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措施分析
2019-07-02李静
李静
摘要:伴随社会经济及需求的不断变化,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对事业单位经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当前来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新时期为进一步促进单位发展,必须做好内部控制,改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提升单位经营管理能力。在充分了解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发展意义的基础上,对新时期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部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有效提升事业单位财会管理水平。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02-0094-02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事业单位的作用不容小觑,其担负着各项社会性服务责任。但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事业单位财会方面的问题也日渐突显,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其良好形象。为提升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资产安全,必须重视内部控制。相比其他管理方法,内部控制是各项管理工作实施的前提,对单位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利用内部会计控制,可充分连接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以此形成合力,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以此达到单位经营目标。
一、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发展的意义
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实现其经营目标,事业单位都会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此有效防范及控制经济活动中的风险。于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社会效率而言,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极为关键,为此,完善的、科学的内部控制,对单位健康持续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且影响巨大。
(一)有利于实现依法理财
新时期为保证事业单位能够做到依法理财,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在单位经营管理方面,着重对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强调。相比一般企业,事业单位主要依靠国家政府拨款获取大量资金,为此,必须透明化地使用该部分资金。只有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合理,才能对相关人员的行为加以制约,才能达到依法理财的作用。
(二)确保资产安全及合理使用
利用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可制订与执行规范化的处理程序,按照相关规定明确单位收支,使其财务信息更加明朗化。同时,还能做到职责分工明确,保证各部门能够有效连接,相互制约,从而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有效避免徇私舞弊,防范腐败
在反腐倡廉力度逐步加大的今天,如何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于事业单位廉政建设而言,会计核算中内部控制是否到位极为关键,可将内部控制看做是事业的防范舞弊、腐败的“防火墙”,只有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及内部控制工作,才能有效提高单位员工的自律性,保证其廉洁,才能防范于未然。
二、新时期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措施
(一)提高内部控制意识
1.加强领导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
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而言,单位领导内部会计控制意识的强弱极为重要,只有加强负责人内部会计控制相关内容的学习,提高其意识,才能保证制度的顺利实施。在内部控制体系内,人占主导地位,特别是领导者,更是财会工作的首脑,对单位财会报告及制度的执行起决定作用,是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合理、有效的关键。为此,财会部门应与其他相关部门充分联系,对单位负责人定期进行相关培训,进一步增强其内部控制意识。
2.提升单位员工参与内部会计控制的积极性
要求单位当前实际情况和工作需求相结合,通过书面形式进行管理手册的编制,并组织员工定期开展知识学习,帮助员工更好地了解各项规定,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同时做好事中控制和事后检查,尽可能降低因内部控制不健全产生的危害,及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
(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1.规范会计核算
为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水平,必须由基础抓起,其中会计核算极为重要。实施会计核算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信息使用人更好地了解会计信息,如:财务情况、预算执行情况等,以此保证做出的经济决策正确、合理,更好地经营管理单位。
按照新会计准则要求,在会计核算中,应确保经济业务具有真实性,根据会计信息的特点,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及时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应保证其及时性。同时,要保证单位会计政策合理,具有统一性,要按照相同会计政策处理性质相同的经济业务,当确定会计政策之后,不允许任意改变。同时,为保证使用会计信息更为方便,应保证会计信息清晰、详细及准确。
2.完善授權审批制度
通过授权审批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可对各个岗位职责、权限范围加以明确确定,有利于各项职责的贯彻落实。于经济业务审批而言,应遵循相应的程序,按照授权审批制度行使权力,不允许出现越权行为。针对权限范围之外的经济活动,经办人有拒绝的权力,特别是经费支出与收入方面,应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执行,只有保证审批手续齐全,才能支出,这样才能确保资金的安全,这也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为此,事业单位必须重视授权审批制度,详细审查审批内容,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执行,防范财务风险。
(三)改进预算控制制度
改进预算控制制度要求进一步健全预算制度,保证编制的预算科学、合理,按照事业单位自身特征与工作内容,合理做好各项预算编制工作。预算管理包含单位所有收支与单位结余资金。项目预算应具有具体化的特点,预算支出则应具备计划性的特点,在预算定额管理实施过程中,可参考往年实际情况确定基本经费支出,并依据定员定额完成测算。同时还应对各项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充分考虑,进而降低对单位经济活动的不良影响。
在执行预算时,应遵循相关要求,在对各项预算指标计划充分了解之后,对单位内部各部门、岗位进行全面落实,以此构成完善的执行体系。财务部门应与各部门建立良好的交流、沟通渠道,严格审查各项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应做好监控工作,以此有效执行预算经费,并做到细化执行,具体到每个季度、每个月,甚至每天,只有整体把握各项预算情况,才能保证顺序执行各项会计活动及经营管理工作。针对预算执行情况,财务部门还有监督反馈的职责,要求不定期抽检预算执行情况,要求对预算执行中解决方法的准确性、真实性进行及时追踪,要求向领导等及时汇报预算控制情况。
(四)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
1.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伴随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业务越来越多,且愈加复杂化。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充电,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胜任自身工作需求。要求财会人员必须积极地制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及措施,详细、认真地审核项目合同的各项条款,支付的各项费用,问题一经发现,需及时反馈,且快速处理。相反,内部控制制度同样也约束着财会人员,因为财务部门也是内控的重要一环。只有进一步加强财会人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有效发挥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于事业单位来讲,对当前用人机制加以改革,进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的优化,对增强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学习能力极为关键。利用控制和自我控制,可帮助财会人员更好地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加强其职业责任心。
2.加强会计监督
内部审计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极为有利,同时在监督机构完善及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必须提高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所选用的方法较多,如:网络、微信等。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下,于事业单位而言,通过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可实现单位经营体制的转换,更能有效监督单位经济活动及对其行为进行检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通过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可审计与监督该单位、该部门的经济业务,充分发挥财会部门的监督作用,这都对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极为有利。
通过内部监督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增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还能够帮助事业单位及时了解自身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采取合理的措施进一步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内部会计控制评价体系,依照内部控制的各项内容、要素,有效分析各项指标,进而评价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环节,从而提出合理、正确的建议,以此达到高效化管理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部门,担负着为社会、为人民提供各项服务的职责。新时期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形势,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内部控制作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内部控制水平,与采取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当息息相关。为此,必须严格按照事业单位当前发展情况,合理制定内部会计控制措施,进而提高单位经营管理水平,更好地实现其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南欢.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实现[J].科技经济导刊,2018(6).
[2] 严秀兰.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J].财会学习,2016(20).
[3] 刘庆辉.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3).
[4] 陈劲青.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与对策探讨[J].中国市場,2016(44).
[责任编辑:王 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