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诗意表达
2019-07-04浩群
浩群
阿良的短篇小说《远方有诗》,发表于《湖南文学》二○一八年第四期“梦圆2020征文”专栏。这是一篇讴歌基层扶贫干部的作品。小说用一万八千余字的篇幅,塑造了一位热爱诗歌,热血担当;胸涌家国情怀,心系贫困群众;放下架子走村串户,卷起裤腿到田间地头;不惧山高路远,不怕困难挡路;冒险抢救群众,献出宝贵生命——用生命书写扶贫攻坚责任担当的扶贫干部江远诗。作品生动细腻,生活细节和人性的各种展现非常真实。小说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来描述引人深思的作品主题、引人向善的人物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的作品,《远方有诗》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展现了基层扶贫干部的情怀、担当,小说延续阿良写故事娓娓道来又生动形象的特点,用平白直叙的方式,将故事情节层层推进。从文学层面上看,小说情节设置紧凑,用六位讲述人的叙述,将故事叙述得非常流畅。用不大的篇幅,展现了精准扶贫的故事,从多侧面、多角度立体呈现主人公的形象,让我们对扶贫环境的艰辛、工作的千头万绪、扶贫干部的奉献发自内心的敬佩,也让我们随着故事的深入而惋惜、而感动、而思考。
诗意温暖的表达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诗与远方代表梦想,代表理想的生活;诗是心灵的最远处,怀揣“诗和远方”,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探索自然,是忙碌的现代年轻人非常憧憬的一种浪漫化的生活方式。我想,作者取名《远方有诗》是有深意的,既寓意广阔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梦想、有希望、有作为,又寓意扶贫工作者志在远方,扶贫梦想就是他们的诗和远方。
“远方有诗”既是小说的标题也是小说主人公的笔名。小说开篇就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写“我”受总编委派参加涟水县作协和文化馆联合举办的文学作品改稿会后,又赶往涟滨县给“远方有诗”做专访。因“远方有诗”是杂志社的老作者,每年都要推出新作,他还给杂志社推荐了一位山区农民女作者的组诗,杂志社准备在省诗歌协会大型现代“三性”诗歌研讨会上,把“远方有诗”的作品、专访,和农民女作者的诗一并推出。通过“我”寻找“远方有诗”的故事,引出小说的主人公涟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远诗,而江远诗作为攻坚扶贫的基层干部,已在山洪暴发中为救村民牺牲了。
江远诗是一个“标标致致、文文静静的白面书生”。他热爱诗歌,始终保持着山里孩子和文学青年的纯朴内心。大学毕业分配到县委宣传部不久,就在报上发表诗歌,领导希望他将工作做好,说宣传部不养诗人。他不愿放弃写诗,又怕领导说他不务正业,就用笔名“远方有诗”写诗。他用自己的诗人气质俘获了心仪的女孩,用诗歌赢得了未来岳母娘的首肯,无论工作多忙、家务事多累,一直坚持写诗。
小说中出现多首诗歌,诗中充沛的情感是江远诗精神世界的独白。他追求诗意人生,守望诗歌的精神家园;他紧随时代脉动,笔耕不辍;他赞美农村的山美、水美、人美、劳动美。如《山路》:“一片树叶/驮着阳光/载着鸟鸣/浸润着露水/轻轻洒落在小路上/坚实又柔软/村民踏着通往山外的小路/踏碎落叶/靠近山外的向往……”又如《犁田》:“老农赶着一头年迈的牛/在一块斗笠大的梯田跋涉/犁耙把今天的沧桑翻过去/把未来的梦想翻过来/犁耙过后/绽放满丘的笑容……”“村民的手/像柴棍一样生硬/传导给我的/是大山深处涌动的力量/村民的眼睛/像枯竭的老井/传导给我的/是大山深处对甘露的盼望……”作为农家子弟,他深感农民之苦,深味农村之艰,也深知每一缕炊烟下的悲愁与欢喜,艰难与温情。
江远诗无意中读到村妇于艳华的诗歌,对仍向往诗和远方的于艳华,他将其诗歌推荐给杂志社,帮助她在刊物上发表,还自掏腰包给稿费。他鼓励于艳华要坚持,写诗如爬山,坚持就能爬上山顶。爬上山顶,眼界就开了,视野就阔了,诗会写得更灵性。“诗人是要有天赋的,不一定是读了很多的书就能写好诗歌的,不是像乡下的泥工、木工拜师可以学出来的。不要迷信那些所谓学者、教授、专家唬人的话,说诗歌是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不懂,与草根无关。”他还说,“诗歌要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去捕捉,离开生活,都是无病呻吟。没有情感,没有冲动,不是从内心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情感,诗歌是苍白的。”一个村妇的文学梦想就这样被成全了。
诗是精神的载体,超越物质。诗人总是以美好的目光看世间万物,保持赤子情怀。现代人由于生活的压力,越来越现实,诗歌离我们渐行渐远。作品中的诗歌质朴真诚,充满情感,让我深有感触。扶贫路上需要的是一种情怀;没有情感投入,就谈不上扶贫。江远诗几多憧憬、几多忙碌、几多消沉,但始终眷恋着、热爱着生养他的土地和乡村,“他来自农村,渴望去农村为农民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渴望土地的芬芳能唤醒他诗人的灵性。”他的诗性和诗情与他申请扶贫、因救村民牺牲的行动是相吻合的。
独具匠心的人物安排
小说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于它能塑造具体感人的典型人物形象,典型的人物形象既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又能反映社会的某些本质,什么样的性格决定了有什么样的行为,小说就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和情节。阿良的短篇小说《远方有诗》对主人公江远诗的塑造是丰满鲜活,接地气的。诗人有性情。他瞄上心仪的女孩,就拜托女孩的同学拉她参加联欢会,精心布下温柔陷阱等她跳,朗诵普希金的诗,用自己的声音、魅力、青春与活力吸引女孩……他用两三天一首诗,让反对他们在一起的岳母娘同意他们交往,岳母认为,“诗人是有性情的,凡有性情的人都是爱家的”,饭后,他收拾餐桌、清洗碗筷、拖擦地板,特别是饭后分别给父母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老人脸上的笑容就是满意的举分牌”。诗人有个性。“一是上进心很强,迫切想改变农村孩子泥土味的身份;再就是犟劲,他朝一个方向认定的,八头牛都拉不转。”他也有消沉,也有牢骚、也有送禮想得到提拔等常人的心态,但能守住底线,不怕误会。他厌倦应付式的琐碎工作,最不愿意的是县里捅了漏洞,要他抹平媒体。去村上扶贫,担任支部书记是他的自愿申请,也有赌气的成分在。诗人身上多元的责任感和人性光辉,则集中体现在六个讲述人对他的叙述中。
小说中作为省城文学刊物编辑的“我”采访了六个对象:江远诗的妻子何小慧、原鹰岩村村主任张友金、鹰岩村上的特困户熊岩松、鹰岩村副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易先强、被江远诗在山洪暴发和山体滑坡中救出的鹰岩村七十六岁村民葛公公、鹰岩村四十多岁的女诗人于艳华,通过他们的回忆、讲述,从多个侧面描述江远诗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这六个人物是他的亲人、搭档、扶贫对象(于艳华属文化扶贫对象)、被救村民等,他们是与江远诗亲近的人,是一系列事件的参与者、见证人,由他们来讲述,事件场景和人物内心是鲜活的,江远诗的诗人情怀、理想抱负、责任担当就自然贴切地表现了出来,突出体现了他是“诗人中的英雄,英雄中的诗人”。
江远诗有大爱,舍小家,为大家,主動申请报名到涟滨县最偏僻、最落后、最穷困的鹰岩村攻坚扶贫。四年前,县里清出最后一批攻坚扶贫村,要从县机关选派一批干部去村上任支部书记。江远诗没有和妻子何小慧商量,就主动报了名。江远诗的孩子高中即将毕业,面临高考。江远诗在家,他妻子和孩子心里有底。江远诗如果长年到偏僻的乡下扶贫去了,不说孩子,连他的妻子也感觉压力特别大,因此气得他妻子回娘家住了一个星期,不想理睬他。但江远诗有一股子犟劲,他朝一个方向认定的,八头牛都拉不转。他主动到岳母娘家去接妻子,还买了妻子平时爱吃的零食和水果,让妻子像新婚一样心花怒放、怨气全消。待妻子心情平和下来,他又跟妻子讲,他来自农村,渴望去农村为农民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渴望土地的芬芳能喊醒他诗人的灵性。这样他主动报名参加扶贫,不但得到妻子的理解,而且还得到妻子的支持。
江远诗有才能,破解村上的发展大局。江远诗当了三年涟滨县委宣传部的副部长,分管宣传、新闻、文艺等工作,很多工作在市里获得过荣誉,他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连续几年在绩效考核中评为优岗。四年前他申请报名参加县里最后一批攻坚扶贫村的工作,担任了鹰岩村的支部书记。鹰岩村地处县城的最西端,离县城有一百里路。进山全是弯道、小路。一年到头,乡政府的人也难得在村上露个背影。江远诗驻村扶贫后,经过深入调查,拿出了脱贫致富的五年规划:“第一件事就是修路。把乡政府前面那条乡道接进山里,二十多公里,预算要一百多万元。第二件事就是动员村上在山外打工有一定资本的人回村投资办企业。比如说养鸡、鸭、鹅、羊、牛。城里人最怕规模化养殖场里的畜禽类,主要是怕添加剂。城里人愿出高价钱买山区散养的畜禽。山里还可以搞木材、竹料粗加工。第三件事是把半山腰里的村民散户搬下来,集中建住宅片区。小孩子上学老人就医方便。第四件事是把村上的破旧闲置的小学改造,招聘城里志愿者进山教书当老师,全村四百多人,有三十多个孩子,有一半孩子因家庭贫困小学未读完就辍学在家。把村上的医疗卫生室建立起来,方便老人小孩小病不进城。第五件事是整修山里的水库塘坝。有几口塘和一座水库年久失修,不能蓄水。整修好了水库塘坝还可养鱼。”江远诗提出的五年办五件事,是号准了鹰岩村贫困的脉,确实是出实招,办实事。
江远诗有慧眼,识破冒领和贪污招数。在评定村上低保户方面,村主任张友金不顾各户的经济实际情况,独断专行,根据自己亲疏好恶进行安排,搞名堂。村上的张三老倌三个姑娘长大了,嫁到城里郊区,日子好过了,情况已经发生变化,根本不够低保条件,但因为与张友金关系好,张友金就一直让他享受低保,不给注销。村上的李四老倌原来家境可以,唯一的儿子患病去世,留下一儿一女,媳妇跑到山外不回来了。家里顶梁柱塌了,日子就惨了。但张友金却因为一些小事记恨在心,不让他家申请低保。江远诗发现这个不合理的情况后,在支村两委会上,把情况明细摆上桌面,要调整低保户。村主任张友金坚决不同意,理由是会前江支书没有事先和他通气商量。江远诗提议支村两委表决,最终取消了不够低保条件的张三老倌的低保,帮李四老倌申请了低保。鹰岩村本来是个贫困村,但因为偏僻,山高皇帝远,村主任张友金成了这里的土皇帝,独断专行,霸道得很。青壮劳力,男的女的都到山外打工去了,他们回山里陪父母过年,也从不过问村上的事,也没人敢问村上的事。这里的一切都是村主任张友金说了算。谁家吃低保,谁家危房改造,谁家发困难补助,谁家批地建房,谁家大病救助,乡政府的人也不下来,都必须听村主任张友金的。虽然是贫困村,因为权力没有装进笼子里,自然也滋生了腐败。江远诗敏感地发觉了村上财务存在的问题,跑到乡财政所、乡民政所把近些年下拨到村上的经费摸了个透,立即开支村两委会,突然提出清查村上的财务账。不久,乡政府经营管理站派人来审计,查出村主任张友金贪污挪用公款,冒领私吞公款二十多万,让他受到法律制裁,被判刑一年八个月。江远诗虽然是个文艺青年、白面书生,但不惧邪恶,胆大心细,敢作敢为,勇于亮剑。
江远诗有谋略,解决修路的钉子户和经费难题。修建鹰岩村接上乡政府前面那条乡道的路,涉及要占用一农户的一分多田。路的左边是壁陡的岩石,右边是这家农户一丘两分多的田,绕道是不行的,村上只能是做工作。江支书也亲自登门多次,要么用钱补偿,要么和村民兑换,他家死活不干,油盐不进。村上没有办法。乡派出所长和江远诗是大学的同学,江远诗找这位同学帮忙。过了几天,乡派出所民警把户主叫到派出所训诫了一顿。他儿子在城里打工,曾参与斗殴,被拘留过半个月。户主找过派出所求情,所长出面少拘留了五天。这一拿捏,老实了,同意和村民兑换田。这事不是江远诗出面,碰上这样的钉子户和死扛的人,村上其他人是奈何不得的。这表面江远诗足智多谋。为修通这条路,江远诗在县里争取八十多万元的经费支持。县长签了字,局长也批了,可就是在股长那里卡壳了。为八十多万修路经费的到位,他斗智斗勇,让村主任易先强通过手机录音,将索要十万元回扣的财务股长告到纪委,使其被撤职,绳之以法。
江远诗有方法,招募人才建设家乡。村民易先强是一位复员退伍军人,曾在北海舰队当了五年兵,退伍后在县城街头摆夜宵摊卖烧烤,老婆给他打下手。十多年了,风里雨里,虽然辛苦,他的两孩子靠他摆夜宵摊挣来的钱读了大学,他还在县城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他和老婆又都买了社保,日子过得知足、安逸。江远诗来到鹰岩村扶贫攻坚、担任鹰岩村支部书记,经过半年的访户串门,认为易先强是最适合的帮手,动员他放弃摆夜宵摊回村担任村主任,和他一起干。易先强死活不同意回到落后乡村。江远诗三番五次上门,软磨硬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使用激将法——“你姓易的在部队上摔打过的,又在军营里入了党,土生土长的鹰岩村人,村上人都说你是最有头脑的。一个人不能太自私,光顾自己锅里有吃有喝,不管他人锅里汤汤水水,稀稀糊糊,不算条山里汉子……”终于成功说服他回到村上和江远诗一起率领村民攻坚脱贫、建功立业。
江远诗有大爱,一枝一叶总关情。江远诗是一位心善心慈的干部,是一位贴心暖心的干部。在原村主任张友金判刑入狱后,他开导他的儿女,从生活中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让他们分别在中考、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也让张友金由怨恨、想要报复到真正反省、最终感谢他。熊岩松是村上的特困户,他走访的第一站就是熊家。由于贫穷,熊岩松四十多岁后才娶了个智障的老婆,生了两个孩子,但手脚都要缺陷,一个手瘸,一个脚跛,都是残疾。老婆智障生活不能自理,照顾两孩子都是熊岩松的事。江远诗走进熊家,“脸色灰沉不好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忍着没掉下来。他一言不发,坐了一会”,塞给熊岩松三百块钱就走了。后来,他将熊家的两个儿子送到县城一个残疾人竹木艺加工厂做事,吃住和工资都有了保障,又鼓励他们学好手艺,今后自己创业,还可带动山里有困难的人家就业,增加收入,并要熊岩松为首牵头,联络几户困难户,办厂的手续他出面去办……他垫付修路款一万余元;因为还有几件扶贫计划中的事是半拉子工程,县里选派的干部下村原定是三年,其他的都回机关了,再换一批。而他,是自己向县委组织部打报告要求留下来再干三年。江远诗觉得鹰岩村经常遭遇暴雨,山洪滑坡,散居在山坡上的农户十分不安全,规划要把这些农户都搬下山来,建一片村民住宅区,现在正在建,估计还有两个月大家就可搬进新居。六月,鹰岩村连日普降暴雨,为防山体滑坡,江远诗和村干部组织人员巡查,三番五次、挨家挨户动员住在山坡上的村民搬离险地。山坡上散居的农户七十六岁老公公葛公公和他老伴无儿无女,是五保户,两人都耳有点聋,腿有点不利索。江远诗和村主任易先强再一次来到葛公公家,劝他们搬家,看劝不动,强行把他们从床上拉扯起来,成功转移了葛公公和他老伴到村部,他自己却因再去为葛公公家抢救、转移财产,遭遇山体滑坡,被埋进倒塌的房子里,献出年轻的生命,将生命定格在扶贫一线!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江远诗用生命和信仰树立起扶贫战场上的精神丰碑,铸就扶贫攻坚火线上的坚实脊梁。以江远诗为典型的驻村扶贫干部的事迹、伟业、故事惊天动地,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
小说也谈到官场,没有回避官场中的一些病态现象。如写江远诗想通过努力,用工作实绩争取仕途上的进步。但要得到提拔,须到乡镇任职。他在妻子说服、陪同下,给县委书记作“思想汇报”。所谓“思想汇报”就是信封里装有信用卡,或支票或现金。看谁的“思想汇报”厚实。他们带的是烟酒,书记嫌少,将礼物转交纪委,由纪委找他谈话,弄得全县知晓,直到书记落马……在写鹰岩村原村主任张友金时,也描述了偏僻、落后、貧穷的乡村也存在政府管理不到位,村干部专横霸道、贪污腐化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在扶贫攻坚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发人深省,值得引起我们警惕。
《远方有诗》的主人公最终将生命定格在扶贫一线,当我随着故事走进主人公江诗远的内心,感受他的心路历程,领悟他的高尚情操,敬仰之心油然而生,痛惜之情挥之不去……小说在描述主人公江诗远作为鹰岩村支部书记,如何带领百姓脱贫攻坚上,是基于作者对“精准扶贫”的了然于心、内心的悲悯深情和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小说贴着政策来写,将“精准”的精神体现出来,用具体的人来说事,从不同侧面体现“精准”,让作品有鲜活的生活细节、有温暖良善的情怀、有责任和担当意识,是作者行走力量的呈现,记录了时代的最强音。总之,这是一篇有故事、有诗意、有温度的作品,值得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