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沟通巧回应,一语中的妙点睛

2019-07-04李仰臣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9年12期
关键词:点睛三明治牵牛花

李仰臣

南北朝时期的张僧繇在墙壁上先画好龙身,而后在眼眶里点上眼珠,龙立即活了,腾空而起。写作文也如绘画一样,在关键地方用言简意赅的语句点明主旨,能使文章内容更加精辟,中心更加明确,分外抢眼,博得读者的青睐。

一、开篇点睛,凤头展彩

戏曲主角上场时,只是一个精彩的亮相,便能夺人眼球。文章开头就某个人物或事物,发表见解和看法,给人以旗帜鲜明的印象,往往能够起提纲挈领的作用,亮丽的凤头,可以让读者一见钟情。请看下文:

美国作家罗杰·迪恩·凯瑟写的小故事《会说话的鸟儿》,读后让人感受颇深,明白人生在世“不要透支别人对你的善意”是多么重要。

故事讲述的是,“我”从小生活在佛罗里达州的维尔孤儿院。有一次回孤儿院的路上,遇见一个女人坐在自己家门口吃三明治,“我”嘴馋了,脚就拔不开。女人送给“我”一个肉馅三明治,并说:“如果想肉吃了,就到我这儿来。”

第二天,“我”照例又吃到一个三明治。那次,“我”坐在她家厨房餐桌边上吃,看见屋角挂着鸟笼,里面有一只黑色大鸟儿。她说:“这是一只会说话的鸟儿。只要你反复在它跟前说同一句话,时间长了,它就学会了。”

此后半年,“我”在放学回孤儿院之前都会吃到她给的肉馅三明治。后来“我”去时,她都会提前盖好鸟笼,所以“我”从来没听过鸟儿说话呢。有一次,“我”再次来到她家,敲门喊人没回应,就径直去了厨房,发现餐桌上的字条,说有事不在,三明治在桌上,让“我”走时关好门。走之前,“我”看见那个蒙着布的鸟笼,在好奇心驱使下輕轻掀开一角,布滑落下来,受惊的鸟儿尖叫起来:“那个该死的孩子又来了!”“我”赶紧盖好布,跑出来,自始至终,除了自己,没有看见其他的孩子……

(陈志宏《不要透支别人对你的善意》,有删改)

文章采用开篇点睛的方法,语言简洁,干脆利落。然后,作者娓娓地诉说关于“会说话的鸟儿”的有趣故事,让读者在阅读中体悟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富有感染力。

【技法点睛】

文章落笔要紧扣题目,点明主旨,语言不蔓不枝,不拖泥带水,让读者迅速地抓住文章意脉,显得机警精练,发人深醒;反之,如果开头啰嗦、入题缓慢甚至偏离中心,就会减弱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

二、篇中点睛,强化主题

在围绕主旨、叙说故事的过程中,我们情感的琴弦被某个人或某件事触动了,当然会有很多话要说,有很多情要抒。这时候,就可以来一句点睛之语,既能强化文章主题,突出中心,又使得文章结构严谨,脉络清楚。 请欣赏下文:

在一个夏深秋浅的早晨,我独自在落寞小镇郊外徘徊了几个小时。

那天是我40岁的生日,但没有人为我祝贺。唯一想着我的是“公司裁员名单”,我首当其冲、名列榜首。喜欢舞文弄墨,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给了公司的文秘工作。

梦醒时分,生命之树也要凋零了吗?我的眼里蓄着泪水,茫然注视着前方。前方路边断墙处有一小片色彩浓郁的牵牛花进入了我泪水蒙蒙的视野。秋将至,天渐凉,它还在不倦地开放:它的花无论是淡紫、深红还是浅粉、乳白,都是色彩浓郁地突出了最本质的东西——美丽!想到牵牛花是一种自生自灭的花,没有人栽培它,它为谁守望?不免为它感到不平和消沉。

百花园中千娇百媚,风情万种,独牵牛花不见经传。然而它是那样热情奔放,一步一花,步步为营,攀援不止。那就做一朵无名小花开放吧!在这刹那间我选择了风雨飘零的自由撰稿人职业。只希望心境是平静的,笔下流淌的是清纯如水的……

一次雷雨过后,我深吸着带有泥土芬芳的空气,踏着被雨水冲刷得清洁的柏油马路,去探望落寞小镇郊外断墙处的牵牛花;它的绿叶被雨水洗得如同丝绸般光滑,花的脸上挂着亦喜亦悲的泪珠。狂风的肆虐没能摧垮它,因为它步步为营,牢牢抓住墙壁。弱小自有弱小的坚韧,它旁边的几棵大树却被掀倒在地,满身是绝望的泪水,也许是“树大招风”,强大亦有强大的脆弱。

不卑不亢,勤劳本分;愈挫愈烈,不甘寂寞该是每个平凡小人物之路:一步一花,开放至极!

(马育麟《牵牛花》,有删改)

事业失意之时,牵牛花却令“我”眼前一亮,它在渐凉的秋季,仍然不倦地绽放美丽;雷雨过后,它仍然步步为营,牢牢抓住墙壁。这让“我”感悟到生命的坚强,获取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文章在场景变换中巧点题旨,表达自我感悟,既使文章内容得到升华,又有力地深化了中心,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技法点睛】

在记叙过程中运用议论句“点睛”的时候,首先要写好记人或叙事的部分,反映客观事实,使人有所感知;议论部分则偏重于对客观事物的评价,使人能够理解。其次,记叙与议论的结合要自然贴切,浑然一体。也就是在叙述中体现出哲理,在议论中贯穿着形象,让人读懂文章的本质含义,强化对主题的感知和理解,切忌脱离记叙的人或事空发议论。

三、豹尾点睛,虎虎生风

在充分叙述、详细说明或合理议论的基础上,文章收尾时可以用一两句言简意赅的句子,一语破的,显示题旨,既能让读者充分地、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又能在结构上收束全文,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请品读下文:

泰山,五岳之首,风景甚佳,泰山看日出,更是旅游者心中的胜景。我们兴致勃勃,拾级而上,刚刚上路,步履轻松,欢声笑语融入了瑰丽的风景之中。渐渐地,大家变得安静起来。已经有人气喘吁吁了,再后来,有人汗水淋漓了,我们不断地停下脚步休息。就这样走走停停,喘一口气,抹一把汗,继续攀登。

攀登到十八盘的时候,再次停下脚步,回头往下看,游人如织,但大都走走停停,一步一步慢慢向上攀登。这时,一位特别的游客吸引了我的注意:一位鬓发斑白的老者,清瘦,健朗,矍铄,戴着眼镜,拄着手杖。老先生一步一个台阶,步履稳健地向我们走近。这是一道怎样奇异的的风景啊!我们被深深地感染了。

我不禁俯身向下高声笑问:“您老高寿啊?”

“80岁啦!”老人也高声笑答,带着几分幽默。

我们被强烈地震撼了,浑身来了精神:“快点走吧,不然落到老人后面了。”

临近傍晚,我们终于登上了玉皇顶。当晚也许是心里太兴奋了吧,谁也没睡好。天还没亮,我们跟着人群向观日台奔去。路上,一个人的谈笑吸引了我,走近一看,竟是那位80岁高龄的先生。原来,老先生对日出也是如此期盼。

渐渐的,东方发白,晨曦微露,一个红色的圆点透过迷蒙的晨雾,越发耀眼鲜明。这就是泰山日出?全不像平原上初生的红日那么大。但是,当红日升腾的时候,光芒洒满了茫茫天宇,也洒满了人们的心田,这是幸福的阳光。

细细想来,那么多人,更有80岁高龄的老者,登泰山难道就是为了到此一游,就是为了一饱眼福,或者仅仅是拍几张日出的照片吗?不,生命应该是一路攀登,攀登就是生命的追寻。“无限风光在险峰”,无论是年幼的儿童、气盛的年轻人,还是矍铄的老人,他们都是为了心中的目标而不懈攀登,在攀登中寻找快乐,在攀登中活出意义。

(朱文杰《人生在于攀登》,有删改)

选文主要记叙“我”和朋友相约登泰山观日出,却在登山途中邂逅了一位八旬老人,他步履稳健,毫不懈怠,这是多么令人震撼!第二天在观日台上,“我”巧妙设问,表达了真实的看法,结尾用议论句子揭示文章主旨:“为了心中的目标而不懈攀登,在攀登中寻找快乐,在攀登中活出意义。”这个浓墨重彩的句子,富含哲理,激发读者去参悟、去遐想!

【技法点睛】

篇末点睛,是一种常用的技法,但绝不能每篇文章都要在篇末写一段“点睛”的文字,是否点睛还要看结尾是否需要。比如写叙事类记叙文,借所叙之事来说明某种道理,结尾时便可用一些精炼的语句为文章“点睛”。但要注意,不能脱离所叙内容,不能硬塞强加,不能拔高;更不能旁逸斜出,偏离中心。

猜你喜欢

点睛三明治牵牛花
牵牛花
牵牛花
名师点睛(9)
月亮的三明治早餐
让人物“动”起来
画“狮”点睛
“轴对称”复习点睛
三明治小厨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