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因,找准导与学的契合点
2019-07-03尹刘宝
尹刘宝
[摘 要]“尚禹导学课堂”是主导与主体和谐互动的课堂,在“导”与“学”中教师积极“贵因”,找准试学、探学、活学的契合点,让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
[关键词]尚禹导学;导与学;和谐统一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7-0096-01
“贵因”语出《吕氏春秋·慎大览》,原文是“三代所宝莫如因,因则无敌。禹通三江、五湖,决伊阙,沟回陆,注之东海,因水之力也。”《吕氏春秋》继承了黄老之学中“因”的哲学概念,“因”所体现出来的是顺应之意,即顺应形势,审时度势。“尚禹导学课堂” 即将大禹治水的疏导策略与以生为本的导学理念有效融合,以先学后教为基本理念,以问题导学为主要形式,以先导试学、指导探学、引导活学为基本范式的师生和谐互动的课堂。在“尚禹导学课堂”中导与学也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经验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找准导与学的契合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达到导与学的和谐统一。
一、抓住生长点先导试学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逻辑性严密的科学,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旧知中渗透着新知,新知总是在与旧知的某一连接点上生长起来的。知识的生长点是一种根知识,它是知识的本源雏形或者胚胎,具有高生长性、高附加值和高信息量。知识生长点是原有认知结构中影响新知识学习的一个最关键因素,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贵因”,根据知识间的联系和学生已有的经验,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从生长点着手,精心构思,巧妙设计情境、问题,为学生先导试学铺设道路。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先提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它是怎样推导的?学生交流: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运用学过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强调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把新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是数学学习的常用方法,然后请学生边操作边思考:怎样将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上面的教学中,教师抓住了新知识的生长点——转化,设计导学问题,实现导与学的很好契合,让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来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学生试学三角形的面积提供了支持。
二、把握差异性指导探学
学生思维上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在导与学的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非常重要。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贵因”并关注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分层备课,创设能引导不同学生主动参与的问题,为不同的学生留有探究的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探学,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都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
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时,教师出示例题,先明确条件和问题,然后借助导学案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导学,以适合不同学生的探究需求。
这样,在同样的时间内,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问题导学下都进行了有效的探究活动,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有方法、有思路,课堂活动优生的独角戏。通过这样的导与学的契合,使得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三、找准延伸处引导活学
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是创设悬念、激发兴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贵因”,找准知识、思维的延伸点,进行行之有效的导与学,让学生活学活用。
如在教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先探究将正方体的棱三等分、四等分、五等分、六等分时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正方体的块数,再引导学生观察数据、交流发现、总结规律,明确了将正方体的棱n等分后得到三面涂色、两面涂色和一面涂色的正方体个数的计算方法。此处,教师可以拓展延伸,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将正方体的棱n等分时,一个面都没有涂色的正方体个数有多少个?”通过简单的交流,多数学生都能够实现知识和思维的拓展延伸。
在上面的教学中,教师能够抓住延伸点实现导与学的契合,这不仅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探索与发现、巩固与提升、创新与实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挥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尚禹导学课堂”是主导与主体和谐互动的课堂,在“导”与“学”中教师“贵因”,找准试学、探学、活学的契合点,让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充分释放师生的潜能,使课堂充满使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学习真正发生。
(責编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