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用户体验的高校慕课研究

2019-07-04杨文鲍青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习者用户课程

杨文 鲍青

摘  要:当代教育,慕课已成为重要的授课方式,但是慕课在使用过程中的感受究竟如何,这是本文探究的重点。本文主要围绕慕课和用户体验两个关键词,阐述慕课中高注册率、低通过率问题,提出可以通过融入用户体验,改善慕课学习体验,为高校中慕课学习提出几点意见,以期慕课在高校中能有更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慕课;用户体验;学习;

作者简介:杨文,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江西 上饶 334000);鲍青,池州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教师。(安徽 池州 247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2-0087-02

乔治·西蒙斯和斯蒂芬·唐斯于2008年创造了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此后,慕课开始不断发展壮大。慕课的实质是一种网络课程,课程的参与者遍布全球,慕课也被大家定义为网络学习的演变发展方向。

在我国,慕课兴起于2012年的“互联网+”浪潮。当时慕课以一种容易被大众认可的形式出现,并迅速成为一种特殊的在線教育形式,在教育领域应用,并且不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慕课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局限性,为学习者提供了均等的受教育机会,也满足了社会的教育需求。

一、问题提出

自2013年以来,我国慕课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在政府、高校和企业的三方合力之下,慕课的发展非常迅速。由于慕课具有可以使学习者随时随地进入学习、共享世界最优质的教育资源等优势,它成为大家热衷的一种教育形式。但是在学习慕课的过程中,学习者的体验究竟如何呢?本文主要从用户体检的角度研究慕课学习,注重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关注学习者的学习体验。

各大高校也积极开展慕课学习,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慕课学习,接触更多的优质学习资源,但是实际效果却并不如人意。学生注册慕课后,能坚持完成慕课学习的学生并不多。本文主要从用户体验方面对高校慕课学习展开研究,以期慕课在今后能有更好的发展。

二、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简称UE)是指某件产品或某项服务的使用者(或享受者)在消费过程中的所做、所想、所感。[1]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主要是指产品的有效性、效率和用户的满意度,还可以包括产品的易学程度、对用户的吸引程度、体验感受等。

在中国知网,对“用户体验”和“教育”关键词进行检索,通过引文分析可以发现,在教育领域中,虽然用户体验受到的关注度在总体上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发文量并不高,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且文献的发表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和自然科学方面。

对于网络课程中的用户来说,用户体验可以指学习者访问网站与学习过程的全部体验,包括学习者所有的学习印象与感觉,是否能够成功地访问与使用该网络课程,是否在网络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感到享受,是否还会主动地继续该网络课程的访问与学习,是否能忍受该网络课程现有的缺陷,是否能在有疑问的时候得到有效的解决。[2]

三、慕课学习的体验

2013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上)指出:慕课是一个关联主义的知识生态系统,它催化了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深入,从而使获取知识成为一个持续不断的活动。慕课模式强调知识生产胜于消费,产生的新知识有助于维持和发展慕课的知识生态环境。本文主要从慕课的学习出发,探讨在慕课知识生态系统中,学习者的体验。

有研究显示,慕课有着较高的注册率,但是通过率却远远不及注册率。宾夕法尼亚大学曾对100万名慕课用户进行了调查,说明慕课的高注册率、低通过率问题。研究发现注册用户听过一堂课的学习者占50%,完成全部课程的用户仅仅4%。此外,Fred曾对相关慕课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在200人注册的课程中,经过一周的学习以后,只有15%的人还在继续参加学习;如果将时间继续延长,这个比例还会进一步降低。这些都反映出高注册率、低通过率是当前慕课学习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慕课开发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慕课的高注册率,主要是基于学习者学习兴趣的驱动而达到的,而低通过率这一问题来源于学习者本身和慕课学习环境两个方面。

在学习者方面,学习者自身的一些因素,如学科基础知识薄弱,使其难以完全跟上慕课学习的进度;大多学习者存在学习拖延的问题,导致学习进度滞后,学生难以完成周期长达几个月的课程学习。

学习环境方面,主要涉及慕课平台的构建是否符合学习者的使用习惯,知识的内容架构是否合理,慕课中讨论区块是否得到了应有的作用,慕课中的学习交互是否良好,教师是否及时地和学生进行反馈等方面。

四、慕课中的体验学习

利用慕课推动大学变革,关键不在于慕课本身,而在于如何实现慕课与传统教育教学的整合。[3]高校开展慕课学习,有其自身教学优势,学生可以获得世界各地优质、免费的教学资源,但在高校进行慕课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更多地考虑到用户体验,将学习者的体验融入到慕课学习中,可以改善慕课在高校中存在的问题,能更高效地发挥慕课的作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进行慕课学习。

首先,在平台的构建过程中就应当考虑用户体验这一问题,使慕课具备良好的体验学习功能,使学习环境更加符合学习者的要求。现有慕课平台的建设需要在重视资源的丰富性上面做出更多的努力,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公开课等资源,将其改造成为适合慕课平台的课程。[4]此外,用户体验应在慕课平台的学习过程中得以体现,如利用平台的交互功能来调动学习者提问、讨论、回答的积极性,营造活跃的教学环境。此外,平台也应该注意提高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控制能力,重视并认真分析学习者的心理因素和行为模式,力求满足不同学习层次、不同学科背景慕课使用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达到扩大学习者覆盖面和增强平台黏性的目的。

其次,在高校中,慕课学习应当与学校教育融为一体,学生课余时间学习慕课知识,学生在专门的慕课课堂中相互交流共享知识,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巩固知识,促进学生进一步开展慕课学习。而不是教师简单地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学习慕课,任由学生自我发展。

最后,对于辅助慕课教学的教师而言,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支持、辅导,而不是像课堂教学一样,把慕课知识再传授一遍。此外,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多元化评价方法,既要结合慕课课程中的评价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平时的表现;既要看到学生的成绩,也要看到学生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红英.MOOC环境下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2):32-35.

[2] 杨文.“用户体验”在网络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11,(12):62-64.

[3] 于畅.中国一流大学应对MOOCs风暴的战略对策和实施路径—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14-18.

[4] 张敏,尹帅君,聂瑞,唐存周.基于体验感知的慕课平台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6,(6):43-50.

责任编辑  程  哲

猜你喜欢

学习者用户课程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您拨打的用户已恋爱,请稍后再哭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信用卡资深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