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明暗与小说中的明暗
2019-07-04陈纸
陈纸
做了几十年的记者,总是喜欢采访“幕后花絮”,那是公众看不到的地方;也正是因为有着从事文学创作的另一个身份,总是喜欢探知事件背后的东西。很多时候,新闻里“呈现”的东西,与小说里“描绘”的东西,竟然互为补充,或者,反向而驰——在明与暗中,世界更真实、更完整了。
历史的撰写者,在事件与事件之间,留下了空隙;社会中的各种生活,在人与世界之间,存在着一道鸿沟。小说在这种幽暗的、看不见的空隙与鸿沟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它以明目大胆、蓬勃生长的方式,想象“心灵密码”“万物逻辑”,这种想象是作家的一种“认知”深度和“明白”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小说家是伟大的“偷窥”者,它引领读者“看”到更“幽暗”,更“真实”的世界。
为什么基督教的标志物不选择耶稣光鲜的形象,而是选择最幽暗、最伤心的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形象?我们的文学应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我的回答是:在幽暗中,我们才能把自己的灵魂看得更清一些;在最痛苦的时候,让我们更清楚你要坚持的是什么。
街道两边木制的的房子,年深月久,木头变成黝黑的颜色。没有灯时,绵延成一片的樓屋恰似一面墙,房子的层次和结构,一同被黑暗所遮,变作浑然一体的平面。此时,如果有透明的月光,则是另一番“立体”景象了。其实,月亮一直潜伏在我们内心,天上的月亮是内心事物的投影,如同清澈的月亮坠入清水之中。有时,我们能看见一只天狗,慢慢地向生活与人生靠近,我们能感觉到危险,感觉到虚空,也能感觉到幸福与满足。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他想他的,自话自说、自言自语、窃窃私语、漫天蜚语……人们不只是像皮影戏一样,平面地生活在一种清亮的光里,而是以复杂的面目与外部世界对话。推开书房的门窗,蓄积了一夜的想象,涌向凌晨的天空,真的,犹如一颗红日喷薄而出,如灯塔般醒目耀眼。——但是,好小说来得远比它更“明亮”而“真实”。
迪诺·布扎蒂不足五千字的《鲨》像一柄柄尖利的短刀,密密实实地插入象征财富、权利、爱情、厄运、疾病、死亡、幸福、好运的意象中,让人生未揭示的秘密,隐隐透着光亮,仿佛在遥远的地方,呼唤着什么,而人,始终选错时机。评论家评论我的小说:“找准互为映照对方的生存境遇,以此为切入口,让人性在人物身上发生复杂而斑驳的交织,渲染出生活的明暗、物质与精神、身体与心灵、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碰撞和撕裂。同时,让人感到,有爱的真挚与做人的尊严,面对生活的不公和环境的恶劣,仍旧葆有向上生长的力量,葆有对爱情神圣和纯洁的向往。”
环顾四周,天地间苍茫四合,有明有暗,但只要有人声,我再也不必去怀疑自己,只顾写下去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