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发饰制作课程探索
2019-07-02刘小钰
刘小钰
【摘要】培智学校的技能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本研究旨在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内容,创作适合学生使用的教具辅具,开拓学生手工成品销售途径。
【关键词】培智学校 发饰课程 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230-02
广州市残疾人安养院是一所主要为中重度智力障碍人士提供综合性托养服务的机构,其附属学校(以下简称“安养院附校”)是对适龄的中、轻度智力障碍学生实施义务教育和技能训练的下属机构。安养院附校自2013年9月开设“新艺坊”,针对部分学生进行发饰手工制作教学,不断地改进创新,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让更多学生发现自己的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发饰制作是我校首先尝试并开发的一门创新的技能训练课。
一、发饰课程设置的意义
发饰制作课程开发是适应学校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托养服务对象需求的多样化,安养院成立了附属学校,为适龄儿童、青少年提供九年义务教育,自此,安养院附校逐渐改变思路,从单一的托养转变为义务教育与托养有机结合,在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逐渐走向正规化。进行技能训练课程开发,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促进安养院附校发展的有益尝试。
另外,发饰制作课程开发也是顺应托养服务对象发展的需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智障学生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其智能落后于正常人,但并不代表他们就对困难和生活无能为力,通过学习,他们也能“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生产及创造有效产品”,成为有用的人,成为“社会人”。安养院附校学生以中、重度智障人士为主,他们大部分不仅伴有肢体残疾、自闭症、脑瘫等问题,而且较长时间处于相对封闭、隔离状态,心智、能力的发展也异于其他特殊教育机构中的学生,此外,高年级的学生正面临着后续教育脱节的问题,九年义务教育之后,一部分能力较好的学生其出路何在?他们有一定的能力,有希望能融入社會,所以,为更好地推进该校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开发一套具有实际操作意义、有特点的职业训练课程非常必要。
二、发饰课程的特点
手工制作发饰,是一项实用的技能训练课程。该课程的主题与材料是开放性和多样性的,学生的参与度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不受行为模式的定型,不受规范习惯的束缚,可以参与力所能及的制作过程,可参与学生的涉及面广;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之间需要相互配合和帮助,锻炼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发饰手工材料获得途径便捷,发饰产品的实用性强,市场需求量大;2013年底,附校为反思教学效果,也为了给学生创设社会实践机会,第一次组织了院内售卖活动。当时安养院在岗的女性员工200人左右,但当天中午就有近200件发饰的销售量,可以说是人手一件。之后几次组织学生在社区设点售卖,也有不错的销售量,而且还陆陆续续有来款加工的小订单,充分体现课程的实用性。
其次,发饰制作是一项较简单的技能训练项目,智力中轻度的学生只要有一定手部功能的,都是可以参与发饰制作训练的。发饰训练班的学生,从最开始的3名已经发展到近15名,现在根据发饰制作的材料及配件的更新情况发现,通过分工合作、个别化教学,可以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训练中,参与力所能及的项目训练。比如说,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自行制作不同材质的指定款发饰;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参与发饰制作的某一个环节或某一部分,例如织带蝴蝶结的制作、穿珠等;能力较差的同学可以进行材料的准备及成品的分类与包装。
最后,发饰制作场地灵活,可操作性强。发饰制作的材料体积较小,一张工作台、一根胶棒、一把热熔枪、一把手工剪刀、几根织带及几个配件,就可以制作出若干发饰。可以在固定的课室进行教学,也可以根据不同班级能力随意挑选材料进行分班教学,即使外出进行售卖的时候,参与制作的学生也可以在现场根据客人的需求进行制作。
三、发饰课程的理论原则
教学论是教学的艺术,“大教学论”就是要“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这是一种“教得准有把握”、“教得使人感到愉快”、“教得彻底”的艺术。发饰制作作为一门手工制作课程,学生参与的热情较高,有很强的学习欲望,但是要把这门课程上好,确实需要认真思考。尤其是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因为每个学生情况各不相同,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系统教材,教学时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与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发展。
其次,教学时需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师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受授课教师可以加强课程教辅的制作与编写,为了细化制作过程,便于学生充分理解制作的每个步骤,除了现场制作示范,还要根据上课内容进行相关内容教案编写,教学课件制作及相关视频的录制。上课时看、听、做,三方面同时进行,多方面熟悉制作步骤,真正掌握每个步骤的制作过程。
再次,在发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具的自创原则。如:手部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进行织带整理时,织带起点较难成型,利用铅笔作为织带起点,可以很容易开始织带卷圈;在进行织带裁剪时,仅仅用织带做参照物,长度及整齐度都很难控制,可利用两根学生米尺或两块硬纸板,按照需求调整长度,进行裁剪,效果会好很多;在包装成品时,在学生食指和大拇指套上橡皮筋,可以方便学生拿取包装袋进行打包。
最后,在发饰制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成果时时保存原则。教师需要及时将发饰成品拍照,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拍照,期中、期末定时整理成册,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和作品进行比较与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发饰课程开展与推进也存在一些困难
首先,教师专业技能受限;发饰课程现阶段,任课教师基本处于自学与自创阶段,所有上课的内容都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基本都是在网上搜索,或是手工书本上找出来,但通过这样途径找出来的参照物,制作出来的产品不免和市场上的其他产品有雷同,没有自制产品的特色。没有特色,是手工制作产品急需改善的地方,但是很多手工制作的专业技巧,简单的通过图片是不能真正掌握的,任课教师迫切需要专业制作技巧学习。
另外,发饰成品出路受限;发饰课程教学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会出现很多教学成品,成品越来越多,如果没有销路,成品没有出路,学生的积极性必大受打击。虽然安养院附校积极的寻找尽可能多途径来进行教学产物的销售途径,但是除了组织院内外的义卖和参加一些公益义卖活动,没有其他销售途径,而且类似的活动机会屈指可数,能销售出去的成品也是数量有限。安养院曾开发网络宣传、销售途径,对学生物品进行销售,但是面对竞争,价格没有优势,所以销售的效果不明显。面对这种现象,学生都会有很大的挫折感,参与制作的积极性会有明显的影响。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销售的途径问题急需解决。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J.A.Comenius).大教学论[M].1592-1670
[2]刘素婷.谈高职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5)
[3]赵小红,陈玉波,吴存鲜.促进智力障碍学生职业操作技能形成的几种教学策略[J].中国特殊教育,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