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记叙文写作的“沃土”
2019-07-04王顺武
王顺武
小引:记叙文写作贵在真实、自然,需要学生从生活中收集丰富的素材,捕捉写作灵感。围绕学生生活经历,引领学生从生活体验中感受喜怒哀乐与真善美,为增强文章深度与魅力提供必要保障。
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对学生写作有如下规定: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由此可见,作文的素材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环境。不过,翻阅中学生的作文,要么缺少生活气息,对生活都是相似的“生吞活剥”;要么添油加醋、不着边际地进行艺术加工,全篇弥漫着“大谎言”。记叙文指导应该注重从生活中寻找对策。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搜集能够表达主题的素材,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寻找书面表达的灵感火花,让“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成为一种习惯,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展现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入的思考力。
一、做生活有心人,随时随地广取材
生活中的美不计其数,只不过一些学生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记叙文就是要求学生在写作时把握好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需要学生从熟悉的环境氛围中筛选出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指导他们从生活中摘录相关素材,留心生活,产生多元化感触。结合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教师可鼓励他们通过细致观察描述感知,帮助他们打开思维。
教师多鼓励学生留心生活,让他们在主动观察中找到写作切入点。例如,在《那一片林,有我的 》的习作指导中,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和情感体验补充作文题目,让半命题作文真正成为学生“乐于多言”的导火线。
在习作指导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如下几个问题:(1)那是一片什么样的林,里面有哪些值得描述的景物?(2)见到那片林,我又有怎样的感受、感悟?(3)面对那片林,我的内心深处有哪些收获?很多同学围绕生活中所见的林地,如森林养生之地、公园里的林地、路旁的林地等进行构思,都能从树林的显著特征中感受其茂密、旺盛、错落有致,内心勾勒出一幅静态水墨画。学生从树林中发现鸟儿、植物、可爱的小动物,体会到“树林便是他们生存生活的摇篮”。最后,很多同学感悟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应该做其他生物的朋友,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一味地搞大开发”“不尊重、不保护自然,必然会被自然报复”,等等。
学生应多留意、关注生活,多从生活中把握点滴变化,去真切体验与感知生活。教师结合生活中的点滴变化,多给学生创造自我揣摩和构思的机会,让他们从相关的推理中悟出深邃道理。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关键词、主题句、主旨等方面进行有机融合,从中找出可以运用的素材。
二、做生活品味者,含英咀华细琢磨
生活好似陈年的酒,需要细细品味。很多教育同仁认为,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的素材远比教师讲解的更有深度和意义,有利于其在主动品味中找到深层内涵。鼓励他们融入生活,深入体味,在品味中发现生活中的事物特有的内涵,丰富记叙文的内容。
学生品味生活的过程就是其理解感触不断由感性向理性拓展的过程。如,在《傍晚的夕阳》习作指导中,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多观察夕阳,从云彩的形状变化、颜色等方面,要求学生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全方位感受。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教师可以建议学生思考:(1)描述夕阳的古诗词有哪些?(2)你从夕阳的变化中感受到了什么?(3)你认为夕阳仅仅是日落西山的没落吗?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我体悟,帮助他们主动说出自己的感想。很多同学从夕阳的美丽中体味到“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的美好,感受那份在经历了成熟后的恬静与安详;有的同学则从夕阳的美丽中感受到和谐,感受到“老有所养”,体味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获得更多深层次的感知。
教师多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体味情感,让学生从相应的景色中体味到特有的内涵。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进行构思,多鼓励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分析自己的所见所闻,让他们从生活中积淀深厚认知,形成新颖独特的观点。
三、做生活创造者,心隨我动多联想
学生作为生活的主人,是多姿多彩生活的创造者。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必然会对其有独特的感触,也就能体味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谛。教师多建议学生从生活中发展自己的创造思维,多给他们创设联想和拓展延伸的机会,从而使它们获得深层感悟。
一切以学生的生活为要点,给文章增添亮度与真实感。如,在《我不曾忘记的事情》的习作指导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经历过的趣事写起,让他们从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很多同学围绕自己经历的生活,主要抓住如下几方面进行叙述:(1)不能忘记的事情是啥?(2)这事给了你怎样的启发?(3)你从经历的事情中获得什么道理?很多同学围绕自己刻骨铭心的事情,探寻值得回忆的片段,能够从生活中品味酸甜苦辣,感受到“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很多同学从自己经历的生活出发,运用倒叙、插叙、顺叙等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进行叙述。还有不少同学,发挥想象力,从相应的故事中总结、思考人生,为自己的生活增添无限精彩。
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思考,多真实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结合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建议他们在主动感知生活时写下对生活的思考,让他们的思想更有深度、广度和温度。
如前所述,围绕记叙文写作的要素,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让他们从生活中汲取活水,感悟思考,学生定会有丰富的认知体验。从生活中挖掘多姿多彩的写作素材,进行揣摩,加工,学生就会在主动思考中发现丰富而有价值的信息。从记叙文的表达要求出发,教师应多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挖掘相关素材,帮助他们在深入感悟中获得丰富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