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村耐用品消费市场特征及发展对策
2019-07-05方青
方青
(莆田市统计局数据管理中心,福建莆田351100)
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截至2017年底,农村常住人口为5.77亿,是增加国内消费需求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消费群体。耐用消费品具有使用周期长、单位价值高、需求弹性大、产品替代性差的属性,是一个地区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直接体现,例如,家用汽车、摩托车、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空调、彩电,目前已广泛走入农村家庭,其消费行为具有典型的家庭消费特征。当前,我国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发现和培育农村消费市场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体现。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经济、社会、文化总体发展水平较高,但受制于地形、交通、区位等诸多因素,导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存在一定差异,在国内消费品市场具有典型性。因此,探讨福建省农村耐用品市场特征及发展对策具有必要性。
1 研究综述
农村消费品市场与城镇市场不同,其发展程度的高低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走向,因此,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但由于我国农村市场发展正处于初期阶段,面临消费结构升级的压力,加上近年来新型消费形式的不断影响,张珺(2018)认为我国农村消费品市场存在收入不平衡、未来消费不确定、流通体系不健全等问题[1]。张慧(2015)对河南焦作市的农村消费市场现状进行深入研究,认为存在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市场总体水平低等问题[2]。
关于耐用品消费市场的研究,针对城镇居民的研究较多且系统,吕研(2012)就中国城镇居民耐用消费品消费主要分为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两大影响因素[3]。城镇耐用品市场消费主体为城镇居民,而农村市场主体为农民,农民收入是影响其消费的关键因素,但是马会(2015)认为该因素只是最主要因素,不是唯一的因素,还有诸如城镇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消费信贷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存在[4]。
在消费方式及行为方面,黄晓阳等(2014)分析了宅基地整治对农村耐用消费品购买的影响,认为宅基地整治影响了农民耐用消费品的购买行为,显著影响了农村耐用消费品的投资、农村消费结构的改变以及国内消费需求的扩大[5]。关于我国农村耐用消费品市场消费行为特征,李虹等(2012)提出了倒“U”升级趋势,认为农村耐用品消费行为具有跨期消费、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性等三大特征[6]。胡绍雨和申曙光(2014)深入探索了农村耐用消费品消费方式的变迁与机理,提出了“贫困—温饱”到“温饱—小康”再到“小康—全面小康”农村耐用消费品的三个发展阶段[7]。总体而言,针对福建省的农村耐用消费品总体市场趋势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选取福建省作为研究区域,以期深挖省域农村耐用品市场的发展特征,并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对策,为政府及企业进一步推动农村消费市场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2 福建省农村耐用品消费市场特征
2.1 农村耐用品消费市场总量稳步提升
根据《2018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福建省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17.43亿元,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895.72亿元,而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21.71亿元,增长13.3%。总的来看,受到农村整体经济形势的向好、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倾向的影响,特别是“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的实施,福建省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的耐用品拥有总量稳步上升(见表1),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14003元。在单项耐用品拥有量方面,电冰箱、彩色电视机、移动电话等方面拥有量最高,表明在现有农村家庭里,有多部移动电话已是常态且逐步实现智能化。家用汽车、照相机、中高档乐器拥有率最低,家用汽车主要受限于商品价格高且与摩托车互为替代品,照相机则主要是受智能手机影响且专业照相机准入门槛较高。从恩格尔系数看,2017年福建农村居民人均恩格尔系数36.9%,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高档乐器属于自我实现的需求,大部分的农村居民对此需求并不高。
2.2 耐用品消费市场城乡对比存在差异
家庭耐用品质量在城乡间存在差异。城乡居民拥有总量最大的耐用品为移动手机,2007年,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186.44部,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146.26部,相差1.27倍;2017年,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251.99部,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252.55部,不相上下(见表2)。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耐用品拥有量最小的是中高档乐器,而城镇居民家庭则是家用汽车;2017年,城乡居民家庭耐用品拥有量最小的均是中高档乐器。
表1 2007年~2017年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部分)
家庭耐用品品种城乡差距在缩小。城乡居民家庭大多数耐用品拥有量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计算机的城乡比从2007年的6.27倍下降到2017年2.26倍。照相机城乡比从2007年的8.72倍下降到2017年的5.34倍。空调机的城乡比从2007年的7.53倍下降到2017年的2.62倍。中高档乐器的下降幅度更大,城乡比从2007年的12.89倍下降到2017年的5.45倍。
得益于通讯技术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不断增长,移动手机成为城乡居民耐用品市场的主流产品,但区别是,城镇居民以智能手机为主,农村居民智能手机的拥有量远远不如城镇居民。与此同时,空调机、计算机等耐用品拥有量,城乡之间差距逐步缩小,表明农村居民越来越追求生活的质量和品质,该市场也将是农村消费品市场未来值得深挖的领域。
2.3 农村耐用品消费市场发展的趋势
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从农村居民每百户人均占有量增长的情况看,每百户拥有耐用品数量从2007年的户均48.49件上升到2017年76.43件,增长约1.6倍。从单个产品拥有量方面看,2007年拥有最多的是移动电话,其次是固定电话,再次是摩托车,分别为146.26、87.64、84.67;2017年耐用品拥有量排在前三的则是移动电话、彩色电视机和电冰箱,每百户拥有量分别为252.55、140.08、100.64,见表 1。
发展质量不断提高。通过对2007年~2017年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增长速度分析,发现家用汽车、空调机、计算机的平均增长速度最快,分别达30.16%、13.43%、13%,而负增长的是固定电话和照相机,平均增长速度为-7.46%和-0.3%。其中,增长较为稳定的是家用汽车和热水器,10年期间均为正增长,而其他耐用品在个别年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
表2 城乡居民家庭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对比
可见,农村大件耐用品是10年来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主要增长领域,而替代效应强的固定电话和照相机将逐步走出农村消费品市场。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家用汽车的需求量将不断提升,为追求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性,农村家用汽车市场将迎来进一步的发展机遇。而面对已逐步饱和的移动电话、彩色电视机和电冰箱等消费品市场,农村市场将转而追求更高的产品质量、更好的售后服务。
3 福建省农村耐用品消费市场发展对策
3.1 进一步深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民收入
农村消费方式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非农产业收入的增加。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五大方面的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兴旺是这一战略的基础,产业的兴旺发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问题。一方面,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粮经作物、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花卉、畜禽、水产品、林产品等主打产业,形成特色农业产业群,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提高农业农民增产增收;另一方面,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发挥福建省多样化的地理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生态资源,创新发展方式,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工则工、宜商则商,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将生态价值转换为经济价值,提高农民非农产业收入。
3.2 优化农村消费市场环境,增加服务供给
农村消费市场环境的完善是加快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增加农村消费品供给的质量,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一是深入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增加农村消费渠道,在现有233个淘宝村的基础上,发挥政策优势,推动淘宝村裂变式扩散,加快集群化发展,同时开展农村电商知识培训,完善农村消费的软环境,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发展观;二是完善农村物流和质量保障体系,政府应对运输设施、设备等重大固定资产投资建立长效的投入机制,打造良好的流通环境,同时兼顾农村消费的多样化需求,将流通业态与经营业态有机结合,例如,连锁店或加盟店与售后服务网点、农村小商超结合起来,进行资源整合,优化农村市场商业环境,保障家庭耐用品的质量与服务;三是健全农村金融信贷体系,在完善现有金融体系的基础上,特别是针对有条件的沿海地区加快推进农村多种金融组织形式的落地,增加农民信贷渠道,建立适应农村经济环境的金融体系,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3.3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扩展市场需求
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改善,缩小了城乡之间的社会保障差异,有助于解决农村居民生活的后顾之忧,减少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腾出更多可支配收入用于增加当期消费,提高当前生活质量。具体来看,一是降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民负担比例,增加政府负担比例,同时提高大病医疗的报销比例,减少农村居民在医疗方面的支出;二是制定更加完善的扶贫政策,出台适用于本地实际情况的地方政策,对农村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等制定相应的家庭大件耐用品的补贴政策,特别是相对一般的农村居民享受更加优惠的价格,提高农村地区相对困难家庭的消费能力;三是加快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主要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三部分组成,加快探索完善的新型养老保险制度,降低个人缴费比例,让农村居民可以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