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有效体育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2019-07-02曹凯
曹凯
【摘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非常有必要认真审视有效教学的基本内涵,构建有效的体育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不仅教的有序,更要教的有效;不仅教的有形,更要教的有神。
【关键词】探索 有效 教学模式 促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225-0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教師节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为此,广大体育教师感到在深化课改的背景下,坚定不移地贯彻与执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是体育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非常有必要认真审视有效教学的基本内涵,构建有效的体育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不仅教的有序,更要教的有效;不仅教的有形,更要教的有神。
一、体育教学模式概念的梳理
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体育教学模式概念的理解还没有达成共识,需要从理论上加以完善,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梳理我国关于体育教学模式概念的几种代表性观点,比较认可我国著名学者毛振明观点:他认为“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
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特长与不足
2001年启动的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志着我国的体育从“大纲时代”进入了“标准时代”,“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目标引领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多元学习评价”等新理念深入人心。以苏联体育教学理论为基础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有哪些特长和不足呢?
第一,在教学目标上,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强调运动技能的掌握及增强堂体质,强调学习效率和严格遵守课堂秩序,教学呈整齐划一、模式固话,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毫无兴趣可言。
第二,在教学设计上,传统体育教学重视以技能形成规律和运动负荷规律来严格安排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规矩严格,甚至连时间都进行准确计算,完全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与关注。
第三,在教学方法上,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强调教法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教法单一,只教技术不教战术,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四,在教师条件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任务的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基本功,主要是讲解、示范能力。对讲解的是否有实效及因材施教教学能力没有过高的要求。
第五,在教学评价上,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重视教学后的终结性评价,不注重过程性评价。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情感、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价等。
三、有效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如果说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外在的教学呈现,那么,有效体育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就是致力于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体育教学的有效指向的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的成长,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体育教学是否有效果,即通过体育教学,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法学法安排是否合理,负荷是否合适,学生是否有收获;第二个层次是体育教学是否有效益,即通过体育教学学生是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技术动作由不会到会,趣味性是否很浓,学生的体质是否得到了增强;第三个层次是体育教学是否有效率,即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内通过体育教学学生是否获得了尽可能大的进步,教师是否做到了“精讲多练”,组织是否合理,分组是否合理等。
与有效的体育教学相对应的就是无效教学,主要体现在南京理工大学王宗平教授指出 的“三无七不”现象,“三无”即无强度、无难度、无对抗,“七不”即不出汗、不喘气、不脏衣、不摔跤、不擦皮、不扭伤、不奔跑。
四、影响有效体育教学模式实施的因素
有效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必然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从体育教师层面来说,第一是满足现状,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固有的接受式教学方式在脑海中已经根深蒂固,不愿意改变,认为“这样挺好的,课上的平平安安,说得过去就可以了”;第二是无所适从,对新上岗教师来说,能把课从头至尾上完就谢天谢地了,根本不去琢磨有效的体育教学模式;第三是盲目自信,认为自己做所的一切都是好的,故步自封、沾沾自喜,不愿向他人学习,更不愿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不善于反思自己、刚愎自用。从学校层面来说,一是片面追求升学率,没有开齐开足体育课;二是由于“安全第一”下是因噎废食,稍微危险的体育教学内容被学校禁止。从学生层面来说,独生子女受到溺爱,部分学生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缺失。
总之,《课程标准》虽然是国家的指导性文件,但是它没有把每节课教什么、怎么教告诉我们的老师,因此,研究有效的体育教学模式就是在《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必定会促进教师的成长、必定会促进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8.
[2]李文江.摒弃“阿Q精神”促进体育教学质量提升[J].体育教学,2018(1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