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渗透循循善诱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2019-07-04朱巧巧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班级课文

朱巧巧

无论是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还是现在的新课程标准,都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大能力。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这四大能力过程中,大家发现,这四大能力之间又是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的。而写作能力在这四大能力中尤为重要。然而可惜的是,当前多数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并不强,他们的写作大多只满足于不脱离主题,语句通顺,结构完整,字数达标就行,不考虑遣词造句的准确性,更不考虑作文结构的艺术性,文章主题的深刻性。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严重影响了作文教学的效果,作文教学的效果又直接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作文水平的高低又反过来影响学生作文的兴趣。如此相互制约,造成恶性循环。

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呢?我想有个词说得好,叫“不吐不快”。意思是说,不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就不痛快。这个词提醒我们,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使学生产生这样一种写作心理,不把心里的话写出来就不快乐。即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极大的兴趣,使学生燃起一种“不吐不快”的强烈写作冲动,从而“一吐为快”,主动完成作文。为此,笔者在多年的摸索中发现,只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及各项活动中巧妙渗透,循循善诱,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是巧妙渗透在作文批改之中,让作文批改成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手段之一。过去的作文批改都要求教师精批细改,尽可能指出学生作文中的每一处错误,包括每一个错别字,每一个用错的标点。学生拿到教师批改的作文,看到自己的作文红红的一片,会心灰意冷,不禁产生“厌文”心理。

我们知道,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提高的关键还是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他们敢写、想写、多写、会写、爱写,而不在教师对一学期内几篇作文的精批细改。那样的精批细改不仅使学生的原创“面目全非”,作文几乎成了教师的写作,而且严重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长期下来,学生就会越发丧失对写作的兴趣。

因而,我在作文批改中,十分注意激发学生写作的積极性,凡是有闪光点的地方“细批”,多给予肯定;凡是不足的地方“粗改”,多采取商榷的态度“建议”。在最后的综评中,评分尽可能给予高分,评语多加以鼓励。教师对学生作文的优点多加赞赏,对不足多进行点拨——“如果在……上注意……,整个作文就会更好了”等,从而使学生既树立起写作的信心,又看到了作文中的不足,还热情高涨地去思索作文如何修改。

二是巧妙渗透在语文阅读教学之中,让阅读教学成为诱导学生写作欲望的阵地之一。初中语文的课文都是精心遴选的经典佳作,所以课文是学生写作效仿的最好范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因而阅读教学应该成为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最重要的阵地。我们要巧妙利用每一篇美文,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在教授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时,我通过对课文中多幅春景图的赏析,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每一方面都是美的,从而热爱美丽的春天,急切地希望通过自己的作文来大声赞美春天,产生写作的欲望;通过对课文美词佳句的品味,让学生感受写作的艺术魅力,从而喜爱艺术作品,迫切地希望通过自己也能写出好的作品,产生写作的需求;然后再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享受春天的风光,感受春天的美丽,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来赞美春天,表达对春天的无限喜爱之情,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写作文,以“一吐为快”。

三是巧妙渗透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之中,让课外活动成为引导学生积极作文的途径之一。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大课间活动的落实和各类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学生课外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也为作文训练带来了好的途径。我们只有把作文训练巧妙渗透在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之中,才能使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之中积极写作,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从而热爱写作。如班级每月办一期手抄报,我就让美术好的同学先给同学写的文章配图,然后再引导他画漫画,并给漫画配上文字。班级办黑板报,我就多列几个栏目,如“日记展”“大家谈”“我的座右铭”,激励人人投稿,这样不但满足了初中生的表现欲,同时使学生爱上写作。

几年来,笔者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渗透引导,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班级墙报、手抄报的写手多了,学校的校园报、广播站的投稿踊跃了,一些省级报刊上也有了我班同学的文章,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效果。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班级课文
班级“无课日”
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
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其作用分析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淘气包马小跳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