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式情景模拟在急诊护士应急能力提升中的应用
2019-07-03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镇江 212000)
医院急诊科是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主要部门之一,急诊患者的特点是来诊人数没有计划性,病种多而复杂,病情变化迅速,当面对危急生命的情况出现时,护士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正确的方式对患者实施救治,此时护士判断力、专业技术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抢救的时效性[1],加强培训是提高护士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团队式情境模拟培训通过模拟真实抢救案例,形象、生动的再现抢救过程,通过反复训练,不断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应急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从2018年2月开始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采用了团队式情景模拟培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诊科40名护士参加培训,女32名,男8名,年龄23~39岁;工作年限1~14年;N1层级16人,N2层级16人,N3层级8人。
1.2 方法
1.2.1 建立培训管理小组 急诊科护士长任组长,急危重症大科护士长担任技术顾问,由5名受过培训的专科护士任组员共同负责拟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的目的、要求、培训内容、实施方法,并且负责整个培训的实施与考核。
1.2.2 准备培训资料 a)编写模拟抢救案例:经过培训管理小组讨论,将急诊常见疾病中的急性创伤、脑卒中、低血糖昏迷、有机磷中毒、急性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过敏性休克、溺水8个病种设置为模拟抢救案例,由专科护士团队负责案例具体,情境的编写,情境中均设置了不同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骤停的障碍场景,考核护士对病情变化的识别与应急处置能力。b)制作团队心肺复苏视频: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虽然再次强调了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的原则,但对如何保证高效的团队配合并未详细指导,培训管理小组根据指南最新要求拍摄了由专科护士组成的5人团队CPR模拟视频以指导抢救,视频中一名专科护士担任组长,负责指挥分工及整个抢救质量的把控,其余4名专科护士为组员分别负责开放气道及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监护、除颤、静脉用药与记录,过程中有配合、有复述确认、有沟通。c)制作异常心电图图谱:为了使大家能更好的识别异常心电图,将异常心电图如房颤、房扑、房室传导阻滞等心电图波形及特征描述绘制成图谱,图文并茂,人手一本,携带方便,便于大家随时可以学习。
1.2.3 培训分组 将40名参加培训的护士按能级分为8组,每组N1层级2名,N2层级2名,N3层级1名,其中由N3级护士担任组长,负责整个抢救的分工、指挥、监督与协调,组员在抢救过程中明确任务,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1.2.4 培训实施 每月针对一个案例进行理论及操作的培训,历时8个月。a)理论培训:时间安排在每月的前两周,第1周由专科护士负责分批集中授课,保证所有护士均能参加,授课内容涵盖疾病基础知识、病情评估与观察要点、急救流程、异常心电图识别与应急处理方法、药物相关知识及各种制度的执行。第2周开始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带领组员加强相关知识的巩固学习;b)技能培训:时间安排在每月的后两周进行,首先专科护士通过演示的形式对所有护士进行简易呼吸器、心肺复苏术、除颤仪等单项技能的培训;然后组织大家观看团队CPR视频,并讲解CPR过程中的角色分配、操作执行、团队配合及有效沟通要点;最后小组以视频为指导,综合案例进行团队式情景模拟演练,组长紧扣案例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并对组员合理分工,明确任务,组员必须服从组长安排,各司其职,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每名组员每个角色轮换训练,以适应不同角色分配,过程中组长要及时发现并纠正组员的不当操作,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小组成员定站位、定职责、定流程,相互协作,保持有序、高效的抢救模式。演练结束后,专科护士对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进行分析,督促改进,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提高小组成员的应急处置及团队配合能力,达到最佳抢救状态。
1.3 效果评价
分别在2018年1月和10月,培训管理小组使用护理部统一制定的《临床科室应急能力考核标准》对参加培训的护士进行评价,比较培训前后护士的专业知识、急救技能、应急处置、制度落实、团队协作5个项目的评分的变化,每项分值20分,总分100分。使用《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表》比较培训前后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的变化。医生对护士满意度调查表主要包括应技术操作能力、抢救配合能力、病情观察能力、思维判断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沟通协调能力6个方面,采用Likert 5级评分,非常不满意(1分)、不满意(2分)、一般(3分)、满意(4分)、非常满意(5分),得分越高说明医生对护士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培训后护士各项技能比较(见表1)
2.2 培训前后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见表2)
表1 培训前后护士的各项技能评分比较 分
表2 培训前后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团队式情景模拟培训强调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学习设置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有利于参与者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了参与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与分析,护士对疾病发生发展、病情评估及观察、急救处理及护理重点有了系统的认识,专业知识水平得到提高,在实际工作中能理论联系实际对患者病情的做到充分评估,善于观察,敢于分析,能及时发现潜在病情变化,给予及时准确的处理,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此外不同情境的角色互换训练,使得护士能胜任各种角色分配,对急救技术掌握更加全面,流程使用更加熟练,并且护士在面对各种突发状况时都能够沉着冷静、积极应对、互相配合、忙而不乱,进一步提升了团队应急能力。
通过团队式情境模拟培训,护士真实的感受抢救过程,对贯穿于抢救中的各项护理操作的衔接、诊疗配合、医患沟通、护理文书记录等有了系统的认识,并通过培训后达到常规化、程序化,遇到急危重患者时能积极主动地实施相关抢救工作流程,将被动执行医嘱转变为主动完成,使抢救高效有序[3]。此外,团队式情境模拟培训提高了护士的沟通能力,面对危重患者抢救时,护士能有效听从医生指令,发现问题能主动与医生沟通并提出建设性干预措施,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医生对护士满意度增加。
团队式情景模拟培训,充分展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培训之后的护士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及应变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在抢救过程中,小组成员能够主动参与施救,由于分工合理,角色明确,每名护士不仅知道自己应做什么,如何去做,也知道其他人要做什么,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保证了临床护理工作的安全[1]。此外团队式情景模拟培训真实展现了抢救患者时的实境,可以让护士系统地体验抢救流程和其在抢救中的职责,与临床实际工作模式相似,护士易于接受,同时也增加了护士抢救患者的自信心,增强了团队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医生的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提高急诊科护士应急能力的培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