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困惑与改革探索
2019-07-05张伟青
张伟青
摘 要:实践教学在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实践教学改革中存在教学理念不够清晰科学,教学设计各自为政,缺乏系统性、整体性,教学手段单一,师生交流互动匮乏,学生获得感差等问题,河南工业大学在改革中初步探索了以“课程化”为导向,以立德树人规律为依据,以实践教学网络化为手段的实践教学方案。希望通过大胆创新不断优化为切实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仅要继续创新理论教学,而且要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切实促进理论知识向价值、信念和政治素养的转化、内化,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而在实际的教学改革中,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严重落后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被矮化、弱化、散化和虚化的现象大量存在,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难以有效提高。我校在调研分析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深入贯彻教育部2018年发布《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对实践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探索。
1.实践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1.1实践教学理念不够清晰科学
加强实践教学是自05方案实施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各高校也掀起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热潮。但在现实的实践教学改革中,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强调较多,但对实践教学在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的理解应该说不够清晰科学。大多数教师只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理论教学的作用层面,或从通过社会实践提高理解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层面去界定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忽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特殊性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特殊重要的意义,因而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过程的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混淆,或者把实践教学简单等同于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把实践教学矮化、弱化、简单化、形式化,这也是很多学校只是把实践教学作为裁剪理论教学课时的借口,而不愿意在切实改进实践教学上投入更大人力财力物力的重要原因。
1.2实践教学设计各自为政,缺乏系统性,整体性
虽然在实践教学改革的初期河南工业大学曾大胆尝试单独拿出一个学分,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实际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谈以深化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增加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理想信念力量的体验。但由于05方案对课程设置中实践教学没有专门的学分,導致教学管理比较困惑混乱;此外由于学生人数多,实践地点方式比较分散,师生交流、教师的指导难以及时到位,教学效果不很理想。2010年后开始实施在各门课程中安排一定课时,工大是安排1/3课时,把实践教学穿插在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由任课教师结合理论教学实际组织实践教学。但随之而来又出现了如教师组织实践教学的随意性较大,教学管理和质量督查弱化,教学效果考评困难等新的问题。而最突出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设计缺乏系统性,计划性,各课程各自为政,课程之间的递进深化关系无法体现,从而导致实践形式、实践内容的雷同和简单重复,在实际操作中实践教学沦为形式、过程。总之,由于对实践教学的真正地位和作用界定不明确,理解不到位,实践教学改革缺乏明确的指导性意见,教学安排没有整体规划和统一标准,教学效果难以提高。
1.3实践教学手段单一,师生交流互动匮乏,学生获得感差
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大多数学校主要采用实践调研或访谈的方式,学生按照教师的选题指南选择相应的调研课题,分散分组或单独进行调查,书写调研报告,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由于参与实践活动的人数众多,教学手段单一,实践过程分散,师生比低,资金不足等主客观原因,造成师生互动交流匮乏,教师对实践活动指导和过程监控严重缺位,学生的实践活动处于分散,自发的状态,学生的情景和角色融入体验差,同时对实践成绩的评定和实践教学效果的督查缺乏不科学手段和实事依据。教师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发挥,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态度不积极、认可度低下,获得感差。
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网络化改革的初步探索
2.1以“课程化”为导向建设系统完整,统筹安排,统一管理的实践教学课程
现代系统论告诉我们系统的根本特征是整体性,系统的整体性功能的发挥不仅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的属性有关,更重要的与系统的结构有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虽然各课程的内容和理论特征有所不同,但却通过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理素养和政治理论素养这一共同育人目标服务。为彻底改变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不同课程不同教师各自为政,课程之间缺乏相互协调,呈现分散化、随意化、形式化的痼疾,我校在深入学习研讨18新方案的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以“课程化”为导向建设系统完整,统筹安排,统一管理的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方案。一是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明确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三门课中各拿出8个课时,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拿出12个学时,共计36学时,专门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必修课,计2个学分。二是统筹规划,制定系统完整,具体可行的教学大纲。由学校统一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院长的亲自牵头,教务处、宣传部、学工部和团委共同参与,抽调各课程的骨干教师进行集体研讨,在明确整体教学目标、手段,以及各阶段和各模块相互关联和功能细分的基础上,制定了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三是明确有效利用新技术手段,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个人学习和小组研讨结合,教师指导和自主学习相结合,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统一规划与分段学习相统一,实现教学资源利用高效,实践教学全员覆盖,教师指导及时精准,学生学习自主灵活,课程考核科学合理,课程管理统一高效,实践教学吸引力和学生获得感显著提高。
2.2以网络化为手段实现全员覆盖、全程指导、高效督导、科学考评
在新一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中,我校着力发挥新技术手段在资源共享、多元互动,过程管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以网络化为手段着力构建全员覆盖、沟通顺畅、资源共享、内外结合、监控到位、评价科学的实践教学平台。因为现实的资金和技术原因,本校独特的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尚在筹建阶段,18级学生的实践教学主要依托蓝墨云班课的教学管理平台,建立各教学模块的资源库,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各模块建设,在“网上展馆”、“厚重河南”中结合线下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通过网络链接形式为同学们打造了极富河南历史文化特色的丰富资源库;在“红色经典”、“魅力中国”中精选了一大批集价值性与艺术性相统一,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库;在“理论魅力”中提供了一系列学生容易把握、篇幅较小的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及导读资源库;“思政直播间”中集合近年学校举办的道德讲堂的精彩现场录像库,“思政实验室”则通过案例形式给同学在虚拟空间中营造了角色参与,主动创造的空间。设计了学习指导和任务发布平台,个人自学和小组合作平台,师生互动平台,学习成果展示平台,学生实践过程记录平台,教学反馈与评价平台,教务管理平台。
2.3以立德树人规律为依据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模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德树人需要久久为功。因此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中既要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整体目标,又要紧密结合各阶段理论教学的侧重点 ,为此我们设计了“走近英雄”、“感知历史”、“研讨经典”、“创新中国”四个与四门理论课教学相呼应的系统完整、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四个教育环节。设置了“网上展览厅”、“红色经典”、“魅力中国”“厚重河南”“理论魅力”、“思政直播间”、“思政实验室”等专题模块。在统筹规划、统一安排、统一平台、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通过分段教学、连续积分、综合考评的方式实施实践教学。既解决了分散化、随意性的突出问题,又能够使教师指导和自我教育紧密配合,同时也充分发挥情感体验,理论研討和实践感悟的合力作用,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感知理论的真理性魅力和理想信念的强大伟力,在深化理论学习的同时有效实现理论知识向思维方法、政治素养、理想信念的转化。
3、实践教学网络化改革的初步探索总结和优化深化思路
3.1改革成效与存在问题
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在18-19学年第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开始试用,基本实现了课程化管理和分段化教学相结合,统一目标和多样化形式相统一,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并重,学生的全员参与和教师的全程指导的目标。在课程教学反馈调查中,92.3%的同学认为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实践教学形式新颖;91.2%的学生认为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实践学习有规可循,要求具体,评价全面;88.4%的同学选择了在有困惑的时候能较快得到指导教师回应。教师们也深切感受到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合理性、教学管理的规范性、教育资源的丰富性、教学指导的针对性,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获得感的增强。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亟待改进和加强的问题,主要是思政试验室建设亟待加强,目前主要采用桌面式模拟仿真方式,由于技术和设备的问题还不能有交往发挥情景仿真,沉浸体验的作用,65%学生反馈情景设置比较简单,方式单一,融入体验一般;部分教师对新技术的应用方面不熟悉,学生对不同指导教师的评价反馈差异较大;此外各教学模块的资源有待于进一步丰富整合。
3.2优化深化思路
一是整合各种资源,争取早日建成本校独特的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学校在这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并专门成立了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骨干教师和网络教育中心专家组成的懂思想政治教育且软件技术过硬的团队开发团队,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平台的设计建设。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从硬件建设上保障思政实验室的进一步优化建设;三是加强教师的技术和业务培训,让教师能够更好地运用新技术手段指导、监控、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实践活动,大胆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四是广泛收集分析平台使用的反馈意见,为进一步优化深化网络化教学改革提供源头活水。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必须及时总结提升一线教师对平台建设、使用的切身感受和创新性方法,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关注点,为优化改进教学平台提供真正的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1]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时效性的提升策略[J].孙楠.才智.2018(36)
[2]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其疏解[J]. 张晓平,杨皓,李志会.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