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的试验研究
2019-07-04薛祝广
薛祝广
(凤阳县总铺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安徽凤阳233100)
小麦纹枯病是凤阳县小麦上的主要病害,常年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为了筛选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有效药剂,2016年笔者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测定了4种药剂在推荐剂量下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湖南大方农化股份有限公司);25%苯甲·丙环唑水乳剂(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7%井冈·蜡芽菌可湿性粉剂(浙江省桐庐汇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5%丙环唑乳油(江苏丰登作物保护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总铺镇山北吴村小麦田内进行。试验田地势平坦,前茬水稻,土壤为水稻土,pH 6.8,肥力中上等。小麦2015年10月中旬播种,播种量300kg/hm2,撒播,小麦生长均匀一致,栽培条件符合当地农业生产需求。
1.3 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设5个处理:①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72 g.a.i/hm2;②25%苯甲·丙环唑水乳剂 112.5 g.a.i/hm2;③37%井冈·蜡芽菌可湿性粉剂360.75 g.a.i/hm2;④25%丙环唑乳油112.5 g.a.i/hm2;⑤清水对照(CK)。每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 m2。
共施2次药,3月15日(纹枯病发生初期)第1次施药,10 d后(3月25日)第2次施药。每次将试验药剂用移液管(或电子天平)按小区面积用药量抽(称)取后放入塑料桶内,按每公顷用药液量600 L对水混合均匀,用桂科牌3WBD-18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均匀喷雾。试验期间不喷施其他杀菌剂。
1.4 调查及统计方法
第1次施药当天晴,东北风微风级,气温3.5~14.6℃,平均9.9℃,相对湿度86%。第2次施药当天晴,南风微风级,气温 7.4~17.5℃,平均 11.7℃,相对湿度54%。整个试验期间(3月15日至5月4日),最高气温 8.8~29.4℃,最低气温-1.1~16.9℃,平均气温14.3℃,相对湿度78%;雨日18 d,降水量137.1 mm。
分别于药前(3月15日)、末次药后15 d(纹枯病显症期,4月9日)、末次药后40 d(纹枯病稳定期,5月4日)调查3次发病情况。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100株,共查500株,记载病株数并分级。分级标准如下:0级,无病;1级,叶鞘发病但茎秆不发病;3级,叶鞘发病,并侵入茎,但茎秆病斑环茎不足1/2;5级,茎秆病斑环茎超过1/2,但不倒伏或折断;7级,枯死、倒伏、枯白穗。
药后3、7、10 d观察试验药剂对作物的安全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见,4种药剂均能有效控制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显症期防治效果在74.47%以上,稳定期防治效果在71.89%以上。4种药剂以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处理防效最佳,显症期防效为90.05%,稳定期仍保持90.71%的防效,显著优于其他3种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25%苯甲·丙环唑水乳剂处理防治效果次之,显症期防治效果为83.80%,稳定期防治效果为83.40%。37%井冈·蜡芽菌可湿性粉剂与25%丙环唑乳油两处理防效相当,显症期防治效果分别为74.47%、76.36%,稳定期防治效果分别为71.89%、75.71%,极显著低于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和25%苯甲·丙环唑水乳剂处理的防治效果,37%井冈·蜡芽菌可湿性粉剂与25%丙环唑乳油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表1 几种药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2.2 安全性
试验各处理小麦生长与不施药空白对照处理小麦生长一致,未发现异常现象。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突出,最终防效达90.71%;25%苯甲·丙环唑水乳剂对小麦纹枯病也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最终防效为83.40%;37%井冈·蜡芽菌可湿性粉剂与25%丙环唑乳油对小麦纹枯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4种药剂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对小麦安全,可用于生产上防治小麦纹枯病,建议在小麦纹枯病防治中择优推广使用,并合理轮换用药,以延缓抗药性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