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江城市带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分异研究

2019-07-05荀守奎兰国辉

铜陵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皖江分异马鞍山

陈 仅 荀守奎 兰国辉

(安徽理工大学,安徽 淮南 232001)

201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规划中明确要求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把皖江城市带建立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但是长期以来皖江城市带一直以“三高一低”的传统发展模式为主导,污染物大量排放、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大制约与短板。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低质量的经济发展已不再符合当下皖江城市带发展的需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应更多考虑资源与环境的因素,如何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就成为当今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学术界对绿色发展的研究也很多,主要围绕绿色发展的内涵,以及如何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展开。强连红等认为绿色发展就是承认人与生态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应尊重客观规律[1]。杨平从哲学的角度阐述绿色发展是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通过降低消耗、减少排放、理性消费和增加绿色资本,在发展社会的同时,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2]。王玲玲等认为绿色发展是一个系统概念,包含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子系统,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3]。在绿色发展水平测度方面,刘明广从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环境、绿色政治4个方面建立42个绿色发展指标,测算我国各省的绿色发展水平[4]。任亚文等构建绿色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熵值法、变异系数和协调度模型,对安徽省2006-2016年绿色发展能力时空演化和协调性进行研究[5]。杨瑞等从生态福利角度,构建以人类发展指数和人均生态足迹为核心的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并用DEA方法测算二者投入产出效率[6]。

然而,学术界对影响绿色发展水平因素的研究还很缺乏。在现有的文献中,田泽等人对我国2011-2015年30个省份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动态分析,结合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进行全国性绿色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分析,没有涉及区域性差异因素分析[7]。马骏等人应用改进的TOPSIS法对我国2014年绿色发展空间分异进行研究,并结合障碍度模型,找到影响我国绿色发展的因素,研究对象也是全国范围[8]。吴旭晓采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对河南省9年的绿色发展绩效进行评估,并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河南省绿色发展的因素,研究对象是河南省[9]。

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关于绿色发展的研究更多的是绿色发展水平的测算,以及以全国或各省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全国或各省的绿色发展的因素,而缺乏对经济带等城市差异化绿色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并且,现有对绿色发展因素的研究缺乏对影响因素的量化。基于此,本文采用改进的T0PSIS法、标准差分级法对皖江城市带各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以及空间分异进行分析,结合障碍度模型试图找出出现这种分异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政策建议。

一、指标构建、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以往学者的研究积累,目前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已经非常广泛了。选取指标的方法也多种多样,魏振香等应用DPSIR模型,综合考虑指标间的相互作用,将系统分为驱动力(D)、压力(P)、状态(S)、影响(I)以及响应(R)[10]。 周灵基于 APRPA 模型,从 Action、Pressures、Response、Performance 四个方面构建绿色矿业经济发展评价体系[11]。侯娜通过最小均方差法对指标进行筛选,构建了样本取值差异较大且对评价结果有显著影响的绿色经济指标体系[12]。在众多学者选取指标的过程中,他们同时兼顾了“绿色”和“发展”,也就是要做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和谐统一。201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Green Economy》指出,绿色发展指标要涵盖经济转型、资源效率和社会福祉领域[13]。本文基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制定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并在以往学者的研究基础上,结合皖江城市带的实际情况,构建皖江城市带绿色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具体指标见表1。

表1 皖江城市带绿色发展水平指标体系

(二)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7年皖江城市带各市域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2018)》,个别指标根据原始数据整理得出。在对皖江城市带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分析前,为消除指标单位的不一致性以及指标不同的变异程度,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计算指标权重。本文采用以下标准化公式:

本文利用熵值法确定各单项指标的权重,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根据相应单项指标相加得到,熵值法的具体步骤参考程云鹤[14]等的文献内容。计算出的指标权重Wj见表1,Wa表示计算3个一级指标系统得分时的权重,Wt表示计算绿色发展水平时的权重。

(三)研究方法

运用改进的TOPSIS法对皖江城市带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分异进行研究,改进的TOPSIS法比传统综合指数法更客观、准确。改进TOPSIS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2)根据原始决策矩阵,再结合前面熵值法计算中的指标权重Wj,计算权重规范化矩阵。其中计算经济转型实现度贴近度、资源利用绿色度贴近度、社会福祉实现度贴近度时,依照表1的权重Wa,计算绿色发展水平指数贴近度时,依照表1的权重Wt。公式如下:

(3)确定正理想解z+和负理想解Z-:

(4)计算与正理想解(D+i)和负理想解(D-i)的欧式距离:

二、结果与分析

(一)绿色发展评价结果

运用改进的TOPSIS法得到2017年皖江城市带各市的绿色发展水平评价结果,以及经济转型实现度、资源利用绿色度、社会福祉实现度一级指标的评价指数(表 2)。

表2 2017年皖江城市带绿色发展水平评价结果

由表2可见,皖江城市带2017年的绿色发展水平有着明显的差距,马鞍山绿色发展总体状况最佳,绿色发展指数贴近度达到0.526,3;合肥的绿色发展指数贴近度为0.509,7,发展也较好。绿色发展指数贴近度由高到低排列为:马鞍山、合肥、铜陵、芜湖、池州、宣城、滁州、六安、安庆,这说明绿色发展水平的高低与经济发展能力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关系,而是与经济转型、资源利用、社会福祉的整体发展是否协调有关。马鞍山、合肥的绿色发展水平较高的原因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效益的增长,加强社会保障力度。整体来看,除省会城市合肥外,皖南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要大于皖中地区。

各城市在一级指标上的得分出现不一致性,有较大的差别。如合肥在社会福祉实现度贴近度和经济转型实现度贴近度方面均排名第一,但是资源利用绿色度贴近度仅为0.260,2,与最高值相差0.343。此外,有的城市绿色经济发展具有绝对的优劣势,如马鞍山的3个一级指标都处于中高水平,安庆的3个一级指标水平都较低。由此可见,皖江城市带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现较大差异,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

(二)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分异

运用标准差分级法对皖江城市带的经济转型实现度贴近度、资源利用绿色度贴近度、社会福祉实现度贴近度进行分级,得到皖江城市带绿色发展水平分级表,分级结果见表3。其中,V表示平均值,B表示标准差。

(1)经济转型实现度。转型蕴含着经济各领域向绿色的倾向,经济转型实现度是对经济实力的高度要求。从经济转型实现度贴近度分级结果看,高水平区主要集中于合肥、芜湖,较高水平区主要集中于马鞍山、铜陵,中水平区主要集中于滁州、六安、宣城、池州,低水平区主要为安庆。结果表明,合肥、芜湖注重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安庆的经济转型实现度最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投入较低。

表3 2017年皖江城市带绿色发展水平分级表

(2)资源利用绿色度。资源利用绿色度主要针对的是环境效益的增长。从资源利用绿色度贴近度分级结果看,高水平区主要为马鞍山,较高水平区主要集中于六安、宣城、池州,中水平区主要集中于合肥、滁州、芜湖、铜陵、安庆。皖江城市带除池州和马鞍山外其他各市的资源利用绿色度总体不高,资源利用水平较低,污染物排放较多,环境治理能力不足,生态环境压力较大。

(3)社会福祉实现度。社会福祉实现度主要关注人类的发展。从社会福祉实现度贴近度分级结果看,各市的社会福祉实现度差距也较大,高水平区主要为合肥,较高水平区主要为芜湖、铜陵,中水平区主要为滁州、马鞍山、宣城、池州、安庆,低水平区主要为六安。

(4)绿色发展水平指数。从绿色发展指数贴近度分级结果看,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分布为合肥、马鞍山为高水平区,芜湖、铜陵为较高水平区,滁州、宣城、池州为中水平区,六安、安庆为低水平区。

三、绿色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更好了解皖江城市带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形成的原因以及影响绿色发展的因素,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绿色发展的障碍因子。障碍度模型的具体公式如下:

式中,wi为各系统的指标权重,wt为各单项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xij为单项指标标准化值,Sij为障碍度,经计算得到每个市排名前三的障碍度因子,结果见表4。

表4 2017年皖江城市带绿色发展影响因素排名前三的障碍度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绿色发展的障碍因素并不是相同的,这说明皖江城市带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存在空间上的分异。统计皖江城市带排名前三的障碍度频数,数值最高的指标是C19(8次),第二位是 C12(5 次),C9(3 次)、C11(3 次)并列第三位。废水设施处理能力(C19)反应环境治理对绿色发展的影响;人均水资源量 (C12)、森林覆盖率(C11)反应生态资源对绿色发展的影响;每万人口中从事R&D活动人员(C9)反应科技投入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废水设施处理能力出现频次最高,各市应该加快废水处理厂改造升级,提高废水处理率,加强环境治理。人均水资源量表明各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保护。森林覆盖率制约因素说明生态恢复在绿色发展中的重要性,经济发展或多或少都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林业建设,提高生态的恢复能力。另外每万人口中从事R&D活动人员的出现意味着科技的低投入阻碍了皖江城市带绿色发展,皖江城市带应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扶持科研事业,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增强环境保护,推动多方面协调发展。

四、结论与政策

本文构建皖江城市带绿色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选取皖江城市带2017年各城市的绿色发展数据,运用改进的TOPSIS法测算经济转型实现度贴近度、资源利用绿色度贴近度、社会福祉实现度贴近度和绿色发展指数贴近度,结合标准差分级法对皖江城市带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空间分异分析,最后引入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皖江城市带绿色发展水平的障碍因素,以上分析表明:

(1)皖江城市带2017年的绿色发展水平有着明显的差距,马鞍山绿色发展总体状况最佳,绿色发展指数贴近度达到0.5263,安庆相反,绿色发展指数贴近度仅为0.2378;马鞍山的3个一级指标都处于中高水平,安庆的3个一级指标水平都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

(2)合肥、马鞍山为高水平区,芜湖、铜陵为较高水平区,滁州、宣城、池州为中水平区,六安、安庆为低水平区。从总体来看,除省会合肥外,皖南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要高于皖中地区。

(3)皖江城市带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经济与环境发展不协、环境治理不足、资源利用与保护能力低、生态恢复能力差、绿色科技投入偏低等问题。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皖江城市带各城市应该以加强环境治理能力、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提高绿化水平和加大科研事业投入为重点,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合肥、马鞍山、铜陵、滁州等市,应实行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加快确立资源开发利用控制、资源利用效率控制等政策;此外,要通过生态移民、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形式积极推动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芜湖、宣城、池州等市以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为保障,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社会保障力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另外大力加强对科研事业的扶持,以科技要素促进经济结构的深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带动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六安、安庆在经济转型实现度、资源利用绿色度和社会福祉实现度三个方面都有待提高。皖江城市带9市都必须改善环境治理设施,提高环境治理效率。

猜你喜欢

皖江分异马鞍山
陕西关中农业现代化时空分异特征
阆中市撂荒耕地的空间格局分异特征探析
成都黄龙溪景区旅游环境舒适度评价及其时空分异
皖江城市带社保费征管机制优化研究
中国星级酒店的旅游经济效应分异研究
关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城市转型发展的研究
成自泸高速马鞍山隧道机电工程维护浅析
皖江头上第一桥——记望东长江公路大桥精品工程打造过程
马鞍山塑造转型“新马力”
风情四季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