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方案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7-02郑文慧
郑文慧
(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甘肃定西 748100)
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传染性疾病,该病的季节性明显,常会在春季发病,该病的发生会导致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疱疹、口腔溃疡及食欲下降等临床症状[1]。病情加重时还会导致患儿出现多种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严重威胁患儿的健康及生命安全[2]。而如何有效控制感染、缓解临床症状及预防危险并发症发生是目前儿科相关学者重点研究的问题[3]。为此,该次研究以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为研究时段,详细分析了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方案的临床效果,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中280例分析对象是该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将所有患儿进行分组治疗,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0例,观察组患儿中包括男75 例、女 65 例,年龄 1~8 岁,中位年龄(4.5±1.3)岁;对照组患儿中包括男76例、女64例,年龄1~7岁,中位年龄(4.0±1.2)岁。经计算组间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隔离病房,给予患儿饮食指导、全部检查、退热、抗病毒及补液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按体重10~15 mg/(kg·d),分 2 次静脉滴注。每次滴注 20 min 以上,疗程5 d;观察组患儿给予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方案,喜炎平注射液 0.2~0.4 mL/(kg·d)静脉滴注,1次/d,利巴韦林用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两组共治疗5 d。
1.3 观察标准
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后(发热、疱疹、口腔溃疡、食欲下降)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详细记录对比。
1.4 临床疗效判定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临床疗效判定以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进行,显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儿食欲恢复正常,无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有效=患儿临床症状及食欲均有所改善,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无效=患儿上述指标同治疗前相比均改善较差。治疗后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为最终治疗总有效判定标准。
1.5 统计方法
该次分析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所有数据使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并通过(±s)、[n(%)]描述两组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计数资料数据对比
判定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1%、89.3%,与对照组患儿数据相比,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显著,经计算后先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计量资料对比
经记录结果显示,治疗后与对照组140例患儿发热、疱疹、口腔溃疡及食欲下降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的 (4.8±0.7)、(4.6±0.6)、(4.9±0.8)、(5.1±0.9)d 数据相比,观察组140例患儿临床症状均得到尽早改善,其发热、疱疹、口腔溃疡及食欲下降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仅为(2.5±0.2)、(2.3±0.1)、(2.6±0.3)、(2.8±0.4)d,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t=37.381 2、44.739 4、31.851 5、27.631 6,P<0.05)。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详情
2.3 两组患儿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记录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患儿用药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均较少,其中观察组患儿仅有腹泻、呕吐各1例,皮疹2例,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而对照组患者儿也仅有乏力1例、感染1例、白细胞计数减少1例,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两组之间数据差异经统计学计算后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6 5,P>0.05)。
3 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是临床儿科发病率较高的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具有发病率高、季节性强、治疗周期长及危险性高等特征,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等多种肠道病毒所致。其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是该病的主要感染途径。同时病毒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会造成重要脏器发生炎症性损伤,从而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4]。由此可见,加强对小儿手足口病治疗控制效果,对降低病毒传播及确保患儿健康安全起着重要性意义。利巴韦林是临床针对小儿手足口病常采用的抗病毒药物,该药可对RNA产生、蛋白合成及DNA聚合酶活性等起到抑制作用,限制RNA与DNA病毒的复制[5]。但由于小儿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肠道病毒感染,致使采用利巴韦林治疗效果较慢,无法使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尽早改善,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该药物强依赖病毒腺苷激酶,长期使用会出现耐药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近年相关研究中,将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用药方案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治疗当中,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6]。喜炎平为一类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为穿心莲总内酯,该药对多种病毒均具有较强的灭活功效,可使巨噬细胞增强,提高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致使血清中溶菌酶水平得到良好改善,最终达到提高患儿免疫能力的目的。而且穿心莲内酯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抗菌及抗炎的效果。通过与利巴韦林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可有效提高抗病毒作用,使患儿临床症状得到尽早改善,病情得到良好控制[7]。通过该次分析结果也显示,采取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后的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临床症状得到尽早改善。而且该用药方案的治疗安全性较高,其数据结果与采用单独利巴韦林治疗的对照组患儿数据相比均存在显著优势。
综上所述,喜炎平与利巴韦林联合用药方案在提高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治疗效果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可有效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控制病毒发展,使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尽早改善,该用药方案建议临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