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文化认同: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的主题建构和价值表达

2019-07-03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华文明中华文化文化遗产

钟 晟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014年9月28—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cultural identity)是指对特定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基于各种不同的文化类别,包括国籍、种族、民族和宗教信仰等。文化认同通过分享传统、遗产、语言、审美、规范和习俗等集体知识的过程得以构建和维护。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在长时间不同民族间的不断交流、碰撞与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

作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最重要的通道,丝绸之路通常指从中国西汉时期开始形成的,在欧亚大陆北部,以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在我国则一般指西北丝绸之路。广义的丝绸之路也包括海上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等。丝绸之路在人类文明历史上是一条最重要的东西方文明交流通道,也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民族、文化、宗教不断交流、碰撞与融合之路,对中华文明的发育成熟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背景下,近年来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沿线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和文化旅游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然而,纵观近年来的学者研究、政府报告和媒体报道,丝绸之路旅游的经济功能受到的重视远远高于其文化功能,尤其是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认同价值尚未得到充分重视与体现。因此,在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有必要特别关注如何充分发挥丝绸之路旅游的文化认同价值和功能、如何促进丝绸之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建构丝绸之路旅游对中华文化认同的深度体验等重要问题。

一、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和文化认同

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和文化认同三者有紧密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联系,同时又相互作用,在国际旅游学术研究中受到广泛的关注。文化遗产记录了国家和民族的过去,保存了一个社会群体的共同记忆,被看作一种象征性的文化产品。文化认同则是对民族集体文化价值观的“同意”。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其民族学名著《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中提出,构成民族和国家认同的基础是对文化作为“想象的共同体”的“归属感”的追求;唯有通过客观理解每一个独特的民族认同(包括自我认同与“他者”的认同)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机制,才可能真正摆脱傲慢偏执的民族中心主义,从而寻求共存之道,寻求不同的“想象的共同体”之间的和平共存之道①[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吴叡人译:《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文化认同不会直接显现,必须通过不同的文化表达作为媒介进行传达,在从文化遗产到文化认同的过程中,文化旅游是其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传达方式。文化遗产本身代表着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上的文化成就,因而以此为依托的文化旅游能够起到弘扬本国文化、教育本国人民、培育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作用。文化旅游在本质上是一种人们想了解彼此的生活和思想时所发生的旅行,能帮助旅游者更好地体验和重塑国家文化认同。旅游社会学家McCannell最早在1976年指出,旅游吸引物本质上是呈现给特定人群的具有特定意义的象征物②MacCannell,Dean:The Tourist:A New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2nd ed.),New York:Schocken,1989(originally published 1976).。文化遗产作为旅游吸引物,能够提供一种仪式化的场景,被认为是一种神圣化的“中心”,游客在文化遗产的旅游体验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我是谁”“从哪里来”等归属性问题。

旅游者在由文化遗产、文化景观所塑造的文化象征环境中,通过对文化的认知和体验,感受到文化遗产所表达的文化意义,进而获得对特定文化的认同感。Palmer指出遗产旅游是建设和维护民族认同的强大动力,因为它依托民族的历史符号作为吸引游客的手段③Palmer,Catherine:Tourism and the Symbols of Identity,Tourism Management,1999,20,313-321.。国内外旅游学者对文化旅游中的文化认同表达及体验多有论述。Pretes以美国南达科他州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等国家遗产和旅游吸引物为例,指出虽然它们的历史不长,但通过旅游活动对于美国国家认同的树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④Pretes,Michael:Tourism and Nationalism,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3,30(1):125-142.。Li指出,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日益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遗产是建立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因素⑤Li,Fung Mei Sarah:Culture as a Major Determinant in Tourism Development of China,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2008,11(6):492-513.。Park以韩国和朝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记忆为例,指出文化遗产旅游在当代社会对于朝鲜民族共同记忆具有重要价值①Park,Hyungyu:Shared National Memory as Intangible Heritage:Re-imagining Two Koreas as One Nation,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1,38(2):520-539.。陈才、卢昌崇指出,游客在旅游情境中看到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时,那种隐藏的、潜在的、深沉的爱国情感得以释放,产生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认同②陈才、卢昌崇:《认同:旅游体验研究的新视角》,《旅游学刊》2011年第3期。。傅才武、钟晟指出,文化认同有助于培养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认同体验是旅游体验的高级阶段③傅才武、钟晟:《文化认同体验视角下的区域文化旅游主题构建研究——以河西走廊为例》,《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此外,在旅游活动中,当地人对于本民族文化的价值感也会增强,当地人的文化认同也会被构建。因此,基于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深刻的文化象征意义,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对文化认同的表达、体验与塑造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丝绸之路对中华文化认同的核心价值表达

我国丝绸之路沿线迄今已经入选多处世界遗产,丝绸之路作为整体则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名义于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见表1、 表2、 图1)。

表1 我国丝绸之路沿线的自然与文化遗产

表2 中国境内22处丝绸之路遗产点

图1 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主要线路与范围

丝绸之路作为连接古代东西方文明的纽带,见证了无数帝国的兴衰,见证了无数次文明交流、碰撞与融合,是工业革命以前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文化大通道。丝绸之路囊括了世界上主要的文化类型,历史上所覆盖的国家之多,民族之众,文化差异性之大,世界上绝无仅有。英国当代历史学家Peter Frankopan指出丝绸之路是“世界文明的中枢神经网络”①Frankopan,Peter:The Silk Roads:A New History of the World,London:Bloomsbury Publishing,2015.。季羡林先生曾在《敦煌学、吐鲁番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②季羡林:《敦煌学、吐鲁番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红旗》1986年第3期。。丝绸之路对中华文明的发育成熟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深远影响,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表达载体。

(一)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多元化环境空间载体

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多元化的自然地理环境空间是体现中华文化开放包容的重要地理特征。中华文明诞生于欧亚大陆的东端,东临大海,北为大漠,西南为青藏高原,在海运兴起之前,西北陆路丝绸之路是中华文明往西拓展的唯一通道。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是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由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农耕区向温带草原、沙漠和高原性气候的游牧区扩展的重要标志。由此,培育中华文明的土壤不仅包括山温水暖的农耕文明环境,同时也包含由雪山、大漠、草原、高原组成的壮阔的游牧文明景观,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多元化的环境空间载体。

(二)丝绸之路是中华文明发育成熟的物质和精神养料来源

丝绸之路是古代连通东西方文明的大通道。丝绸之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联结着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古波斯、拜占庭、阿拉伯等叱咤风云的文明古国,重要的文明成就和宗教思想,如佛教、基督教、犹太教、琐罗亚斯德教、伊斯兰教等,都借由丝绸之路进行传播,对人类文明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文明在发展成熟的过程中由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了诸多的物质和精神养料,包括各种农作物、器物、科技、艺术、风俗习惯、思想观念和宗教等,促使中华文明在不断的吸纳、包容与扬弃中发展成熟。

(三)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基本格局形成的基础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①费孝通:《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之根本特质最恰当的自我表述,中华民族是由历史上多个不同民族在长期的冲突与融合中形成的一个整体。丝绸之路是古代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锋线,也是古代各民族不断进行迁徙、交流、冲突与融合的民族大通道,在今天丝绸之路区域,汉族、回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各民族在地理空间和文化上的交融互嵌格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最重要基础。

因此,正如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所言,“中国思想正宗……不是国家至上,不是种族至上,而是文化至上”。②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积累和沉淀,而且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之源和文化之魂。维系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且文化多元的中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主体始终是中华文化所支撑的价值理念与整合力。丝绸之路对中华文明的发育成熟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和文化旅游对培育当代中华文化认同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三、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发展亟需重视的关键性问题

丝绸之路作为世界上跨越范围最广、也最重要的线路文化遗产,其文化旅游受到众多国际组织和包括中国在内的沿线各国高度重视。线路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类型,Moulin和Boniface以欧洲文化线路为研究对象并指出,线路文化遗产及旅游活动所形成的网络对欧洲层面上的跨国文化交流和欧洲一体化有重要的价值③Moulin,Claude & P.Boniface,Riscilla:Routeing Heritage for Tourism:Making Heritage and Cultural Tourism Networks for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2001,7(3):237-248.。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于2016年启动“丝绸之路旅游项目”,吸引了包括亚欧非三大洲在内的33个国家参与,旨在建立一个跨国的文化旅游交流平台,并定期举办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旅游部长年度会议,其中2017年会议在我国西安召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展开,我国丝绸之路旅游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旅游局将2017年旅游主题定为“丝绸之路旅游年”便是其中之一。此外,甘肃省从2012年开始积极创建并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也是其高度重视丝绸之路文化价值的转化与发展的体现。然而,由于地理、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丝绸之路文化旅游所面临的一系列关键性问题也显得日益紧迫。

一是丝绸之路沿线地区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丝绸之路大部分位于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的内陆地区,尤其是水资源匮乏,土地荒漠化严重,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环境承载能力非常有限。西北内陆地区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制约了其大规模建设和工农业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探索出一种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路径。

二是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相对滞后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丝绸之路沿线的西北内陆地区,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对我国中东部地区还有所滞后,产业发展的要素资源较薄弱,距离主要市场也较远。因此,丝绸之路沿线的西北地区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必须走出一条生态、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进而带动经济社会良性发展方式。

三是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多民族交融互嵌的格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作为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锋线与文明交流通道,一直是我国多民族交融互嵌格局形成的土壤,也是我国民族情况最为复杂的区域之一。鉴于民族的文化认同问题往往与经济、社会、宗教、政治等问题相互交织,丝绸之路的文化旅游发展要特别重视对不同民族文化认同的表达、阐述与体验,通过文化旅游的发展促进中华文化认同的培育,同时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协同发展。

四是丝绸之路沿线严峻的文化遗产保护态势。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大部分为历史上留存下来的长城、古城、关隘、石窟、寺庙等遗迹,而古城遗迹又以夯土结构居多,风化十分严重,其他遗迹中的许多精美文物也非常容易遭到破坏。在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并且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因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相互交织的环境、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和复杂情况,决定了丝绸之路文化旅游是该区域重要的发展路径选择;同时,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对中华文化认同的主题建构和价值表达也显得尤为关键。

四、基于中华文化认同的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主题建构与价值表达

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彰显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背景下,基于丝绸之路的深厚文化遗产底蕴、多元的自然与文化景观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要以中华文化认同为主题,不断促进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的主题建构、旅游体验设计和产业发展。

(一)聚焦中华文化认同的旅游主题与核心价值

文化旅游主题及其传达的核心价值是旅游业发展的精神内核。丝绸之路跨越我国西北部多个省和自治区,具有文化类型的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但也有在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各自为政的弊端,凝炼出一个具有高度文化价值、深刻的文化意义和广泛的文化代表性的文化旅游主题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因此,基于丝绸之路在中华文明的发育成熟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的至关重要的地位,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的多民族互嵌格局和多元文化的交融状态,以中华文化认同为主题,建构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的共同文化主题形象、文化价值和文化体验内涵具有显著意义。

中华文化认同的旅游主题需要丰富形象的文化价值传达系统,丝绸之路在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有必要高度重视一系列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的文化符号的价值表达。

一是自然与人文共同形成的丝绸之路独特文化景观,重点突出西北地区特有的雪山、大漠、绿洲、草原、戈壁、边关、烽燧、长城、石窟等景观符号,表达西北丝路文化景观特色,激发游客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壮阔、深沉内涵的高度认同感。

二是着力表现丝绸之路的多元文化类型和多民族文化风情,通过不同类型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风情表达,形成西北丝绸之路长达2000公里的一条绚丽多姿的中华文明长廊,在这种丰富的文化体验环境中培育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同。

三是在丝绸之路多元文化景观和文化类型的基础上,凝炼开发具有高度概括性和表现力的文化品牌、主题形象和符号系统,成为代表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对全国乃至全世界进行传播的统一文化主题形象,让国内外旅游者产生“千年丝绸之路,中华文明长廊”的文化旅游认知。

(二)促进中华文化认同体验性旅游线路与产品的开发

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多为脆弱的历史遗址和遗迹,其保护要求十分严格,旅游的体验性相对不足,同时中华文化认同的主题也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而针对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如何进一步强化保护、如何实施开发性保护、如何进行现代文化旅游表达、丰富文化旅游体验等诸多难题,将事关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发展的成败。因此,深入研究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内涵,大力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紧迫性和价值。

对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线路和产品的创造性开发是丰富中华文化认同体验的关键途径。一是通过主题性文化旅游线路表达中华文明传承演变的深刻内涵,例如张骞之路、佛教之路、玄奘之路、边塞诗之路、马可·波罗之路等主题性文化旅游线路,能够让旅游者身临其境,深刻认识某一主题的文化内涵,进而产生对文化的强烈认同感。二是开展体验式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模式创新,尤其是针对大量的古遗址,应当采取大遗址公园的模式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同时采纳现代科技手段对历史原有的生活风貌和文化交流情况进行再现,让游客在面对大遗址抒发怀古之幽情的同时,也能亲身感受再现的历史风貌,进而产生深刻的文化体验和认同感受。三是展现各民族的民俗风情、传统节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游客在浓郁的民族文化中感受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增进游客和各民族群体的互动交流,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

(三)推进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

丝绸之路的文化旅游必须与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背景深度融合,找到一条与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状况相适应的发展路径,通过民族文化的展现和文化旅游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在丝绸之路沿线民族区域的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首先,要高度重视对于敏感性的民族文化情感、符号与认同的表达,坚决避免以某种“大民族主义”或“大汉族主义”来对待某些民族的独特文化,应当采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平等、包容的视角,进行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发展。其次,在对民族文化的再现过程中要体现高度的尊重性,让游客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宝贵,让民族群体感受到自己的文化受到重视,这样才能培育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高度认同感。再次,民族文化旅游应当与区域性的特色产业融合,通过文化旅游的带动作用,促进相关产业协同发展,进而促进民族区域经济社会情况的整体提升和改善,从根本上实现对中华文化认同感的提升。

(四)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不仅展现中华文化,同时也展现世界不同文化体系的交流互鉴;不仅吸引中国旅游者,同时也吸引世界各国旅游者体验文化,丝绸之路至今依然是一条世界文明交流的大通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在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过程中不断提升中华文化认同感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一方面,通过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让中国游客认识到中华文明在历史上与世界其他文明的多次交流与融合,是中华文明发展成熟的重要精神养料来源。另一方面,通过丝绸之路不断促进和扩展与世界其他国家文化的交流,让世界游客感受和体验不断吸纳包容的中华文明。

五、研究结论

以中华文化认同为视角看待丝绸之路的文化旅游发展,是一个在旅游发展实践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主题。首先,丝绸之路不应该仅仅被看作一般的文化符号和旅游资源,丝绸之路对中华文明的发育成熟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所蕴含的文化价值,需要在文化旅游发展的主题建构和旅游体验过程中得到高度重视,进而发挥出丝绸之路对促进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其次,要站在国家战略的层面促进丝绸之路的文化旅游发展,改变各省区相互割离的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发展政策和发展状况,通过以中华文化认同为主题促进丝绸之路旅游发展,进而带动西北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最后,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舞台上,高度凝炼丝绸之路所展现的中华文明包容与开放精神并促进其国内外传播,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猜你喜欢

中华文明中华文化文化遗产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与文化遗产相遇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Tough Nut to 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