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文县烟区烟叶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分析

2019-07-03张晓强程传策文锦涛孙亚楠魏良林

贵州农业科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烟农烟叶农场

张晓强,程传策,文锦涛,孙亚楠*,魏良林

(1.贵州省烟草公司 贵阳市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4;2.河南农业大学 烟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家庭农场的产生与发展符合中国长期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特征,是集传统家庭经营和现代生产为一体的重要微观经济组织[1]。培育有特色的家庭农场能够实现农业最佳规模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2-3]。烟叶家庭农场由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种植技术和风险承担能力的家庭创建,通过土地的合理流转稳定种植规模,以家庭劳动力为主、雇工为辅,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管理和自负盈亏的烟叶生产组织形式[4]。相比传统的零散烟叶种植户或小规模种植户,发展烟叶家庭农场有助于实现种植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有助于实现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标准化,有助于稳定烟叶产量、提升烟叶质量,有助于培育高素质的职业化烟农与稳定烟农队伍。由于受家庭劳动力数量的约束,家庭农场必然是一种适度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

传统的烟叶种植土地细碎化程度较高、生产规模较小,不利于烟叶生产的专业化。发展烟叶家庭农场有助于烟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烟收益,凸显烟叶生产的规模效益。但农业生产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适度规模经营是在既定的内外部环境下,通过对生产者规模的适度调整,使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投入要素合理配置从而达到最佳经营效益的活动[5]。与大规模的机械化农场相比,家庭农场经营规模要适应家庭劳动力数量,如果规模过大,超过了家庭成员的劳动能力,就难以提高效益[6]。

近年来,国家烟草管理局“双控”调整力度加大,修文县烟叶生产出现新的矛盾。一方面,烟叶的现代化生产要求优化种烟主体,扩大种植规模;另一方面,部分家庭农场主缺乏资源有效配置的理念,盲目追求种植规模扩张,生产效率难以提升,合理收益无法保障。因此,发展适度规模的烟叶家庭农场,提高烟叶生产效率,对当地的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借助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当地烟叶种植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分析,探索适于当地烟叶家庭农场的规模区间,以期为当地烟叶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8年8-10月在贵州省修文县对97户烟农进行实地问卷调研,调研项目包括烟叶家庭农场的基本信息、烟叶生产的农机农资使用情况、烟地分布及流转情况、用工情况、融资保险情况、生产方式及基础设施等。

1.2 方法

运用 DEA 模型评价烟叶种植运行效率,从投入与产出2个维度进行考量(表1),合理选取投入产出指标是对其进行效率评价的基础。烟叶生产是在烟草专卖制度下进行的、带有计划属性的农业生产,其发展不仅关系到烟农的切身利益,还涉及烟草产业发展及国家的税收财政。在烟叶生产环节,烟草公司关注的重点是优质烟叶的产量而非烟叶的总产量。烟叶税以烟叶收购金额为计税基础,而上等烟叶的收购金额对烟叶税收的影响权重较大。因此在模型的产出指标选择上,上等烟叶收购量(Y1)在较大程度上可以反映烟草公司和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种烟利润(Y2)反映烟农的利益诉求,可以作为另一项产出指标,具体指烟农的售烟收入与种烟成本的差值。种烟成本包括土地租金、农用物资、专业化服务、临时雇工工资、农业保险及农业贷款利息等一系列支出之和。土地、资本和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3个基本要素,也是评价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指标。结合烟草生产的特点,投入指标选取劳动力投入、土地投入和资本投入。其中,土地投入用烟叶的种植面积(X1)表示,劳动力投入用烟农自身及雇工产生的用工量(X2)表示,为避免重复计算,资本投入用整个烟叶种植过程中除去雇工及地租外支出的资金投入(X3)表示。利用 DEA 模型进行测算前,需对所选投入与产出指标的“同向性”进行检验,即投入量的增加会引起产出量的同向增加,产出量至少不会下降。

1.3 数据处理

采用 SPSS 20.0对各投入和产出指标的相关性进行检测。运用DEAP 2.1测算各种植规模组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无效率决策单元的目标值、冗余值和调整比例也采用DEAP 2.1对无效率规模组在相对有效的平面上进行投影分析得到。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基本情况

发放问卷97份,回收有效问卷81份,有效率达83.51%,问卷质量较高。

调查样本中种植面积最小的为0.46 hm2,最大的为8.33 hm2,未涉及4.67~6.00 hm2。调查样本的平均上等烟叶收购量为1 517.91 kg,利润为23 092.23元,面积1.56 hm2,用工334.02个,资金投入为21 694.46元。根据当地及样本的情况,将调研样本按不同规模分为11组,各规模组的投入产出指标见表2。

表1 烟叶种植的投入和产出指标Table 1 Input and output indicators of tobacco planting

表2 不同种植规模烟农的投入产出情况Table 2 Input and output of tobacco farmers of different planting scales

从表3看出,各指标变量通过显著性检验。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满足同向性假设条件,即投入指标能有效影响产出指标。

表3 烟叶生产产出指标和投入指标的相关性Table 3 Correlation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indicators of tobacco production

注:**表示在1%的水平上显著。
Note:** indicate 1% significant level.

2.2 模型估计结果

从表4看出,各规模组的平均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别为89.6%、94.4%和94.9%。

2.2.1 综合效率 0.67~1.00 hm2、1.67~2.00 hm2和3.33~4.00 hm2的综合效率均为100%,表明,这3个规模组有效利用了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不存在生产要素闲置或配置不当的情况,其资源配置及种植规模效率均达最优。其他规模组的综合效率均小于100%,表明这些规模组的要素投入存在无效率状态,在当前产出既定的前提下,可以用更少的投入获得相同的报酬。

2.2.2 纯技术效率 0.33~0.67 hm2、0.67~1.00 hm2、1.67~2.00 hm2、3.33~4.00 hm2及6.67 hm2以上的纯技术效率均为100%,说明,这些规模组生产要素的投入有效,且生产状态达到了最佳,单从技术的角度而言,这5个规模组的烟叶生产技术处于最佳状态。其余6个规模组的纯技术效率值均小于100%,表明这些规模组的生产要素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生产状态没有达到最佳。

2.2.3 规模效率 0.67~1.00 hm2、1.67~2.00 hm2和3.33~4.00 hm2规模组的规模效率均为100%,表明这些规模组的生产状态处于最佳状态,其规模效率没有损失,同时其规模报酬均处于不变阶段,说明在这些规模组下按同比例增加生产要素,其产出也会按同比例增加。其他规模组的规模效率均小于100%,表明这些规模组的生产状态没有达到最佳规模状态,规模效率非有效。其中,0.67~1.00 hm2、1.33~1.67 hm2和2.33~2.67 hm2的规模报酬处于递增,烟农可适当增加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以扩大农场经营规模,从而进一步提高家庭农场的资源配置效率。1.00~1.33 hm2、2.00~2.33 hm2、4.00~4.67 hm2、6.00~6.67 hm2和6.67 hm2以上的规模报酬呈递减趋势,烟农可以对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进行内部整合,注重农业生产要素的平衡配置。

2.3 技术效率改进方案

从表5看出,6个效率不高规模组的无效率决策单元的目标值、冗余值和调整比例各组投入和产出的调整方向及程度,可根据此实现向有效决策单元的转变。

2.00~2.33 hm2规模组,导致其纯技术效率非优的原因是投入过多,各要素间的配置比例失调,使当前利润距离最优效率时的利润相差6 867.72元,仍有26.55%的增长空间;若保持当前产出不变,将种植面积、用工量和投入资金分别减少10.74%、10.74%和11.62%,可实现既定产出下的最小化投入。

表4 不同种植规模组的效率Table 4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planting scale groups

表5 技术无效规模组的效率改进方案Table 5 Efficiency improvement scheme for technical invalid scale group

从产出指标看,在当前的投入下,6个规模组的种烟利润均未达理想状态。其中,4.00~4.67 hm2规模组的提升空间最大,为178.55%;即使是提升空间最小的2.33~2.67 hm2规模组,也有11.37%的改进空间。

从不同规模组的投入调整幅度看,1.33~1.67 hm2、2.33~2.67 hm2和2.00~2.33 hm2规模组理想的土地调整比例分别为-33.85%、-11.79%和-10.74%,说明其当前的土地投入过多,并未实现其应有的产出水平,可以通过减少土地投入来提升技术效率;这3个规模组的用工投入也超出了合理水平的10%以上,说明其在用工管理上仍需进一步改善。

1.33~1.67 hm2和2.33~2.67 hm2规模组的资金投入冗余值的调整比例分别为 -29.02%和-22.15%,说明其在农用物资等资金方面投入过多,造成了较大浪费,需作较大程度的改善。

2.4 最优生产规模的确定

0.67~1.00 hm2、1.67~2.00 hm2和3.33~4.00 hm2规模组的综合效率均为100%,选择最优的规模区间可以进一步借助其他指标比较筛选。从表4中效率改进参照点看,该3组都是其余规模组的效率改进参照样本,且分别被参照了4次、6次和4次,第5组的被参照频次最高。从参照权重看,第8组相对较低,第2组和第5组的权重接近。

从烟叶生产计划角度看,2018年,修文县烟区的烟叶收购计划为75万kg,平均单产约1 740 kg/hm2,依此将不同规模区间带入,0.67~1.00 hm2、1.67~2.00 hm2和3.33~4.00 hm2规模区间满足收购计划所需的烟农户数分别为431~647户、216~259户和108~129户。2018年修文县烟区烟农数量为234户,若按0.67~1.00 hm2的规模区间,需要增加200余户的烟农,现实中较难实现。考虑到近年来烟农数量逐年减少,如果未来收购计划不出现大幅波动,1.67~2.00 hm2的种植规模是相对理想的规模区间;如果收购计划有较大调增,或者烟农数量降幅较大,3.33~4.00 hm2则为较理想的规模区间。

3 结论与讨论

不同地区烟叶家庭农场最适规模的研究结果不同,一是因为适度规模是动态的,二是针对适度规模的评价标准不尽相同。张宏永等[7]认为,福建烟农种植的最优规模为2.00~2.33 hm2。张培兰[8]认为,重庆山区烤烟的最适规模为1.20~1.67 hm2。吴杰[9]指出,重庆山区烤烟种植规模在3.84~6.21 hm2和10.67~13.80 hm2投入产出结构更合理。王丰等[10]以烟叶单产、均价、单位面积收入代表烟叶生产效率,对185户烟农烟叶生产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认为,该产区烟叶家庭农场种植的最佳规模为14.62 hm2。谭建等[11]以上等烟产量、总产量和总产值作为衡量标准,对贵州安顺地区的95户烟农进行研究后指出,烟叶家庭农场的最优种植规模为7 hm2。杨超飞[12]以单位面积收入作产出变量指出,河南烟叶的最优种植规模为4.00~5.33 hm2。陈彦春等[13]以种烟收益作为参考因素,运用DEA方法对106户河南山区烟叶家庭农场效率分析认为,其烤烟适度种植规模为1.87~4.6 hm2。任重[4]以现金收益为产出指标,以资本投入、人工投入及土地投入为投入指标,运用 DEA模型并结合成本利润率指标,确定山东烟叶家庭农场运行效率最优规模为3.33~6.67 hm2。

关于适度规模的研究必须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同时还应结合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动态变化的视角进行实证分析。在具体运用中,DEA模型分为投入导向型(在保持现有产出水平的同时尽量降低投入)和产出导向型(在保持现有投入水平的同时尽量提高产出)。由于烟叶生产实行的是严格计划种植和计划收购专卖制度,因此研究的重点是在保证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达到技术有效时烟农投入要素应减少的程度,故选择投入导向型模型来测度烟农种植烟叶的规模效率值。研究结果表明,各规模组的平均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别为89.6%、94.4%和94.9%。其中,0.67~1.00 hm2、1.67~2.00 hm2和3.33~4.00 hm2的综合效率均为100%,其资源配置及种植规模效率均达最优状态。进一步结合当地的烟叶生产计划,考虑到近年来烟农数量的下降趋势,如果未来收购计划不出现巨幅波动,1.67~2.00 hm2是相对理想的规模区间;如果收购计划有较大调整,或烟农数量降幅较大,3.33~4.00 hm2则为较理想的规模区间。

修文县多数烟叶家庭农场的运行效率仍未达最优状态,特别是要素投入的利用率不高。农场主在土地投入方面应更加理性,种植规模应与家庭的劳动力数量及劳动力质量相匹配,在充分利用自家劳动力的基础上提高雇工的劳作效率,避免农资等生产要素的过量投入。积极扶持处于最优规模区间的家庭农场,从而树立其带动效应,以引领处于非有效规模区间的家庭农场分阶段地向适度规模区间靠拢。烟草公司应加强技术指导,帮助烟叶家庭农场主提高烟叶生产效率,同时增加管理、财务等方面的培训,引导农场主经营理念的变革。烟农合作社需进一步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以减少农场主的用工量,降低劳作强度和雇工成本。建议地方政府将烟叶家庭农场纳入家庭农场的扶持范畴,尽量在国家政策的允许下给予一定的补贴。

猜你喜欢

烟农烟叶农场
农场假期
影响巫溪县烟农队伍稳定的因素分析
关于新形势下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农场
烟叶主要真菌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一号农场
丰收的农场
一种降低造纸法再造烟叶平滑度的方法
湘西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特征及聚类分析
福建烟农种植规模效率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