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苏颗粒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评价

2019-07-05赵欣巩丹慧徐颖韩晓月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萎缩性西药胃炎

赵欣,巩丹慧,徐颖,韩晓月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临床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是一种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性胃炎,患者在发病时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的改变、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及浆细胞为主[1]。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胃痛、胃胀、反酸及胀气等。由于该病并不具有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患者在发病后常被诊断为消化不良。若不给予及时的治疗,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降低其生活质量。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常应用药物治疗,主要为西药。但是长时间的临床治疗实践显示,西药治疗满心非萎缩性胃炎会导致患者出现较大的不良反应,且复发的几率较高,综合性的治疗效果不是十分显著。而中药在该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表现[2]。而对于胃苏颗粒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治疗效果的研究目前还较少,需要进一步进行实践性的临床分析研究。为了提高该院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治疗质量的目的,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治疗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56例,对胃苏颗粒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分析评价,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治疗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2例,最大年龄54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39.7±2.9)岁。最长病程11年,最短病程1年,平均病程(3.9±0.7)年。观察组男性患者 17例,女性患者 11例,最大年龄56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38.9±2.1)岁。最长病程11年,最短病程1年,平均病程(3.8±0.6)年。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过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或有花斑样出血点,确诊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病程迁延,有反复性消化不良的症状,且均伴有上腹部胀痛、嗳气、反酸、嘈杂等症状。在病例筛选的初期,若患者合并萎缩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肿瘤、肝胆肾疾病、感染性疾病、精神意识严重障碍,则不予以纳入此次研究,最终筛选出此56例患者。在医护人员对本次研究的目的及流程进行简要说明后,两组患者均签署参与同意书。该次研究的病例基础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两组患者的此项资料相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会对接下来的对照研究产生影响。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为常规西药治疗,采用的治疗药物为吗丁啉多潘立酮片(国药准字Z10910003),在饭前20 min口服,10 mg/次,3次/d。以两周为一个疗程,本次治疗研究一共进行2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为胃苏颗粒治疗,胃苏颗粒(国药准字 Z10950007)开水冲服,每次 5~10 mg,3次/d。以两周为一个疗程,本次治疗研究一共进行两个疗程。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综合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性的评定。显效的标准:患者胃痛、胃胀、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呈现粉红状、无充血及血肿出现。有效的标准:患者胃痛、胃胀及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部分消失、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的病变范围缩小了1/2以上,充血及血肿的情况得以显著改善。无效的标准:患者胃痛、胃胀及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未消失甚至加重、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病变范围的变化没有达到有效的标准。计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在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中观察患者的病情复发情况[3]。

1.4 统计方法

该院医师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数据记录于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中,其中采用[n(%)] 来表示患者数据中的计数资料,随后采取χ2值进行检验,采用(±s)来表示患者数据中的计量资料,随后采取t值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结果

92.86%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71.43%为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前者的数值结果显著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结果比较

2.2 不良反应结果

7.14%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1.43%为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前者的数值结果显著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结果比较

2.3 复发结果

在治疗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的随访中可知,观察组的28例患者中没有复发出现,复发率为0.00%;对照组的28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4.29%。前者的数值结果显著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8,P=0.038)。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逐渐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有很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等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变,使得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持续增加,消化系统疾病就是其中之一[4]。而在临床消化系统疾病中,胃炎具有很高的发病率。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是以粘膜层以浆细胞及淋巴细胞等慢性炎症细胞为主的疾病。卫生部颁布的《2006年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提出,将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特殊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这一说法已经逐渐不在应用与临床,取而代之的是 “非萎缩性胃炎”[5]。在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常使用西药治疗。而西药主要是以对症治疗为主,具有值得肯定的近期疗效,但是患者在治疗后仍然存在诱发因素,西药对机体的调理并没有达到彻底的效果,使得复发的几率较高,给患者带来二次的伤害。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进展为萎缩性胃炎甚至是胃肿瘤,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在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对患者的机体进行更好地调理、减少促使该疾病复发发展的可能因素是广大医师应该长期重点考虑的问题[6]。该院经过长时间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总结经验得出中药在该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在中医范畴内属于“胃脘痛”“痞满”“嘈杂”。相关文献古籍显示,致病之由,多为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复餐寒冷生凉,朝伤暮损,日积月累;木之性在于疏泄,食指入胃,全赖木之疏泄,而水谷乃化,其病机在于脾胃,外邪入侵,使脾气不升,胃浊不降,乃发病。胃苏颗粒是根据我国已故中医泰斗董建华老先生的经方进行加减,通过现代先进的制药技术生产的颗粒冲剂。胃苏颗粒为纯中药制剂,方药组成为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枳壳、槟榔、鸡内金。紫苏梗、香附、陈皮,此三味药共为君药。紫苏梗具有理气利膈、开郁和胃的功效[7];香附则可以疏肝理气、调经止痛;陈皮在理气健脾、化湿和中中发挥的效果显著。三味药物联合使用,可以达到抗炎、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该药物中还含有枳壳、具有行气开窍的功效,可消胃黏膜水肿,促进胃黏膜的恢复;另外佛手、槟榔、香橼可行气止痛、下气导滞;使以鸡内金,有消积导滞、助脾健运之能。八药合用,共奏健脾和胃、疏肝理气之功效,可调适上下,升脾降胃,以消除患者的上腹部饱胀、恶心、反酸、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

该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内开展了关于胃苏颗粒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研究,通过对照分析的研究结果可知,接受常规西药吗丁啉多潘立酮片治疗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1.43%,而接受胃苏颗粒治疗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86%,前者的数值结果显著低于后者,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不良反应及治疗后6个月的复发结果方面,后者的结果均优于前者(P<0.05)。由此可见,胃苏颗粒的显著应用效果。由吴军[8]的研究可知,接受胃苏颗粒治疗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4.85%,而接受西药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1.52%,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与该文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均体现了胃苏颗粒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的良好临床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应用胃苏颗粒治疗具有显著性效果,安全性较高,在临床应用及推广具有很大价值。

猜你喜欢

萎缩性西药胃炎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
扩心宁煎剂联合西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