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质量提升的路径探析

2019-07-04高杉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师幼互动农村幼儿园

摘  要: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幼互动作为人际关系的一种形式,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当前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现状依然存在幼儿缺乏主体性、重视知识传授与纪律维护、教师倾向少数活跃幼儿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我国传统师幼互动观的桎梏,以及教师的学历水平、编制待遇、缺乏相关培训等因素造成的。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师幼互动

作者简介:高杉,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2-0101-03

农村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对农村的经济建设与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继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幼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教育。它的功用,正如培植苗木,实在关系于儿童终生的事业与幸福,推而广之,关系于国家社会。”[1]目前,集体教学活动在农村幼儿园教育中占据主要比重,对于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塑造儿童的个性特征、提高儿童的智力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质量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本研究在阅读相关资料,观察某农村幼儿园实际的师幼互动情况以及对部分幼儿与教师进行非正式访谈的基础上,对本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师幼互动情况进行了初步观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以便今后在改善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情况时做到“对症下药”。

一、基本概念介绍

首先是农村幼儿园。本文中所选取的农村相较于当地其余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民除以种地为生之外,还发展了家庭养殖业以及酒厂。村中青壮年外出务工现象不严重,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数量较少,但地理位置距离所辖县城比较远。农村幼儿园受制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幼儿园配备比例形成“一班一师”的局面,教育活动主要以集体教学活动为主。

其次是集体教学活动。刘晶波认为:“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的要求,由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地传递某种知识与技能的活动。”[2]根据对已有研究的梳理和思考,以及农村幼儿园教育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定义为: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一种高结构的教育形式,它是由教师进行教学、决定教育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幼儿的一种活动。[3]

最后是师幼互动。“互动也称相互作用,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是一个人的行为引起另一个人的行为或改变其价值观的任何过程。”[4]师幼互动是从师生互动的概念中分离出来的新的研究领域。关于师幼互动的概念,目前国内学者已经对其基本达成一致。所谓师幼互动,简单地说就是发生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有助于幼儿园各项教育目标的实现,也是教师在教育的观念、手段、行为等教育能力的综合体现。本文中所采用的概念是:师幼互动是教师与幼儿在不同情况下共同发展、相互引导的动态过程。

二、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注意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幼儿的需要,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回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关系。在对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过程观察后,发现如下问题:

1.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主体地位缺失。首先,幼儿主体地位的缺失体现在话语权的问题上。在农村集体教学的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大多是按照课前教案的设计,用单一的提问方式控制着活动的进程和方向。“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这一类封闭式问题的提问次数较多,限制了幼儿的交流机会,压抑了幼儿的话语表达愿望。在整个师幼互动过程中,集体教学活动都在教师预定的轨道上进行,对于幼儿提出的预设之外的问题,教师大都不理睬、不关注。因此,幼儿变成了教师的“应声虫”。

其次,幼儿主体地位的缺失体现在互动主题的确立方面。在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师幼互动过程中,对于教师确立的互动行为,幼儿往往会牺牲自己的兴趣以及真实想法对教师采取无条件接受的态度。而对于幼儿根据自己兴趣提出的互动主题,教师会根据自己的预设计划,班级的纪律状态采取拒绝的态度。教师一味的要求幼儿按照自己的标准做事,压抑了幼儿内心的兴趣与渴望,使幼儿成为教师管制下的“囚犯”。

2.集体教学目标重视知识传授与纪律维护,忽视幼儿的能力发展和情感交流。根据观察到的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情况来看,师幼互动内容主要体现在知识传授、纪律维护、情绪抚慰、情感表达、提问五个方面。而教师的关注点基本上集中于对幼儿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为了达到教师的预计结果,面对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教师必须反复地给幼儿定下各种规矩并不断强调。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教师忽视了对幼儿的情感关注以及能力的培养。即,在师幼互动内容方面,教師重视对幼儿知识的传授与纪律的维护,忽视幼儿的能力发展以及情感交流。

3.集体教学中教师忽视儿童差异,缺少对“默默无闻”幼儿的关注。班级中“默默无闻”的幼儿是指那些在班级中不调皮捣蛋,也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幼儿。这种幼儿往往在班级中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不吸引教师的注意力。在所观察的幼儿园中,幼儿在班级中的座位是教师统一安排,而那些“默默无闻”的幼儿,座位都在教师难以关注到的边缘位置。在农村集体教学活动的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往往乐于提问那些积极表现,能与老师配合很好的幼儿或者是班级中调皮捣蛋,活泼好动的幼儿。虽然对于两种幼儿的互动内容可能有所差别,但都能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师幼之间的沟通,加深教师对幼儿的了解。而对于班级中那些默默无闻的幼儿,教师在选择互动对象时往往有所忽略。也不难发现,这些处在班级边缘地位的孩子各方面发展往往比处于中心地位的孩子稍稍滞后一些。

三、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经过初步分析,影响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质量的因素,主要有:

1.传统师幼互动观念的桎梏。教师的师幼互动观念在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中孕育。“教师在前,学生在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等思想在教育者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与城市的环境相比,农村社会文化环境相对封闭,无论是生活还是教育,大都保留我国传统的民俗民风。在这种环境影响下,传统的师幼互动观念也在农村幼儿教师身上根深蒂固,改变农村家长以及教师的教育观念需要更加漫长的过程。因此,“唯教师是从”的观念在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师幼互动过程中则表现得更为明显。这种观念将教师的权威推向了不可撼动的位置,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互动方式。在家长甚至教师的观念中,幼儿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和技能。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过于尊重教师的权威以至于幼儿丧失了自己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教师的受教育程度的限制。目前,农村幼儿园教师学历水平主要以专科为主。在所观察幼儿园的10名教师中,7名教师都来自于当地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其余3名具有本科学历,但是她们是从本村小学分配而来。俗话说“根正苗红,根深叶茂”。幼儿教师的受教育程度以及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了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的师幼互动过程中对待幼儿的态度以及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省能力。笔者在对教师们进行的非正式访谈中了解到,大多数教师认为师幼互动就是要对幼儿多提问,让他们有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研究表明,师幼互动的过程中,不同学历的教师在情绪抚慰、情感表达、尊重幼儿、认知发展四个方面具有明显差异。本科学历的教师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对幼儿的情感支持更为重视,更关注于幼儿的情绪、认知以及综合能力的发展。[5]在集体教学活动的师幼互动实施过程中观察到,具有本科学历的三名非学前专业教师对幼儿更细心,更敏感。而专科学历的教师在互动过程中则显得较为粗心。因此,教师学历对师幼互动的质量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然而,并非说专科学历的幼儿园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质量就一定低于本科学历的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一些具有较高教龄的教师依然能够对幼儿的回答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对于预设之外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巧妙的转移。显然,时间给予了教师与幼儿充分的了解过程。良好的师幼互动质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与教师教龄有一定关系,但是,农村生活质量差、交通不便、各方面设施不完善等等因素导致农村幼儿教师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这是影响农村师幼互动质量的关键。农村幼儿教师流动性大,若光是依靠教师教龄来维持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并非长久之计。

3.工资待遇以及教师编制的影响。虽然在新时代条件下,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被提上日程。然而幼儿教师工资普遍偏低的现状依然存在,加上农村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差,一些优秀的农村一线教师不满足于现状,想要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教师谋求自身发展,不仅造成了幼儿园教师流动性大的现象,同时也分散了教师在当前岗位上的精力。由于农村幼儿园“一班一师”的局面,导致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無暇顾及每一个幼儿的全面发展,约束纪律与提问则成为师幼互动的主要内容。目前,农村幼儿园教师多为临时聘用,在编教师数量少。相较于所谓的“临时工”,拥有“铁饭碗”的幼儿园教师相对有着更具优势的薪资待遇以及培训机会,因此,在编教师更乐于投入到幼儿的教学中,更愿意去关注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也更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而还没有编制的教师,不仅要在工作中处理好农村幼儿园“一班一师”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也失去了培训机会。工作之余“临时工”教师多专注于编制考试,投入到教学中的精力自然减少。因此,教师的薪资待遇与是否在编也同样影响着师幼互动的质量。

四、提高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质量的建议

学前教育“国十条”内容指出:“要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地位,要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扶持经济,也要扶持教育。要有效提高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质量,使农村幼儿园教育既要适应农村幼儿的身心发展,又能使其发展与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1.树立正确的师幼互动观,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我们习惯于把教师比喻成“园丁”,花草树木在园丁的修剪下可以任意变换造型。然而,幼儿具有自己的内在生命力,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自己比作“导游”,引导幼儿领略不同的“风景”,去发现每一个幼儿身上不同的闪光点,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2.开展专门的师幼互动培训,提升师幼互动的专业化。要改变由于农村教师受教育程度而带来的一系列师幼互动问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地方各级政府要积极贯彻国家提出的相关政策及意见,因地制宜完善教师培养体系,从宏观上解决幼儿园教师受教育程度的问题。其次,对于农村幼儿园在职教师,要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师幼互动能力的培训,公平对待在编及非在编教师的培训机会。通过职后培训弥补教师因受教育程度而忽视师幼互动质量的现象。

3.改善教师待遇,支持教师投入师幼互动研究。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重点向农村幼儿教师倾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落实国家乡村公办园教师补助政策。提供相应经费,支持教师投入师幼互动研究。鼓励当地农民企业家资助本村幼儿园办学,确保非在编教师工资足额发放,实行同工同酬。

农村应根据自己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真正适合本村幼儿园发展的,有利于提高本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中师幼互动质量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 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二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

[2] 刘晶波.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章文英.社会学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5] 梁雪.农村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个案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责任编辑   胡江华

猜你喜欢

师幼互动农村幼儿园
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创设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
浅谈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的实践与思考
师幼之间对告状行为差异理解的探究
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促进师幼互动
从中班球类游戏中探究师幼互动
谈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操作材料的体验
农村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论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本土化的开发与利用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幼儿园开展体育游戏活动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