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价值链下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成长的动力机制研究

2019-07-05冯德连

铜陵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战略性合肥市新兴产业

韩 宁 冯德连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 蚌埠 233030)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也决定了该国或地区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美国“硅谷”、日本东京汽车、中国“光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实践证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优势是打造国家或地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作为“中部崛起”战略性和长三角发展战略性的重要省份,安徽省如何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成长的动力机制来设计相关政策,以有效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成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文献综述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研究方面,阮建青和石琦等[1](2014)根据利用案例分析和已有的研究提出了产业集群演化的三个阶段,即数量扩张期、质量提升期和研发与品牌创新期。张治河和黄海霞等[2](2014)以武汉光谷为例分析得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好政府、市场和其他有利要素的影响。张敬文和吴丽金等[3](2017)利用博弈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知识行为分析得出产业集聚所带来的知识集聚能力有限,需要政府通过优惠政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协同平台的构建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冯德连[4](2014)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研究表明安徽省要根据自身条件主攻某些产业的发展并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带的发展;这样可以先集中资源发展具有条件优势的产业,并通过对某些地区的重点发展以辐射并带动周围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曲永军[5](2014)以后发地区为研究对象,指出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模式主要是:政府推动、需求拉动、企业驱动和创新带动,并需要制定相关动力机制运行的保障措施。张敬文和李晓园等[6](2016)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基础上研究创新主体的互动关系,进一步提高通过政府引导、完善利益分享机制及降低创新集群成本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价值。刘志阳和成海狮[7](2010)在对比分析基础上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是产业集群,并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类型是源自于不同的创业扩散形式。桂黄宝[8](2012)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分析得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动力机制可以分为创新驱动、需求拉动、政策推动和市场竞争,但他强调这个结论可能只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对于其他产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刘大勇[9](2016)以河南省为例研究得出河南省应以产业集聚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并从龙头企业培育、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和引进高等教育人才等方面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成长。

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成长动力机制方面。Gefeffi[10](1994)认为全球价值链的驱动力可以分为生产者驱动和采购者驱动这两种模式,其是根据产业链条的驱动力来源进行划分的。宋歌[11](2013)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动机机制主要有:利益驱动机制、竞争合作机制、创新驱动机制与生态平衡机制。王福涛[12](2009)认为创新集群的动力机制的作用在于提高在集群中微观主体的集体行动的效率,而技术创新是动力机制的核心要素。马宁和董俐[13](2011)以光伏产业为研究对象得出:在全球光伏产业价值链的动力机制为采购商驱动和市场驱动。吕文栋和张辉[14](2005)通过对全球价值链的空间布局和动力机制研究得出:一个地方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只有不断往全球价值链上高附加值环节攀升才能获得发展。张辉[15](2006)认为地方产业集聚的竞争优势应该建立在价值链的动力机制上确立,他把价值链的动力机制分为生产者驱动、购买者驱动和混合驱动三种动力模式。朱瑞博[16](2010)通过分析美国和日本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范式,提出我国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范式并积极加大创新力度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实施有效的产业组织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策略,并形成产业资本主导金融资本的局面以更好地发挥资金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研究可知,目前大多数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产业升级和产业协同发展的研究,很少文有献对其集群化成长动力机制展开深入研究,而在全球价值链下对地方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成长动力机制的研究几乎没有,故本文以此为题,探寻促进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成长的动力机制,以更好地促进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现状

(一)安徽省各市产业集聚度分析

本文用区位熵来计算安徽省各市产业集聚度,区位熵能够较好地描述一个地区产业集聚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区位熵的计算公式为:

图1 安徽省各市2011-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聚集分析

由图1可知,在2011-2017年,安徽省大部分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强度都处于波动之中,并没有出现一直上升的态势,只有六安市在逐步上升,但其产业集聚度一直小于1,处于劣势地位,说明安徽省需要一些支柱性的产业来支撑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在全球价值链上站稳脚跟。整体上,产业集聚度大于1的地区有:合肥、芜湖、蚌埠、铜陵、宣城和亳州市;池州、安庆、淮北、六安、宿州、阜阳、滁州、马鞍山、淮南和黄山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对于其他市处于劣势地位。可以看出在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中产业集聚度大于1的地区不足二分之一,说明安徽省整体上还是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低端。其中,淮南市以丰富的煤炭资源而著名,但是,在强调节能环保、保护环境的今天,淮南市应该改变原有的发展路径,将更多的资金和人员投入到开发无污染的新能源上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当前,如何促使优势产业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上提高附加值和如何使得安徽省各市齐头并进共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必须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就整个安徽省而言,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还具有较大差距。不过,对于从2011年才开始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安徽省而言,这样的发展已经算是比较成功的,安徽省可以先发展几个具有优势产业的地区,再根据各地自身优势来进一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促进安徽省整体上具有较大的提升。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各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由表1可知,安徽省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各不相同,其中,铜陵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贡献最大,高达82%,说明铜陵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芜湖市、蚌埠市和合肥市分别次之,与各省相应的GDP数值比较得出,一般来说,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该地区战比越高,其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其中,占比最低的是宿州市和淮南市,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安徽省需要重要关注的地区,因为帮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落后地区发展才能使得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上得到发展。

表1 安徽省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在GDP中的占比

(三)与相邻省份江苏省对比分析

在近代,安徽省和江苏省同属于江南省。以前同属于一个省份管辖的两个地区,如今的发展却有很大的差别。尤其是江苏省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故通过安徽省和江苏的对比,以便安徽省找出不足,补齐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上的短板。

1.两省在政府对科技扶持方面的对比分析。以政府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来进行分析。由图2可知,在政府财政科技拨款方面,在2002-2016年,江苏省对科学技术的扶持力度一直比安徽省扶持力度大,并且两者呈相同的波动幅度,这说明两省的总体变化是与国家的方针策略是有关系的。由于江苏省靠近东部沿海,而安徽省位于中部地区,优先发展东部地区产业进而带动中西部的发展,这与政府的政策方针相一致。随着近年来,国家提出“中部崛起”战略,这无疑是给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新的契机。在2016年,安徽省的科技财政支出占比首次超出了江苏省,说明安徽省逐渐对本省的科学技术发展加强重视。

图2 安徽省与江苏省政府财政科技拨款占比折线图

2.两省在科技人员方面的对比分析。以当地科技人员数量占当地总人口的比重来进行衡量该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人力资本。由图3可以看出,安徽省科技人员总数占总人口的比重要远远小于江苏省的相应占比,且在2002-2008年江苏省的科技人员占比上涨幅度远远大于安徽省,在2008-2009年期间江苏省的科技人员占比有小幅下降,安徽省在2002-2016年的科技人员占比一直在稳步上升,但还是处于下游水平。这说明安徽省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大力促进安徽省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科技人员是进行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一个地区相应产业的科技人员越多,则该地区在此产业的发展上更有活力。

图3 安徽省与江苏省科技人员占比折线图

3.两省在外商投资方面的对比分析。由于未有关于在科技方面的外商投资数据,本文以外商直接投资总额来衡量整体上该地区吸引外资情况。由图4可知,安徽省外商直接总额要远远落后于江苏省外商投资总额,这和当地技术水平和发展规模也是呈正相关的,当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越好、市场规模越大,该地对外商越具有吸引力;其次,是江苏省部分城市处于沿海地区,方便外商投资企业将来料加工的产品进行出口,江苏省相对于安徽省具有一定的地理优势;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性的推进,安徽省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企业可以不断加大技术创新以扩大生产规模,利用长江经济带的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借助水运优势来发展本地区的对外贸易。

图4 安徽省与江苏省外商投资总额折线图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安徽省在财政投入、企业个数、科技人员数量和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与江苏省相比还具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安徽省可以不断在各方面向相邻发达省份学习以加强本省的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来促进本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全球价值链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成长动力机制分析

通过文献综述,可以总结出全球价值链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成长的动力机制主要有:大企业带动、政府推动、需求拉动、创新驱动、市场竞争和生产者驱动等动力模式。本文将构建钻石模型以分析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成长机制。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成长的外部环境因素

图5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成长的环境因素

图5主要是从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成长的环境为基础,构建其成长的动力机制。分别从技术环境、市场环境、资本环境、人文环境、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去剖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成长的环境因素。

1.技术环境。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长最重要是技术创新,在当今世界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处于较有利的竞争地位,技术进步不仅能够带来生产力的提高而且能够开拓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局面。就安徽省而言,技术环境相对东部沿海地区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作为一个中部大省,安徽省在以前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后来逐渐向工业化转变,现如今,安徽省正在开拓具有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现状研究,可以发现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不同,占比较高的地区分别借助政策、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优势让当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得以发展。技术环境的改善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也会吸引一批与之相配套产业环绕在其周围,这有利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成长。一旦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起来,势必会提升该地区在出口上的附加值,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2.市场环境。商品之所以会被生产,究其原因是其可以用来交换以满足人们的消费和生产需求。当市场环境较好,即消费者具有较高需求,则商品会很畅销,反之相反。一个地区的市场环境越好,会吸引大企业入驻并增加外商直接投资,而外商直接投资会带来一定的技术外溢并加强本地区各企业的竞争进而提高该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产率。市场环境的提升会带来一系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现在提倡改善“营商环境”,因为营商环境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软实力。一般来说,在外商进行投资前都会分析该地区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越好的国家或地区,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能力就越强。

3.资本环境。资本环境可以分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主要是指专业性和技能性人才,物质资本指的是生产所需要的一些资产和自然资源。安徽属于中部大省,人口众多,并且在安徽省省会合肥高校林立,安徽省需要借助高校和人才吸引政策来增强本省的人力资本;在物质资本方面,安徽省各地地势不同,也使得各市具有相应的自然优势,例如,淮南盛产煤矿,但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淮南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较小并且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当地GDP的比重较小。在现如今提倡清洁能源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淮南市应该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以本地优势的自然资源为依托,积极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定人才回流的各项政策来吸引高科技人才,以实现煤炭资源变清洁能源的可能;处于安徽省皖北地区的阜阳市,经济技术发展也较为落后,阜阳市多为平原,对农业的发展较为有利,应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重视,虽然不能在高科技产业上谋求发展的制高点,但可以借助当地优势的地理优势成为安徽省的粮仓。各市可以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来制定对相关人才需求的政策以推动当地更好地发展。

4.人文环境。人文环境主要是指当地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精神,每个地区的人大多性情和品性相同,在一个企业中,企业家精神尤为重要,这是一个企业能否长期存在的关键点。严北战[17](2007)以浙江省为例,从区域文化视角来研究文化对一个地区产业集聚的影响,他指出企业家精神是浙江省产业集群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动力来源,文化创新会推动观念创新,进而推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安徽省作为一个中部大省,并横跨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南方和北方人的性情特征都汇集在这个省份,安徽省可以借助这样的文化底蕴发展出“刚柔并进”的企业文化,往往具有更高管理水平的企业的生产率会更高。企业家精神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如果企业家具有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必定会带领企业往更好的道路发展。

5.政策与制度环境。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制度不仅要和国家的总体方针保持一致而且是时代和社会发展不断催生出来的产物。一个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仅依靠企业的拉动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在中间充当中介的作用,以弥补市场经济中所出现的市场失灵现象。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长最重要的“营养剂”就是技术创新,如果掌握了有利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先进技术,必然会在市场中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而高收益、高利润只是技术革新之后所带来的产物。如何更好地推动企业进行技术研究和改进,这就需要政府在其成长初期给予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推动企业向前发展;制度环境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长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技术越密集的产业越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一个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二)构建钻石模型以分析其成长动力机制

图6是在图5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在学习波特的钻石模型基础上,根据现有文献总结和安徽省的发展现状构建钻石模型来分析全球价值链下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成长的动力机制。具体细化分析图6所示,分别从大企业带动、高校、科研以及创新人才的引进及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全球价值链的嵌入、社会资本和产业集群所带来的学习效应和竞争效应进行分析,同时这些因素之间是相互促进的。

图6 构建钻石模型——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成长作用机制

四、案例分析——以合肥市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为例

(一)合肥市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集成电路”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芯片”。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大家对电子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引发电子产品生产商对于产品核心——“芯片”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安徽省在2012年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地引进集成电路大企业,同时,出台多个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成长的政策以促进其成长。集成电路的发展对安徽省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一般来说,每一两元的芯片产值会使得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加10元,进而使得GDP提升100元。合肥市在全国率先出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修编《集成电路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三年(2018-2020年)行动计划》,出台《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并成立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专家咨询顾问委员会,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同时,加快构建产业平台、完善服务配套,打造合肥市集成电路设计分析验证公共服务平台,探索与大院大所合作新模式。

现如今,安徽省集成电路产业在全球也占得一席之地。合肥市拥有集成电路企业129家,其中设计企业102家、制造企业3家、封测企业8家、设备和材料企业16家。集成电路产业年产值不断增长,复合增长率全国第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7年,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完成产值235.6亿元,同比增长31.03%(许蓓蓓[18],2018)。从合肥晶合集成电路项目的实施可以看出,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正在往更大规模前进。近几年,一大批知名的集成电路企业也纷纷落户合肥,其中包括世界世界顶尖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联发科技将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设立在合肥,在大头企业带动下,合肥市的集成电路产业聚集效应凸显,上下游配套企业纷纷落户,初步形成了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设备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以上现象说明,一旦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在起始阶段具有较好的发展,其后期会吸引更多相配套的企业加入,以形成更完善的产业集群。

(二)合肥市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合肥市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正在不断发挥其竞争优势,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研究该产业集群发现,合肥市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其后期需不断加强创新以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合肥市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是生产者驱动和购买者驱动两种模式。在智能化时代,集成电路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又有许多智能化产品的公司,本国对芯片的需求也是巨大的。全球第二大集成电路制造公司——联发科技,坐落在合肥,给合肥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由表2可以看出,合肥市集成电路重点企业主要集中于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非仅仅是依赖外来产品进行加工生产。其中,合肥兆芯电子有限公司是“台湾群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设立的唯一研发基地与大中华区的营运总部;合肥宏晶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合肥,在上海、苏州、北京、美国硅谷设立研发中心,在深圳设立产品及技术推广中心。合肥杰发科技有限公司前身为世界知名芯片设计公司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高新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注册成立的控股公司,总公司位于合肥。这些说明合肥市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并非出于全球价值链低端,但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方可在全球价值链上处于高端,这需要其拥有对于全世界而言重要的知识产业和研发产品,所以,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如下图所示。

图7 合肥市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在GVC上的地位分析

表2 合肥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重点企业简介

(三)全球价值链下合肥市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成长的动力因素分析

1.全球价值链的嵌入——生产者驱动和购买者驱动。全球知名的集成电路生产公司“联发科技”第二大研发中心设立在合肥,这充分说明了生产者驱动着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2017年底,合肥晶合作为投资128亿元的项目正式投入量产,这是合肥市首个100亿元以上的集成电路项目,说明国内外的需求推动者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向更大规模迈进。

2.市场环境——大企业带动。合肥宏晶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合肥市集成电路发展的大企业之一,其总部位于合肥,并在上海、北京和美国硅谷等地均设立有研发中心,这说明了宏晶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集成电路的研发和生产上是具有较大竞争优势。其他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集成电路企业能够学习和借鉴该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投资模式,以促进自身发展。

3.技术、制度环境——产学研及知识产权保护。以合肥微纳传感技术有限公司为例,其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法国里昂中央理工大学等海内外优秀研发团队共同组建而成。公司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合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进行产业孵化,该公司充分利用了合肥市的高校研究资源,将产业、学习和研究机构三个衔接在一起,不仅能够加快研发效率,更能将高校研究项目进行孵化以满足产业生产的需要。各种研发成果都需要前期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所以,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对直接窃取别人研发成果的惩罚力度,树立并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和保密意识。

4.资本环境——社会融资及人才引进。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在2018年8月27日印发 《合肥高新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该政策主要从落户支持、研发支持、人才支持、高成长激励和研发支持等几个方面分别介绍对合肥市高新去集成电路企业的政策优惠及补助。良好的资本环境能够促进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化成长。

5.集群效应——产业集群带来的正效应。产业集群能够带来技术溢出和竞争效应,众多企业集聚在相近的地理位置时,沟通和合作会更加便捷,人才交流也会更加频繁。在同一个地区,相同的政策支持和相同的固定资产成本,会更加迅速地淘汰相对落后的企业,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意识。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

1.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分析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状况并和相邻省份江苏省做了比较分析,得出江苏省一直在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占取全国较大份额是有原因的,安徽省在技术方面的财政科技拨款、高新技术企业个数、科技人员数量和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上都要落后于江苏省。但是,安徽省中的部分城市处于长三角城市群中,并且安徽省也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省份,这对安徽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2.构建钻石模型以分析其成长动力机制。以合肥市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为例,验证文中所构建的全球价值链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成长的动力机制,验证结果表明政府、高校、科研所、大企业、集群效应、全球价值链嵌入、社会资本和人才引进确实对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化成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政府主要在这些方面给与集成电路企业相应的政策鼓励,以适当的政府干预来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

(二)对策建议

1.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供给侧改革。瞄准主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安徽省正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成长的质量提升期,需要根据当地发展优势对某一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扶持,以提升其发展水平,打造安徽省自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名片。

2.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核心企业成长。在一个产业集群中,需要有一个大企业和优势产业来带动整个集群的发展。在这种大企业带动的环境下,其他企业也会竞相向大企业看齐,从而使得整个产业集群逐步成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核心企业一旦成长起来,其将会成为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力军。安徽省各市也可以依照这种模式,在本地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企业的培养。

3.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合肥市高校林立,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而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又下设多个研究所,这些优势有助于安徽省由农业大省逐步向高科技强省迈进。安徽省政府需要扮演中介者的角色推动产学研合作,在高校进行研究,进工厂进行生产,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其次,这中间需要产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产业孵化基地是利用本省的市场资源和政府资金支持,将一些具有科技含量的技术加以应用和推广。

4.加强融资和引智。制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和优惠措施,以社会资本带动企业成长。各省政府纷纷出台各项政策优惠来吸引人才,安徽省也需要依据本省对某些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性人才进行积极引进。人才是创新发展的根本,而高科技人才和研究性人才是目前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长所需要的重要力量。各市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需要注重美丽城市建设的要求,积极向省外或者国外的一些城市学习,将本地区发展成宜居、美丽的城市,这样的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更大。

5.促进长三角产业合作。安徽省与江苏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安徽省需要借助长三角的优势地理位置,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城市和省份的合作,创建长三角产业链,以带动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成长。江苏省在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发展有一定的成就,但是,其省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并不均衡,比如:苏南地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发展较快,苏中地区正在寻找新的增长点,而苏北地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相对落后,因为在省内不同区域发展具有不同的侧重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本省资金,优先发展一部分产业再带动另外区域的产业实现省内产业的协同发展。安徽省需要向江苏省学习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发展路径和策略,再依据本省特有的资源和地理优势来发展具有本省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注释:

①合肥晶合集成电路项目是在2017年正式投入量产,其总投资为128亿元,此项目是合肥市首个100亿元以上的集成电路项目。

猜你喜欢

战略性合肥市新兴产业
醒狮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送你一盆小多肉
温州城市“拥江发展”的战略性和现实性思考
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发展的思考探讨
评《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书评)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合肥市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
合肥市雕塑院雕塑作品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