学社多数分社要求策划编辑在出差期间须每晚向分社社长书面汇报当天拜访情况,有紧急事务或遇到问题还可电话汇报。通过即时汇报的制度安排,强迫策划编辑养成出差复盘的习惯,在记忆新鲜时刻,将作译者交流中获得的学科、学校、学界、学术信息以及作者本身的诸多信息记录下来,以备未来查阅。分社社长可抓住汇报机会,及时对策划编辑出差情况进行指导,提出调整意见,对需要授权的要求及时拍板,促进选题项目的快速推进。一个出差季结束后,分社会召开出差总结会。各策划编辑分别发言,交流策划活动体会和心得,交换获得的学科、学界、学校等相关信息。分社社长最后总结,表扬先进,总结经验,指出不足,提出改进要求。对于新进策划编辑,一般要求分社领导或业务骨干带培出差一到两次。带培编辑须每晚与新进编辑举行复盘会议,对白天出差情况进行情境再现,指出新进编辑做得好或不足的地方,说明其背后的逻辑与理由,指出次日拜访应注意提升的地方,并在次日晚上复盘中予以讲评。
树立典型,经验分享是科学社编辑培养的一大特色。科学社鼓励各级干部注意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业绩突出的员工并予以各种形式的表彰。对优秀员工往往通过先进典型发言、业务技能讲座、书面经验总结、工作标准制定等方式,将其先进经验予以总结和分享,使之为广大员工学习、吸收和效仿。
4 结 语
策划活动管理是出版策划管理体系的落地环节。开展策划活动管理,是出版业务稳健发展、持续增长的基础,对策划编辑个人、业务单元和出版企业的策划能力及经营绩效的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但策划活动管理只是策划管理体系的一环,还需要其他环节的配合才能发挥全部的功效。
在媒体融合、跨界竞争、创新转型的新时代,出版行业的产品形态乃至业务结构会变化,但作为出版企业核心能力的策划能力却不会过时,而是更加重要。作为出版企业策划能力建设[4]的重要一环,策划活动管理值得关注,需要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注 释
[1][3]陈亮.图书出版策划管理研究:意义与框架[J].出版发行研究,2019(5):47-51
[2]限于篇幅,图书主要从如何提升策划活动的效能着眼展开论述,而把在策划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策划策略选择作为默认已选的背景,本文提及的科学社案例因而简略了其精品战略的有关论述,并非对其整体策划工作思路的完整论述。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有关文献。
[4]陈亮.组织学习视域下出版企业策划能力提升研究[J].中国出版,2019(4):20-24
(收稿日期:2019-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