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住区交往空间设计研究—以山东禹城百合二期项目为例

2019-07-02陈慧慧

城乡建设 2019年12期
关键词:住区商业街步行

■ 陈慧慧

一、住区交往空间的组成要素及其参与性

交往空间从物质环境,也就是从人的心里需求出发,大致可以分为灰空间、社区景观空间和商业空间,这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的,共同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有机体。

禹城百合二期项目位于山东省禹城市西南角,紧邻101省道,距火车站1.9公里,距禹城南客站仅500米,交通极为方便。用地面积:16.8万m2(东)13.7万m2(西),容积率:2.5,地上总建筑面积:42万m2(东),34.25万m2(西),地下东西地块总计16.5万m2。

(一)灰空间及其参与性

“灰空间”,也称“泛空间”。最早是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其本意是指建筑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以达到室内外融和的目的,比如建筑入口的柱廊、架空层等,是种半室内、半室外、半封闭、半开敞、半私密、半公共的中介空间。这种特质空间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空间的连贯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的感觉。

1.连廊

连廊就是一种常用的灰空间,它在中国民居中早已有了应用,这些灰空间的应用除了给行人带来行动上的方便外,还连接了室内外,充分与自然沟通,它在城市住区交往空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禹城百合项目灰空间主要集中在北侧主入口的会所及两翼,形成一个由中心会所及连廊围合的大型院落空间(图1、2)。连廊的设计中要根据住区整体规划,在不影响消防和视线的情况下,做到曲直相宜,融入景观风格,并与楼门入口相连,且留出一定的人流集散空间,在剖面上可根据需要及造价的控制,形成高低错落的效果。

图1 会所及周边连廊

图2 会所连廊的透视

2.架空层

架空层的设置以及恰当的功能落位,可以冲破封闭空间的制约而争取与户外空间取得更加广泛的联系,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考虑到造价等综合因素,禹城百合的架空层仅仅在核心景观周边建筑的一层做了局部架空,与现有的连廊形成一个遮风挡雨的连续交往空间。架空层需要设置交通核,且结构柱子和部分墙体需要落地,因此要合理组织室内外交通及环境设计,使室内外的景观成为一体,利用借景、框景等造景手法,扩大室内的景观视野及舒适度。

(二)住区景观空间及其参与性

社区景观及建筑形成的景观空间是住区的精髓所在,也是居民交往的重要空间环境。空间环境对人的行为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不同的行为活动也影响着空间环境。在住区中,日常活动最为频繁的是老人和儿童。老人喜欢在比较宽阔的空间里去会友,聚集闲谈,而儿童因为自身的独特性,在户外游戏的同时,对双亲有着强烈的依赖,一般喜欢在单元入口的组团绿地,或者有老人或亲人带着在宽阔的区域与老人、小伙伴一起玩耍,挖坑、堆土等,便于家长的照看。结合中国人民含蓄的性格特点,笔者把禹城百合项目的交往空间分为以下几种进行设计:

“城市客厅”——主入口对应的入口及延伸的开阔景观,这个空间是出入人流的必经之地,也是人流复杂的景观空间场所,故称之为城市客厅,强烈的归属感和领域感在这里油然而生。

“居家客厅”——住区的核心景观空间,这里安静,安全,是老人、孩子、健身等的驻留场所,需要合理的划分功能分区,比如孩子可以分为婴幼儿活动区、幼儿园适龄孩子区等,健身的场所可根据需要划分出特定的遛狗、训练小宠物等的区域,有利于住区的宜居落地。

组团景观——组团绿地景观,围合感更强,有公共的私家花园的感觉,在这些小的单元中居民就能够更快、更有效地组织自己的集体活动,解决共同问题,并加强了集体责任感和归属感。空间内应该布置一定量的休息凳子,方便家人、朋友之间的短时间等候及夏日的晚间乘凉,垃圾桶的布置更应取巧,位置合理,避免影响景观的美观性。

宅间绿地及单元门口——邻里单元化,孩童玩耍的常用场所。

1.仪式感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仪通常会以仪式的形式出现在生活中,景观的仪式感应用也不例外,适度的仪式感,给居民一种登堂入室的尊贵感受,可以让人感受精神的专注、感受彼此的尊重。禹城百合项目中将景观设计前置,与规划和建筑同时设计,南北向的主景观轴线采用了建筑左右对称的围合空间及

对景的手法,充分体现了仪式感和尊贵感。

2.秩序的必要性

为了避免景观轴线呆板的对称,禹城百合项目中采用了一系列的设计手法,如轴线、序列、节奏、对称等,使得景观轴线产生预期的秩序感——丰富而生动的景观层次和景观特色,营造出居民乐意驻足的空间环境。

(三)商业街区空间及其参与性

商业街区是社区必配的设施之一,不仅提供生活必需的服务,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游乐场所,所谓能让人逗留的空间才能促进商业的发展,这本是相辅相成的,因此适当的周界管理、空间设计和必要的交通分流设计,能够创造出宁静、祥和、生动的美好生活的图景,是住区宜居落地的关键点之一。

1.空间尺度

禹城百合项目有着当地独特的规划要求,商业禁止沿城市道路布置,同时每个大地块的开发不可超过600亩地,鉴于东西地块的总用地过大,必须在规划阶段结合规划的整体性,各分成南北两个地块,自然而然形成一条住区内路,笔者把商业街引入住区内路,形成一条垂直与南北景观轴线的东西向步行商业街区,既体现了集约效应,又不影响主要景观空间的安静和完整。

长度:住区配套商业街不同于城市级的步行商业街,服务半径稍小,但也要兼顾对内对外的经营,住区步行街尤其是内街,长度应有所控制,太长了住区会支撑不了商业规模,太短又难以产生聚集效应,人气不足。从空间感受来说往往以人们步行感受为主,所以一般说到长度指的是步行的长度或可以步行的空间长度,一般以5~10分钟之内步行长度适宜,禹城百合东西向两地块的宽度均在400米上下,非常适合步行配套商业街区的要求。

宽度:住区配套商业街的宽度指街道两边相对建筑之间的距离。宽度设计不仅要保证正常人流的顺利通过,又要提供给行人能够在店面前停留的空间。一个有活力的商业街区,一定是有着人性化的设施和灰空间,空间有收有放,吸引人来此驻足,有了人气的街区商业自然就会生机勃勃。

2.线性设计

住区配套商业街区的线性空间设计与上文的宽度空间尺度息息相关,线性空间主要指街道,包括步行道、车行道和必要的扩大空间节点等。禹城百合项目的街区空间采用了限制车流政策,但必要的消防车可以通行,从两侧最窄的18米到最宽处的35米,都能满足消防车的通行,且平时经营的街区空间又能满足商业街区中人们行走、休息、逗留、聚集、购物等主要活动,所以它具有引导性、运动性、穿过性和方向性,且兼具观赏、休憩功能,中间的景观及景观设施起到联系节点型空间的作用,使得整个街区从空间环境上是一个富有活力的有机体。

3.界面设计

商业街区空间界面的处理包括硬界面:主要包括街道顶界面、建筑立面即侧界面和街道与广场地面即底界面;也包括软界面,如灯箱处理、颜色选择、广告设计等,硬界面直接影响着街区的第一空间感受,是商业空间设计的主要因素,界面处理既要干净利落,又要适合商业的特点。软界面是在硬界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性化的设计,如夜晚商业的灯光,就可以做为晚归居民回家的心灵指路明灯。

二、城市住区交往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空间尺度

为什么老城区会让人感觉亲切?因为公共空间尺度合适,空间没有被宽阔的机动车道割裂,联系紧密;空间功能多元化,各种人群各种活动融合在一起更有生机。现实中住区交往空间尤其是住区景观空间,往往受到价值的影响,比如容积率等,居住环境虽然普遍提高了,但公共空间却几乎没有或者住区必需的交往场所空间狭窄,人车混流,功能混杂等等。

而很多住区的配套商业往往只是单面沿街的底商形式布置,或者与已有的商业被宽大的机动车道割裂开来而自身的界面又缺乏人性化处理,通过对一些城市商业街区的调研,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街道过长,冬季天气寒冷、路面滑时不利于购物者行走;街道宽度不够(往往是退线太少),情趣空间缺乏,导致步行人没有安全感和舒适感,不利于人们在街道上逗留、交谈、感受阳光等,这些因素往往就导致不会产生交往,这也是许多社区配套商业不景气的原因之一。

(二)环境设施

物质环境的需求对交往空间的布局和规划的影响前文的景观空间一节也有提到,比如老年人的物质环境需求与儿童物质环境的需求有着天壤之别,但又需要联系紧密,老年人对安全感、归属感、邻里感、家庭感、私密感、舒适感等都有更强烈的要求,因此,在环境设施的设计上也应该充分考虑由不同人群产生的不同交往的要求。然而,很多住区交往空间中环境设施却无法满足这些需求。经调查发现,住区交往空间内休息空间少、休息座椅少是非常突出的问题。人们非常期待在住区的街边设置茶座、绿化、扩大的空间节点及其附属街具、儿童游乐区等。

(三)界面处理

界面在规划理念里亦有确定性界面和非确定性界面的划分,确定性界面如围合空间的建筑、围墙等,不确定界面如绿篱、架空、灰空间等等,这两个界面的处理影响到人们对住区交往空间的感受。调查统计结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功能空间划分不当;建筑立面设计千篇一律;缺乏形成供人停留的积极空间等。

(四)交通组织

住区交往空间理应保证机动车和行人的各自需求。交通设计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机动车与步行混杂,车辆穿梭,在应该做到人车分行的地段,不能保证步行的连续性;在人车混行地段,人行通道狭窄;停车位设计不足,停车麻烦;交通不便。

三、城市住区交往空间设计优化对策

(一)整体规划,明确流线

首先根据住区所处的城市地理位置,确定主要人流方向,安排好机动车和行人的出入口,按照人的活动规律进行规划设计无疑可以增加人在空间使用的舒适度,从而增加人数和持续活动时间,按照这种心理规划,配套的商业空间和景观空间的定位自然而然就呈现出来,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做到各种流线清晰,景观轴线明确,充分尊重行人的需求,做到以人为本。至少做到局部地段人车分流,并保证步行的连续性,避免车辆穿梭,使行人在交往空间里有舒适感与安全感。在人车混行地段,保证人行通道有足够的宽度,并考虑住区景观交往空间的阳光充足。

(二)空间丰富,张弛有度

一个理想的空间环境应该是既有足够的私人空间,表现出来就是安全感、归属感等,也应有良好的可活动的公共空间,才能促进居民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互动,城市住区交往空间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做到层次丰富,张弛有度,从住宅单元门口、沿路拐角、宅间庭院绿地到组团绿地、“居家客厅”“城市客厅”等,每个层次根据不同的需求做到各有特点又互相联系,便于到达。

(三)环境宜人,人文关怀

环境要体现“为人服务”的宗旨,才能越来越人性化,《交往与空间》一书中提到过,在人来人往的广场中,座椅以不同的形式摆放在不同的位置,当座椅不朝向活动时,他们要么无人问津,要么被人们以一种反常的方式使用。

住区环境的塑造是通过多方面完成的,包括绿化、水体景观、小品、道路、建筑等,既有功能作用,又丰富空间界面,调节空间气氛。建筑师应对其空间位置、形状、尺寸、材料、色彩等进行详细的设计,而设计的基本依据是行人的行为及心理需求,也就是要做到人文关怀。让人感到舒适、愉快才是住区交往空间设计追求的根本目的。

总之,交往空间所呈现出来的美好的生活图景是宁静祥和的,从精神层面上看,归根结底是人心的安宁,我们在规划里面强调的对称性、仪式感、秩序性等等,无一不是为了营造“安定”的空间感受。 而城市住区交往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部分,也是现代社会人们休闲、娱乐、交往的主要去处,是城市住区最为汇集人气的地方。交往空间的存在使居民在心理上和空间上有了过渡。人们也早已习惯将交往空间运用于建筑设计和场地的营造之中,用来创造出一些特殊的空间氛围。目前城市住区的空间设计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实践和研究中提出优化对策,不仅是在解决住区空间的设计问题,更是在解决城市的问题,设计师只有注重空间的营造尤其交往空间的作用,才能为人们的生活创造更多更好的生活环境,让生活更美好。

猜你喜欢

住区商业街步行
魔方小区
完美小店
浅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商业街区改造
步行回家
李晶晶作品
关于商业街中的仿古建筑设计探讨以兰州中川小镇项目为例
混合功能住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初探
基于最小开发单元模型的住区紧凑度测算与评价
从步行到奔跑
住区适老化改造的困境与规划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