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电视节目如何在融合转型中实现互动传播
——以电视专题节目《瞬间中国》为例

2019-07-03文/孙

传媒 2019年11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受众

文/孙 杨

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短视频传播日益热门的当下,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央视网共同打造的电视专题节目《瞬间中国》,以改革开放的历程为大背景,讲述了40位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中华儿女奋斗前行的故事。《瞬间中国》里的每个视频短片时长为一分半钟,简洁精炼、选材典型、感染力强,节目从主题立意、传播形态、沟通交流等多个方面拓展了传统媒体互动传播的新路径,变节目为产品,通过40人的小故事折射改革开放40年的大主题。节目打破了以往电视专题节目的固定模式,不仅在电视上滚动播放,还在央视网、腾讯新闻、快手、QQ看点等网络平台进行推送,自2019年1月份上线以来,引发极大的观看量和转发量。当前,中央电视台在融合转型中不断展开积极的探索,进行全方位的创新,《瞬间中国》以全新的电视文体唤醒集体记忆引发舆论关注,完成融合转型中传统电视节目加强互动传播的典范尝试。

深挖主题,聚焦大众共情点

广泛收集网友创意,强化内容生产。《瞬间中国》节目为深挖主题立意,在创作之初,主创团队就借助新浪微博、腾讯新闻、快手及央视网等各大终端平台向网友们征集节目的口号,广泛接收受众的创意和建议。通过与受众的互动交流,完成内容生产与资源汇聚,走出一条“先网后台”的互动传播创新发展思路;尤其是节目官方微博发起的口号征集活动,受到数十万网友的关注和支持,获得不少留言与“帮助”。最终,节目组定下“你的瞬间,我们的中国”的主题基调,将40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小瞬间定格、放大,以审美情怀和意趣,汇成改革开放后的大国姿态,以此诠释节目的初心与理念,放大每一个民众的力量,让每一个微小瞬间成为改革开放的伟大见证。

《瞬间中国》选取的40个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人的事例,都凸显了改革开放40年来所取得的社会进步。其中,有激动人心的科研成就,也有反映时代风貌的温情故事,更有推动中国前进的先锋力量——让许多“人”的瞬间,展现了“国”的变迁。如今,中国的辉煌证明了改革开放政策的伟大,既有齐头并进的团结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开放精神,也有敢闯敢试的奋斗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而这些都是值得继续传承下去的。

以40人的小故事折射40年的大变化。节目选取的40年40个故事,源于40位民众的真实生活,有的照片折射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的照片甚至直接改变了当事人的一生。改革开放40年来,这些催人泪下、砥砺前行、振奋人心的故事,都是《瞬间中国》内容创作的宝贵素材,让一个瞬间成为一张大国名片。例如,现在已是高龄的郭培基,用38元的成本在1980年创办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家饭馆,图片上显示出刚开张的小餐厅只能装下20人,端菜的是郭老先生的小儿子,墙上有三个字“尝尝看”——既指菜的味道邀请大家品尝,也指饭馆的经营需要持续的摸索与探路。如今,郭老先生笑称自己“四世同堂、吃穿不愁,现在幸福咯”。节目通过寻找这些在历史进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和话题,将镜头对准他们,聚焦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每一个具体的落脚点,以他们的“瞬间”诉说40年来“中国”的巨变。

类似的还有:1991年冬天被一张照片改变一生的“大鼻涕男孩” 胡善辉,从最初的被救助者转化为助人者;在第一届春晚演唱9首歌曲的李谷一,此后一直是每届春晚的常驻嘉宾;原本是下岗职工,通过学习和职业转型成为第一代“空嫂”的吴尔愉;等等,他们都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通过时代机遇、个人奋斗和挑战自我,找到人生价值和理想信念的典型代表。40年的风云变幻,成就了一场场经典的历史瞬间,《瞬间中国》以改革开放为主线,让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故事演绎与汇集成一幕幕中国新时代的奏鸣曲。

台网并重,最大程度连接受众

用“电视封面故事”开场,塑造品牌影响力。如今,中央电视台在融合转型中不断在主题立意、传播形态、沟通交流等方面展开积极探索,通过创新充分借鉴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点。例如,当前短视频传播非常契合互联网发展的风口态势,《瞬间中国》节目便用40个小故事讲述40年的历史,强化传播者的选题聚焦、提升节目的讲述能力,既适应当下碎片化时代的传播趋势,又带来了节目传播的“流量长尾”。

在每个视频一分半钟的时长内,《瞬间中国》通过一个个有年代跨度且内涵厚重的人物故事提升内容生产的速度和效率,更加符合碎片化时代用户的使用习惯,极大提升了传播影响力。同时,节目组基于核心内容,用大屏幕沉浸式的拍摄访问手法,制作推出独具特色的系列小专题片,并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以“电视封面故事”的形式进行滚动播放。节目通过深挖内容价值,最大化连接用户、服务用户,有力提升了改革开放电视专题节目在不同平台和渠道的推广力度,塑造了良好而亲民的品牌形象,扩大了传播影响力,丰富了内容价值。

以“网络视频短片”加持,引爆流量长尾。当前,新闻传播领域正面临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攻坚期,中央电视台借势开启了全面改革,以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引领受众,树立正确的政治取向,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瞬间中国》节目正是转变了电视的直线思维,变革为互联网化的平台思维,除了以“电视封面故事”形式进行引流实现全天滚动播出外,还加大了与新媒体的多方合作,通过将节目的原声内容打碎、消化、重组开展“二次传播”,针对不同的人物特点重新寻找话题。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和腾讯新闻、快手等网络平台上,《瞬间中国》尝试多平台、多维度的分发传播,运用“网络视频短片”的形式,积极与广大网友共同回味历史瞬间,实现全媒体、跨平台联动,从而实现裂变传播、引发更多的关注。

多维互动,达成裂变传播

与嘉宾互动:借史料抓取记忆、以沉浸扩大张力。《瞬间中国》在演播室的设置中,充分借助屏幕媒介的沉浸效应,将照片以超大屏样态放置在现场,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这有助于让嘉宾沉浸其中,产生代入感,辅助其回忆,并适当激发和调动情绪。节目在前期进行了大量资料收集与访谈信息积累的工作,以最具有典型意义、能够充分反映时代瞬间的照片为引,将40位采访对象带入拍摄现场,围绕主照片回答部分问题,最后将嘉宾的讲述浓缩为90秒独白。

例如,火车司机韩军甲在看到图片后,诉说当年家人对自己的担忧以及自己对中国铁路的展望,通过他们的表情与言语,自然而又生动地感染着受众。节目让受访嘉宾直面历史瞬间,并采取图片当事人自由发言的创作方式,记录他们的语言、神情及情绪。在演播室访谈设计中,节目力求呈现受访嘉宾的即兴状态,运用新媒体时代的新玩法进行创新发展,激活传统电视节目形态——如此一来,打破了模式化的线性流,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固定模式,从而引领传统电视专题节目的创新潮流与审美取向。

《瞬间中国》既不同于传统电视访谈节目的固定对话模式,也不同于纪录片单纯串联史料的静态模式呈现,而是利用电影大屏、视听表达等装置与特效,在史料与现场的对话中为40位受访嘉宾提供充满仪式感和沉浸式体验的演播环境。节目将宏大的改革开放背景与个人的鲜活体验进行有机融合,令时光与情感在话语分享间碰撞火花。屏幕照片里放大的瞬间以及独坐在大演播室荧幕下的当事人,被节目巧妙地将具体的个人故事与伟大的时代连接,凝聚成《瞬间中国》的核心价值,提升了故事的感染力,增加了节目的传播张力,为受众带来了一系列耳目一新的电视专题节目。

与受众互动:共同回味“瞬间”,增添网感气质。新媒体时代,受众既是媒体的重要关注对象,也是创新发展的起点和落脚点。如何在信息洪流和眼球经济时代牢牢抓住受众的关注度和注意力、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和分享传播的价值,是内容生产者与传播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也是试图打破传统媒体守旧思维的必经之路。

《瞬间中国》非常注重节目与受众之间沟通的“姿势”和“语态”,除了发起活动征集节目口号,主动搭建互动桥梁并开展交流外,还在后续的互联网传播中求变求新,不仅在视听表达上打破常规专题片的制作模式进行去电视化的操作,还以自带短视频的网感气质进行灵活叙事,将各个视频短片的情绪爆发点集中。

例如,剪辑后的视频短片以《奥运冠军教你一枪“吃鸡”》《用火车司机的方式说我爱你》《“空嫂”是怎样练成的》《祖国接你们回家》等一系列生动活泼的网感标题吸引了大量网友关注。不少人纷纷在评论中表示“这才应该是当之无愧的网红”“不好,是心动的感觉”,还有许多人留言说自己看得热泪盈眶。这些受众互动效果,都与节目组对人物故事的专业呈现以及宣发团队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网感”的精准把握密切相关。在腾讯视频上,春晚常驻嘉宾李谷一的视频短片一经上传,即刻获得8.8万播放量;在快手平台上,奥运冠军许海峰的相关视频也在短时间内获得了上万的播放量和点赞量。节目的素材来源于真实可感的人物故事,叙述角度直击大众共情点,《瞬间中国》通过在创作者与用户之间共同建构情感共鸣点,让受众产生代入感,从而在互联网上形成分享互动,有效提升了转发量,增强了传播效果。

结语

《瞬间中国》节目从策划、创作到传播、互动,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创新。一个瞬间即是一枚奋进符号、一个故事即是一张大国名片,每个瞬间都是一段厚重的英雄史,值得深入挖掘与探索。《瞬间中国》节目的精彩出炉与广泛好评,也是一次次互动传播、突破圈层、形成黏性的持续成果,大大拉近了节目与用户间的心理和情感距离,也为融合转型中的传统电视节目的互动传播带来了新的探索路径。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受众
融媒体环境下的受众计算:途径与挑战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韩国人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让数字说话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