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初探
2019-07-04张斐
张斐
要想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手段与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写作过程当中同步提升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将自己的感悟、想法等清晰地写入作文之中,表达自身的真实感受。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简单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拓展教学途径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夯实识字基础,拓展汉字储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想要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或者研究中取得长足的进步,都需要从最基础、最简单的部分开始学习。对于任何一门语言来说,文字词汇的学习都是最为重要也最为基础的一环。学好文字,学生才能够进一步学习造句和写话,逐渐写出完整的文章。所以,在作文能力提高的过程当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可以说,想要学会写作技巧,就务必打好基础,能够认识并书写常用字词,在作文中将文字自由组合成正确的词汇和语句,以达到在作文中更加自由而真切地表达自身想法与情感的目的,提升寫作能力。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还不具备文字组织能力,识字量还需要不断扩大。要想让孩子们学会更多的汉字,教师可以继续巩固拼音识字法、部首归类法等方法,用读音、偏旁部首等方式拓展识字量。通过拼音识字法中的读音“ren”,可以延伸出很多汉字,比如“人”“仁”“任”等,然后教师再进行这些同音字的讲解。“人”可以组成“人群”“人类”“人海”等词汇,而“仁”可以组词“仁义”“仁慈”。参考部首归类法,可以将很多言字旁的汉字集中起来讲解认知,“认”“说”“诉”“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汉字储备量大大提升,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自由运用不同汉字或者词汇,为今后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丰富阅读素材,鼓励阅读积累
《新课标》十分重视引领学生在贴近生活中积累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在多样化的习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要想写出优秀的作文,仅仅掌握词汇和句子的使用技巧是远远不够的,作文中应当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或者对于某一事物的清晰描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当不断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素材,鼓励和督促孩子们阅读,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文字,提高语言储备量。
教师在为学生准备阅读素材的时候,能够选择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让学生从现代文中感受真善美,以一些符合当代价值观的文章作为学生优秀品格培养的助力,让其学会多种多样写作技巧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使其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为具有优秀综合素养的青少年。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古诗文中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古诗的韵美、韵律美是现代文不具备的。教师带领学生细细品读古诗文,往往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化魅力,逐步提升孩子们的思想境界。而且,赏析古诗文还有利于学生细致品味古诗情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兴趣也就更高了。
三、提高自主意识,培养修改能力
“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是学生写作实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查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有更强的课堂参与感,仿佛自己也成了教师。这样的作文批改方式,能在课堂上营造更轻松、愉快的氛围,学生往往会对修改作文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也会迫切地希望自己的文章更加完美。
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自改作文任务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作文水平,不能放任孩子胡乱修改。教师应当起到引导作用,事先让孩子们对修改作文基本纲要和评分标准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还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优秀范文作为参照。学生为了做好作文评改工作,也会认真阅读优秀范文,在深入研究范文的过程中会受益颇多,检查自己作文时自然会发现很多不恰当的地方,修改后的作文当然质量更佳。
总而言之,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对传统教学模式加以改进,基于学生作文水平和各方面能力等多种因素提出更有效的指导途径,确保学生对写作有更浓厚的兴趣。在未来的作文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做到让学生敢写作文,乐写作文,尽可能写出优秀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