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9-07-02于非非申玉春刘皓骆洁
于非非 申玉春 刘皓 骆洁
【摘要】组织胚胎学是一门将组织学和胚胎学有机结合的学科,在多个专业的本科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分析了目前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中课堂内容缺少更新、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并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相应地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为该门课的本科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组织胚胎学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改革
【项目来源】2018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粤教高函【2018】180号-296),广东海洋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XJG201804),广东海洋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201400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159-02
1.前沿
组织学(histology)是研究有机体微细结构及其机能的科学,包括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构[1]。胚胎学(embryology)是研究有机体发生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胚前发育、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1]。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组织学和胚胎学(embryology)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交叉,两门课程彼此联系、相辅相成,逐渐合并为一门理论基础课程,即组织胚胎学(histoembryology)。
2.组织胚胎学在水产养殖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地位
组织胚胎学在各个海洋大学中被设置为水产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动物生理机能的研究是在对其组织结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组织胚胎学是生理学、病理学的重要基础;二是组织胚胎学介绍了动物正常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当养殖过程中出现大规模的疾病入侵时,从业者可通过分析其组织病理变化,分析病害的种类,解决动物医学的相关问题;三是组织胚胎学阐述了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和重要事件,为人工繁殖和人工育苗提供理论指导,已被广泛应用在遗传育种中。通过对组织胚胎学的学习,不但使同学们能够掌握水产养殖动物的细微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受精及胚胎早期发生的规律,更是为未来职业生涯中水产养殖、繁殖育苗、病害防治等工作奠定基础。因此,教好和学好组织胚胎学这门课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学校的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3.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缺少及时更新
组织胚胎学是一门理论和技术更新很快的学科,新兴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一些传统的实验方法及其获得的结论已经不再坚不可摧[2]。遗憾的是,现有的教科书多保守地以传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为主,如介绍水产动物组织结构特点时,多展示苏木精-伊红染色的石蜡切片,较少展示较先进的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冰冻切片,免疫荧光和放射共显影技术更是鲜被引用。依据传统的教材设计的课程内容,难以确保学生学习到最前沿的理论知识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能很好地满足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开展科研和撰写论文的需要。
2)教学方式单一
针对组织胚胎学教学内容颇多、学时有限的特点,许多授课教师往往急于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纯理论的灌输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消化理论知识,学习兴趣大打折扣;针对教学内容难于理解这一问题,任课老师多不厌其烦、反复讲解,或者结合更多的教学图片的方式,但这种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并没有带来多大收益,教学效果不好。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解决教学难题,有必要对组织胚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索与实践。
3)考核方式单一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考核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而是倾向于把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单一的考核指标。但是组织胚胎学这门课涉及四大基本组织和各个系统器官的显微结构及生理特点,也涉及动物的生殖特点及早期胚胎发育特征,其内容复杂,名词众多,概念抽象,晦涩难懂。如果只是把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检测指标,会导致学生在考试前机械地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而考试结束后又很快遗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产生了误导,与我们的教学目的背道而驰。
4.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教学内容的更新
注重课堂内容的及时更新。组织胚胎学教学的组织学部分主要是靜态地观察动物组织,独立地注重每一个组织和器官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这部分的更新相对较少;但胚胎学部分是发育生物学的一部分,主要描述了从精卵识别到神经胚发育的整个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其内容在不断的更新,参与这一生理过程的因子也越来越细化。这就要求在课堂授课时,必须及时更新授课内容,随时阅读国内外最新的科学文献,并消化理解后传授给学生。实践证明,同学们对于拓展出来的相关知识非常感兴趣,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无疑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另外,必须及时更新和补充教学所有的挂图、切片等材料,保证学生能学习到最前沿的理论知识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将大量教学玻片进行扫描和电子化,与手绘图相结合,将用枯燥文字描述的知识形象起来。在组织胚胎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有些组织、器官之间的结构和差别很难用语言描述,更难以记忆和区分,但是通过简单的绘图就可以清楚、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遗憾的是,已有教材中这种图片并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在课程改革中,我们拟将组织胚胎学课程所购买的所有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拍照和存档,并邀请美术专业人员制作上百张手绘图。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通过实时地插入组织切片照片和手工绘图,将语言无法表达的内容形象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理论知识。
实验内容紧跟课堂内容,衔接紧密,相辅相成。因为组织胚胎学内容复杂、概念繁多、理论性强等特点,使得课堂教学必须成为授课的主体,因此实验教学就相应的分离出来了。但是,传统的授课中因为课时和实验室紧张等原因,经常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隔离开了,比如上皮组织的特点和种类课堂教学早早地完成了,过了一个月以后才进行这部分实验,学生们对上皮组织的印象已经很模糊了,增加了实验操作的难度,更削弱了实验的效果。在改革中,尽量通过教师调整授课进度和授课内容,通过实验员协调实验室安排等,力求实验课紧跟理论课内容,相辅相成,加深理解和记忆。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启发式教学[3.-4]:克服“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而尽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如在讲到活体观察的方法时,首先提问学生都知道哪些活体观察的方法,直接观察应该是很容易被学生想到的,显微电影大部分同学也都观看过,那么接着提醒大家还有一种观察方法叫活体染色,引起学生对活体染色的兴趣,然后着重对活体染色技术进行讲解和扩展。这种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最重要的是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多媒体的灵活应用:多媒体的应用有多种方式,我们平时用到的PPT就是最基本的一种。PPT操作性强,能用直观形式表示出授课内容,对于需要展示大量图片的组织胚胎学尤为适合。但是组织胚胎学的内容抽象,只是文字描述和图片展现仍然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这就需要多媒体更进一步的应用。如讲到肌丝滑动学说、神经冲动的传导等内容时,如果以动画的形式演示给学生,学生能够很快的理解记忆,远远胜于语言的描述和图片的展示。在讲到受精时,用视频演示精卵相遇、精子入卵、精卵融合的过程,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师随时将上课用到的讲义和好的学习材料通过网络共享给学生,在线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预习和复习,则是更进一步对多媒体的灵活应用。
3)考核方式的改革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目前传统的单一试卷考核方式,考核方式改革将尝试多元化的考核方式[5]。新的考核方案的成绩来源于多个方面,分别为考勤(10%)、课堂提问(10%)、专题讨论(10%)、课后作业(10%)、实验成绩(20%)和期末考试成绩(40%),这种考核方式增加了课堂提问、专题讨论和课后作业的比重,兼顾了学生基础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考评,是一种比较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提高对每一个教学环节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霞.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學[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2.
[2]于非非,曲炳良,余祥勇,王梅芳.生物工程专业教研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0):97-98.
[3]李钊,王笑音,徐纪伟.反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5):18-19.
[4]丁建英,黄烟波,赵辉.翻转课堂研究及其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1):88-91.
[5]张树玲,陈炜晔,张波,蒋小霞.卓越工程师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26):26-28.
作者简介:
于非非,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水产动物分子遗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