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场作文满分攻略(七)

2019-07-04毕传高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大堤拟人景物

毕传高

第七讲  妙用修辞  语言生动

学会熟练地运用修辞手法,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很重要的写作基本功。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文字变得生动活泼,让语句表达变得富有文采,增强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妙用修辞

小学阶段,我们接触到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和设问这六种。下面,就讲讲修辞手法的种类、各类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名师讲堂:修辞攻略

1.比喻更生动

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的作用主要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起到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的效果。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比喻的种类: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②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現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朱自清在《春》中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比喻句,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老舍在《济南的冬天》这样来描绘雪后美景:“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贴切的比喻,准确的动词,生动地绘出所写景物的外形特征。

2.拟人更形象

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的一种修辞手法。注意:拟人一定要把事物写成像人一样会说话,能做出人的动作行为,会思考,有思想感情。拟人的作用是增加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

例如《秋天》一文中,就有这样的诗句:“……稻穗儿熟,蝉声儿消,成熟的向日葵在低头弯腰;野菊花香了田间羊肠小路,牛儿羊儿都长了肥膘。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玉米举着红缨乐了,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高粱红着脸儿笑了,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这一段组诗中大量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写秋景可谓是曲尽其妙。“低头弯腰”“嚷着”“举着红缨”“乐了”等,这些都是人的动作、语言、思想感情,把植物写活了。

3.排比有气势

排比是由3个或3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排比句一般用相同的字眼作为标志,可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例如《桂林山水》中,“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是经典的排比句子,形式上句子内部由三个“漓江的水真……”短语组成,内容上突出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注意这一排比句子,三个小分句之间运用了分号,以示并列。

4.夸张表情感

夸张是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手法。夸张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例如: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是典型的夸张句,海里的鱼再多,也不会占据一半的海,重在说明海里的鱼数量极多,也表明作者对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虽然逶迤绵亘,地势险峻,但在红军战士看来不过如同水中腾起的细浪一般微不足道;乌蒙山地势磅礴,然而在红军战士看来,不过如同泥丸一般,根本不放在眼里。这两句诗写出了红军战士不畏困难、勇敢坚毅的特点。

5.反问有力度

反问是指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无疑而问,不需回答。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句末一般用问号,有的也用感叹号。反问的作用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加力度,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课文《山中访友》中有这样一段:“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这一段开头第一句就是反问句,总起全段。“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说明个个儿都是作者的好朋友。与陈述句“山中的一切,个个儿都是我的好朋友”相比,反问更有力度,语气更强烈。

走进考场:范文放送

下面,让我们感受最新的小考作文满分范文,聆听名师的经典点评。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题目要求写一篇作文。

在课文中,我们领略了祖国壮丽山河的优美风光。天门山、西子湖、洞庭湖,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所爱,在诗人的笔下更是多姿多彩;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迷人的海滨小城……还有公园、田野,果园、小河……我们周围有许多美丽的地方,你发现了吗?让我们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吧!

请以“这儿真美”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内容自定,语言生动,600字左右。

(2018年湖北武汉市小考模拟试题)

活学活用

这道文题要求写一处美丽的风景,属于写景作文。选取一处美景,然后生动地描写展现这一美景是本次写作的核心任务。

这次写作要注意三点:

1.抓住景物的特点。景物有自己的特征,就像人有自己的相貌特征和性格特点一样。比如,季节不同,景物会有不同的特点;季节相同的不同地域,景物的特点也大有差别。抓住景物特点写景,是很重要,也很有效的方法。

2.按照顺序描写。来到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最好先看看全景,对整体有个初步的印象,然后迈开轻快的脚步,向前走去,这样随着脚步的移动,眼中的景物在不断变换,这就是“移步换景”法。在具体描写景物的过程中,又可以按由远而近、由上而下、由高及低、从前到后、由整体到部分或由局部到整体的空间顺序来描写景物。还可以按照景物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如早、中、晚,春、夏、秋、冬)来写。

3.运用修辞手法。精心运用比喻、夸张、对偶、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通过优美的语句来传情达意,让笔下的风景在丰富生动的语言里鲜活起来。此外,描写景物,要多运用优美的词语。有了这些词语,在描写景物时就能更生动逼真地展现出景物的美好。

下面,就运用前面所讲到的“修辞攻略”,从修辞的角度,看看下面的满分范文的作者,是如何让笔下的风景变得美丽的。

满分范文

这儿真美

武漢一考生

我们学校的附近有一条美丽的长江大堤,它像一条长龙,横卧在长江北岸。那里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个美丽、可爱的地方。(开篇运用比喻,写出了长江大堤的非凡气势。)

当春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时,大堤两边的小草都迫不及待地从土里探出小脑袋,(拟人手法,写春天到来,小草调皮可爱的形态)树木也赶紧抽出新的枝条,为堤岸增添了许多生机。阳春三月,大堤早已是风筝的世界。蓝蓝的天空中飘着各种各样的风筝,有可爱的美人鱼,有淘气的海绵宝宝,有展翅欲飞的雄鹰……(排比手法,为读者展现了天上各种风筝飞舞的形态。)

炎热的夏天刚至,大堤就成了人们休闲、纳凉的好地方。太阳公公露出红红的笑脸,还没来得及下山,(拟人手法,写出了太阳西下时的色彩和情态)人们就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来到大堤上。年迈的老爷爷、老奶奶在唱戏,年轻的叔叔、阿姨在散步,更多的是来这里嬉戏的小朋友。天渐渐黑了,做生意的人也陆续多了起来,有卖刨冰的,有卖饮料的,有卖冷饮的……(一组短排比句,展现了夏天热闹的生活场景。)只要热了、累了、渴了,大家都会买上一份,喝在嘴里,凉在心里,别提有多惬意了!

秋天,大堤上的小草穿上了枯黄的衣服,杨树林里的杨树叶子随风飘落,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写小草,运用拟人手法;写树叶,运用比喻手法,景物描写生动传神。)我们跟着老师来到大堤上寻找秋天的足迹,在这里,我们尽情地游戏、饱览风景……

冬爷爷蹒跚而至,雪姑娘急忙换上洁白的纱裙飘向大地。(这一句两处使用拟人手法。)大堤也披上了洁白的大衣,我们来到大堤上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大堤上空回荡着我们的欢声笑语。

听爷爷说,1998年长江遇上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泥坝很难阻挡洪水的冲击,后来国家拨款,沿长江两岸修筑了现在结实漂亮的长江大堤。听了爷爷的讲解,我对这可爱的长江大堤更加喜爱了。原来,它是我们美好生活的守护神啊!

长江大堤真美!长大了,我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结尾表达对长江大堤的喜爱之情。)

点  评

这篇写景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展现了长江大堤不一样的美。读完习作,不禁惊叹小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驾驭语言能力,特别是文中多处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可谓妙笔生花,为习作增光添彩。

猜你喜欢

大堤拟人景物
拟人手法真多情
太湖牛腰泾段大堤施工安全风险防护措施探讨
城市防洪安全问题与防治策略
学习用拟人的方法
写好家乡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