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NKI的小菜蛾抗药性研究态势分析

2019-07-03付彩青唐晓琴卢玉君

贵州农业科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小菜蛾抗药性发文

付彩青,唐晓琴,卢玉君

(西藏农牧学院 植物科学学院,西藏 林芝 860000)

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成虫又称方块蛾,幼虫俗称吊丝鬼,属鳞翅目(Lepidoptera)菜蛾科(Plutellidae)。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1]。小菜蛾生活周期短,世代多,能以各种虫态越冬,繁殖能力强,抗药性水平高,适应多变环境的能力强,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世界性的农业害虫。在南亚、东南亚和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小菜蛾的发生尤其严重[2]。据不完全统计,小菜蛾寄主达40余种,以危害十字花科蔬菜较严重。目前,全世界每年用于防治小菜蛾的费用达40~50亿美元[3]。小菜蛾的防治大多以化学农药为主,由于常年使用药剂不合理(如药剂用量过大,单一等)导致小菜蛾种群发生危害及抗药性水平逐年增高,防治更加困难[4]。

文献计量统计法已在农业研究方面广泛应用。杨阳[5]应用文献计量统计分析法对Web of Science发表的小麦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孙颉等[6]应用文献计量统计分析法对有关棉花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与分析;叶济蓉[7]采用文献计量统计法对龙眼文献的发表年份、期刊、分类主题、作者分布等进行计量分析。目前,鲜见利用文献计量学分析小菜蛾抗药性研究态势的报道,为此,基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数据总库(以下简称中国知网CNKI),采用文献检索与文献计量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小菜蛾抗药性研究相关文献进行计量统计分析,以期为小菜蛾抗药性及治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农业害虫的防控提供新的治理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数据总库(中国知网CNKI)。

1.2 研究方法

1.2.1 数据预处理 该研究以“主题=小菜蛾,检索年限起始=1990年,截止年限=2018年9月”为条件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共检出有关小菜蛾方面的文献4 178篇,大致包括小菜蛾饲养、小菜蛾饲养方法、小菜蛾抗药性、小菜蛾抗性、小菜蛾防治及小菜蛾抗性检测等6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又以“主题=抗药性”为条件再在检索结果中进行二次检索,得到302篇关于小菜蛾抗药性方面的论文。

1.2.2 研究内容 对检出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

1)论文发表年份。选取数据样本运用Excel软件构建时间序列分布。

2)作者。根据核心作者确定理论,将发文量≥2篇的作者确定为核心作者进行统计。

3)被引用频次。总被引频次≥20次或年均被引频次≥2.5次的中文论文被定义为高被引论文。

4)研究主题。关键词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准确地概括和提炼论文研究的重要内容,高频关键词通常用于揭示某一主题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研究检索到的论文并对其高频词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到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探索小菜蛾抗药性的研究主题。

5)研究方法。对检中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菜蛾抗药性研究论文发表的年度趋势

我国对小菜蛾抗药性的研究报道最早见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8-9]。从图1可见,1990—1995年有关小菜蛾抗药性方面公开发表的文章仅25篇,说明小菜蛾产生抗药性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之后,相关研究发表的论文量虽有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2000—2010年小菜蛾抗药性方面的文章有47篇,2016年发文量迅速增至24篇,约为2015年的2倍。表明,小菜蛾对我国十字花科蔬菜的危害和抗药性已经受到广泛关注。

图1 小菜蛾抗药性研究论文发表的年度趋势Fig.1 Annual trends of published papers related to drug resistance of P.xylostella

2.2 小菜蛾抗药性研究主要作者与机构的发文量

经统计得到40位核心作者,说明研究小菜蛾抗药性的作者较多,且小菜蛾在我国发生普遍。从图2看出,有16位作者发文量≥7篇。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吴青君的发文量最多,为15篇;其次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陈之浩,发文量为13篇;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研究所谌爱东和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李忠英发文量相同,均为12篇,居第3位。从发文机构看,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论文发表量最多,为24篇;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发表篇数为22篇,略少于前者。小菜蛾是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之一,在蔬菜方面研究比较深入,发文量相对较多。

图2 小菜蛾抗药性研究主要作者的发文量Fig.2 Papers published by core authors related to drug resistance of P.xylostella

2.3 小菜蛾抗药性研究论文的被引频次

根据高被引论文界定标准,302篇中文论文中高被引论文有75篇。其中,唐振华等的“抗性小菜蛾的乙酰胆碱酯酶敏感性”一文被引频次最高,为147次。陈之浩的“小菜蛾抗药性研究的现状及展望”一文其次,被引111次;吴青君的“小菜蛾的发生为害特点及抗药性现状”被引用107次。被引频次较高的论文大多集中在2000年左右,如,2012年胡珍娣发表的“华南小菜蛾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已产生严重抗性”被引用69次;2000年余德亿等发表的“福建省小菜蛾田间抗药性测定”被引用75次。可能当时十字花科蔬菜受小菜蛾危害较严重。

2.4 小菜蛾抗药性研究论文的研究主题

从图3可见,检中文献中关键词“小菜蛾”出现频次217次,数量最多;其次是关键词“抗药性”,有180次,仅次于关键词“小菜蛾”的使用次数,说明抗药性是小菜蛾研究问题中的热点。以“阿维菌素”为关键词的论文有22次,居第三,关键词“阿维菌素”将小菜蛾抗药性直接指向最关键的药剂毒力测定。关键词“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和“溴氰菊酯”的使用次数均显著高于其他药剂,说明小菜蛾对前述几种药剂抗药性高于其他药剂。经统计分析发现,小菜蛾抗药性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3个方面:抗药性测定、抗药性机理及抗药性治理策略。研究小菜蛾抗药性测定的发文量占小菜蛾抗药性文发文量总数的29.4%,抗药性机理发文量占总数是18.2%,抗药性治理占总数的19.65%。

图3 小菜蛾抗药性论文中高频关键词的频次Fig.3 Frequency of high-frequency keywords in papers related to drug resistance of P.xylostella

2.5 小菜蛾抗药性研究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小菜蛾抗药性研究的毒力测定方法主要有倍数稀释浸叶法、田间种群抗药性监测和诊断计量法等。其中,90%以上的研究采用倍数稀释浸叶法和田间种群抗药性监测法测定药剂的毒力大小。研究采用诊断计量法的论文占比低于10%。

3 小结与展望

研究结果表明,关于小菜蛾抗药性研究方面的中文论文有302篇,论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的发文量迅速增至24篇,约为2015年的2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吴青君的发文量最多,为15篇;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发文量为24篇。检出中文论文中高被引论文有75篇。小菜蛾抗药性研究主要领域为各种杀虫剂对室内小菜蛾毒力的测定、田间小菜蛾种群调查及田间种群抗药性监测。倍数稀释浸叶法是最常用的测定方法。使用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有小菜蛾、抗药性、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和溴氰菊酯等,使用频次≥11篇。

该研究对指导农业生产防控小菜蛾,监测小菜蛾抗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各种条件因素的限制,目前只检索了中文文献,缺少对外文文献的计量统计分析,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

猜你喜欢

小菜蛾抗药性发文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与半闭弯尾姬蜂种群动态研究
武汉地区春甘蓝小菜蛾发生动态与气象因子关系研究
小菜蛾半闭弯尾姬蜂简化扩繁技术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澳大利亚谷物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加的原因和管理
莘县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研究
宝鸡地区春甘蓝小菜蛾种群动态研究
植物有害生物抗药性及治理对策
杂草抗药性及其治理策略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