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历史文化 彰显时代特色—走近河北省特色街区、风貌建筑
2019-07-02田可心
■ 特约记者 田可心
作为城市的基本构成,街区和建筑融合了城市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现代时尚、精神气质等多重元素,是人们寄托情感、品味生活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的“名片”。近期,记者探访了河北部分特色街区、风貌建筑,通过它们触摸和感受燕赵大地的悠远历史、斑斓色彩和激情活力。
保护传承历史
河北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众多,风貌建筑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变“讲故事、讲历史”为“看故事、看历史”,对于提升城市品位,延续千年文脉,具有重要意义。
西大街是保定古城区最有影响的传统商业街之一,街道两侧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遍布,圆拱型的门楼和窗棂,质朴的荷花砖雕、四季彩绘,集中体现了民国初期“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在街区特色塑造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形象、材质、结构和空间布局,尽可能恢复原有街巷格局和建筑风貌,再现古城建筑文化。周边地带的建筑高度控制在3层以下,风格、色彩及细部体现民国建筑特点,保持与西大街历史环境相协调。
保定西大街
蔚县暖泉镇历史悠久,既有保存较好的古街古院,又有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在我国北方并不多见。近年来,当地通过实施保护性维修和基础设施改造,完善公共设施,原真性地保留了明清风格的古民居建筑群和古街巷,提升了古镇环境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带动了当地的旅游经济。
正定文物古迹众多,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的美誉。正定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把整体风貌、文物本体和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重要位置,推进古城保护开发。通过拆除影响古迹风貌和周边环境的项目,对护城河两岸及重要街道进行综合整治等一系列措施,让千年古郡、北方雄镇的风采得以重现。
挖掘延续文化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河北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了和合文化、皇家文化、红色文化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脉系。
唐山滦县古称滦州,是历史上中原文化和北方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前沿。滦县古城规划建设过程中,汲取中原、江南、西南等地区的建筑文化精髓,强调沿街建筑高低、宽窄、进退等变化,营造了灵活跃动的街道界面景观效果,打造出具有清代建筑风格的仿古建筑群落。通过走文化、旅游、商业、人居相结合的路子,为滦县经济发展打造了新的增长极和地域文化新高地。
位于河间十一街的光明戏院是上世纪30年代建造的梨园建筑。河间市本着“中西合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光明戏院进行修缮。修缮中保留原汁原味,注重建筑保护和功能完善,不破坏戏院原有的结构、构造、式样、材料和工艺。修缮后的“老戏园子”重焕光彩,成为当地居民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
运河唐人街全长近千米,景观设计上,将北方建筑风格与江南水乡特色融为一体,以一条滨水步行道串起7个独具风格的水院和广场,并制作展现丰南民俗文化的各类雕塑、小品。建筑外形上,仿照明清古建筑,结合现代功能,将唐山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和饮食文化融入其中,绘就一幅“北方秦淮景、运河不夜城”的立体画卷。
唐山城市展览馆
唐山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组群建筑,以遗存的四栋日伪时期弹药库为基础,将其与大城山、公园、街道、凤凰山的既有空间序列完美融合,像讲故事一样将旧建筑融入新环境中,直观展现城市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让市民和游客能够在这里阅览城市的涅槃嬗变,倾听历史与未来的生动对话。
展现时代活力
城市发展到今天,需要一个资源共生、互相作用、聚合增值的模式,将生活资源融入其中。现代商业街区通过多元的业态组合,随处可见的绿地、广场和公共艺术作品,为人们提供了商务、办公、休闲、娱乐等现代化、一站式的完备生活。
唐山南湖生态城是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生态城核心区的南湖休闲美食广场以欧陆风格为主,在布局上,强调街道宽度与两侧建筑高度的协调,营造舒适的步道休闲氛围;在设计上,融合历史、景观、文化等元素,通过多元的建筑符号传达特有的精神内涵。在此基础上,完善内部亮化系统、整体导引系统,引入公交系统,提升整体形象,成为大南湖景区的一大亮点。
青县,将民族美德和时代精神融入城市街区、建筑及城市构筑物的建设中,记录下一段段草根的故事、道德的典范。建成“公民道德建设展馆”,全景式、立体化展示思想道德教育成果;在社区建设道德文化一条街,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在盘古公园设立了核心价值观石刻,彰显时代精神。
走近河北省特色街区、风貌建筑,记者深刻感受到,提升城市建设的层次和水平,既要保护历史、传承文化、留住乡愁,用有形的建筑和街区,把无形的历史文化固化下来,避免保护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开发;还要充分考虑环境的改善、设施的更新和业态的整合,全面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提升品位,用现代化的城市功能,把时代特色彰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