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安全研究中的社会愿望偏差及其控制
2019-07-02PATRICKZou骆汉宾
徐 晟, PATRICK X. W. Zou, 骆汉宾
(1. 长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4; 2. “一带一路”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数字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4;3. 斯威本科技大学 土木与建设工程系 智慧基础设施与数字建造中心, 维多利亚州 墨尔本 3122;4. 华中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在问卷调查等自陈式研究中,受访者可能在社会普遍行为标准的影响下,为了更符合社会期望而做出虚假陈述,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愿望偏差(Social Desirability Bias,SDB)[1],也被称为社会称许性反应[2]、社会赞许性[3]等。由于SDB的存在可能误导研究结果[1],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由Edwards[4]提出以来,SDB在多个自陈式和非实验研究领域得到了重视,包括社会科学[5]、医学研究[6]、企业研究[7]和安全科学[8]等,讨论了SDB对问卷调查的影响及其产生原因[5],并开发了控制SDB的方法,以尽量减少敏感信息的误报。在国内,SDB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并在自尊及应对[9]、社会信任[10]、研究生培养满意度[11]等研究中进行了讨论和控制。
施工安全研究中可能触及敏感话题,并经常使用主观类自我报告调查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12],因此也可能存在社会愿望偏差;但在问卷调查的设计和数据分析过程中,考虑SDB影响的研究不多[13,14]。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施工安全研究中SDB产生的原因及形式,并以安全态度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其测量过程中的SDB。随后,讨论了如何通过调整研究的设计、使用和数据分析过程,控制并减少SDB在使用调查问卷测量安全态度的研究过程中对数据可靠性的影响。
1 SDB存在的原因和形式
1.1 SDB产生的原因
SDB源于被社会认可的渴望[15],从而导致虚假回复[16],产生的原因包括社会层面和个体层面。人类是社会个体,社会规范的影响使人们不愿被群体或社会所拒绝[17]。对于个人而言,自尊心导致的自我提升需求使得人们倾向于对自己和他人表现出受社会青睐的形象[17]。因此,在问卷调查中,如果被调查者的态度、感知和行为不同于已经建立的社会规范或理想中的个人形象,则会倾向于通过一个新的认知来取消或代替之前的认知,释放不适感[18]。换句话说,人们倾向于依据社会规范、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组织的非正式规范来给予调查者合适的答复,以纠正自我的认知失调现象。
1.2 SDB存在的形式
SDB存在的形式有两种。印象管理(Image Management,IM)是指人们有意识地以一种社会期望的方式来表现自己;而自我欺骗提升(Self-Deception Enhancement,SDE)来源于人们潜意识中倾向于用符合社会规范的回答来代替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19]。有意识地进行虚假陈述有可能控制,但潜意识的偏见难以避免[1,19]。因此,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方法和策略。SDB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形式详见图1。
图1 SDB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形式
2 安全态度测量中的社会愿望偏差
施工安全研究中存在SDB的主要原因是自陈式调查问卷的使用和施工安全研究的社会敏感性。据统计,43.2%的施工安全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方法,23.9%的研究采用定性分析方法[20,21];这些研究以自陈式调查问卷为主,较少通过实验获得客观数据,因为自陈式的调查问卷和研究更容易组织,并且,施工安全研究中态度的测量很难通过实验获得。因此,从研究方法上看,SDB很可能成为影响调查数据可靠性的因素之一。
就施工安全研究的内容而言,与安全态度、风险认知和过去敏感行为相关的问题在道德、伦理和法律上存在敏感性,因此很容易出现SDB[22]。例如:当施工人员被问及是否愿意在施工过程中穿戴个人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施工人员都会选择愿意,因为安全规范指明必须正确穿戴PPE。又如问及现场施工人员是否曾经接受职业安全培训的问题,被调查者具有极大的可能会选择“是”来表明他们满足了相关的上岗要求。
综上所述,在施工安全研究中存在SDB这一消极因素,这对施工安全研究的准确性带来了很大的威胁;然而,在现有的研究文献中只有少数系统性地考虑了SDB的影响,或加以分析和控制[13]。因此,系统地引入和分析SDB,进而提出控制和减少SDB的方法和技术对于施工安全的研究很有必要。
施工人员的安全态度在施工安全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组织安全文化、安全氛围的重要因素。安全态度指对安全操作行为、安全规章制度的遵守行为、安全防护用具的佩戴行为等涉及安全的行为的心理评价,如重要的-不重要的、必要的-不必要的和有害的-有益的等评价维度[23]。由于这一心理评价很难用实验等客观方法测得,因此,多采用自陈式调查问卷的非实验方法。下面将以安全态度为研究对象,讨论施工安全研究中的SDB。
3 对SDB进行控制的调查问卷
为了降低SDB的影响,本研究提出适用于施工安全研究的三阶段(调查前、调查中和调查后)SDB最小化技术:调查前积极识别可能存在的SDB;调查中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合理设计,减少SDB的影响;调查后验证SDB是否已被减弱。SDB最小化技术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SDB最小化技术框架体系
3.1 识别SDB
减少SDB的前提是识别SDB。本研究对已有的安全态度测试问卷进行总结,讨论在安全态度的测量过程中SDB如何存在。安全态度的测量目前普遍从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这三个维度进行。
3.1.1 认知维度
认知指对态度对象的理解、看法和评价[24]。在测量认知维度时,通常会询问施工人员对于安全和违章行为的主观看法和评价,如你是否觉得安全与本人无关,事故是否不可避免。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施工人员能够了解到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按规范进行安全操作可以避免事故。因此,即使被试经常进行不安全操作,都可能会回答安全操作十分重要。
3.1.2 情感维度
安全态度的情感维度指个人对安全措施的喜好与厌恶程度[23]。在测量情感维度时,通常会询问施工人员对于安全操作和违章操作的感受,如是否对佩戴防护用具感到烦躁,是否认为安全培训很无聊等。这类题目中也明显存在着SDB。在积极的安全文化中,施工人员应了解到安全操作是强制性的,因此可能不愿意表现出对安全操作的负面情绪。
3.1.3 行为倾向维度
行为倾向维度是指工人对安全态度的行为倾向及工人过去的经历。即询问施工人员是否愿意安全施工等。这类题目也存在着SDB,因为在施工人员上岗前的安全培训中,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项目的安全管理措施等都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必须进行安全操作。为了表示自己遵守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施工人员往往倾向于隐瞒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3.2 减少SDB
减少SDB的影响可以通过对问卷题项进行合理设计,并为被试创造一个私密的环境,促使其更加诚实地填写问卷,可使用的方法包括:(1)间接询问;(2)使用宽恕措词;(3)使用合适的排序;(4)提供隐私保护。
3.2.1 间接询问
间接询问是指询问被调查者其他人的意见,而非直接询问被调查者自己本身的意见。这一技术可以在被调查无意识的情况下,探求其真实的意见和想法,能微妙地降低认知失调。本研究通过间接询问工友而非被试本人的情况,获取相对真实的回答。如“你的工友们经常参加施工培训吗?”“你的工友们熟悉施工现场的风险吗?”等。
3.2.2 使用宽恕措词
宽恕措词为被试提供了一个任意回复而不引起自身的不适的环境,既可以提供不可抗拒的借口,帮助被试缓解内心压力;也可以提供一个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的环境。本研究为某些题项构建了可原谅的借口和环境,如“在施工场地,事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你是怎么认为的呢?”“许多施工人员都觉得穿防护装备进行施工会对自己造成不便,你觉得呢?”等。
3.2.3 使用合适的排序
仔细排列答案的顺序,使得选项中正面和负面语句相混合,以避免简单的“条件反射”,即被试不仔细阅读和理解问题,而直接选择第一个或最后一个选项。
3.2.4 随机化回答
3.2.5 提供隐私保护
社会心理学指出当被试在公开场合回答问题时,其社会压力会更大[12],更易发生SDB。隐私保护是指在填写问卷调查前,告知被调查者其填写的所有信息和数据都会被封存起来,绝对保密。在研究中,隐私保护包括向被试解释和澄清,使管理人员远离调查现场等一系列的方法和策略,增加了诚实回答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在调查问卷中使用间接询问、宽恕措词、选项合适的排序以及随机化回答等方法可以减少SDB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选用之前的安全态度调查问卷,并在上述五个方法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调查问卷。
3.3 SDB最小化技术的验证
为了验证SDB最小化技术是否有效,可以设置两个版本的调查问卷,对其中一个版本按照传统方式询问并测量施工人员的安全态度,对另一个版本的问卷按照3.2节中提出的方法进行修改。将两个版本的问卷随机发放至同一个样本总体中,对其结果进行假设检验,观察SDB最小化技术是否带来显著差异。
对于一般的题项,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验证两个版本的回答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若在p=0.05的置信水平下,经过SDB最小化技术修改的问卷调查结果与传统问卷的调查结果有显著差别,且修改问卷的结果更不符合社会期望,则证明本研究提出的SDB控制措施有效。
对于使用随机化回答技术处理过的数量特征敏感性题项,其处理办法是设置三个变量:
(1)将敏感性数值变量设为X,其均值为E(X),方差是V(X);
(2)不相关属性特征变量为U1,答案为是或否,其均值是E(U1);
(3)U2为另一个与U1及X都不相关的数值特征变量,其均值为E(U2),方差为V(U2),根据以上条件来估计目标量为E(X)。
从总体中以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取三个相互独立的样本组s1,s2,s3,s1组的施工人员需要回答不相关属性特征变量U1的问题,如果答“是”,回答敏感性数值变量X的问题;如果答“否”,回答特征变量U2的问题;s2组的施工人员只需要回答特征变量U2的问题;s3组的施工人员只需要回答不相关属性特征变量U1的问题。
4 案例分析
为了验证SDB最小化技术,本研究首次对两个版本的调查问卷进行比较与检验。对安全态度的调查问卷中包含社会敏感问题,并且可能会对被调查者自我增强和团体压力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在考虑上述五种减少SDB影响的方法的基础上,选择关于施工人员安全态度的调查问卷作为原调查问卷,即版本A;并对其中的五道题项使用SDB控制技术,包括一道对数值特征性问题采用随机化回答技术处理的题项,作为版本B。在版本B的问卷中,强调了科学研究的目的、对隐私的保护,并坚持匿名填写,项目经理和工头不参与填写过程,所有的指示由研究人员给出。在题项的设置上,两个版本之间的差异包括间接提问,宽恕词语,选项排序,对“每个月希望进行安全培训的次数”这一数值特征性问题采用随机化回答技术处理。测量方法均为5度李克特量表。两个版本各准备了100份问卷,随机分发给十个武汉地铁工程现场的200名施工人员。在同样的工程类型、施工安全风险、组织安全管理下的样本总体中,可以认为版本A和版本B的分发是均匀的。由每个工地的项目经理和工头在现场组织工人填写,共回收了79份A版和82份B版问卷,回收率约为80%。
随后,进行了独立样本测试,检验两个版本的答案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对于前4个问题,平均值越高,代表调查结果越符合社会期望,SDB的效应越大。检验结果显示,“在95%置信水平下,A版的答案平均值明显高于B版答案的平均值”的这一假设在三个问题中都得以验证,这意味着我们提出的技术在某种程度上起作用。在这些问题中,社会期望的答案与问题一致,并且得分越高表明SDB的影响越大。
表1 SDB最小化技术验证结果
注:*表示显著性水平p<0.05
由以上五个题项的平均值、平均值偏差和显著性结果可知,SDB最小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社会期望偏差。使用了间接询问技术的三个题项有两个的回答平均值显著降低了0.3~0.4;使用了宽恕措辞的题项回答的平均值也显著降低了0.4左右;合适的排序和间接询问技术相结合,也能将回答的平均值降低0.3左右;随机化回答技术也将平均值拉低了0.45,本研究提出的SDB最小化技术均起到了一定的控制效果。
然而,在某些题项上版本B的回答平均值虽然更低,但其差异并不显著,即SDB最小化技术仍然会失灵。在本研究中,对“是否同意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完成工作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这一问题,间接询问技术并没有带来回答平均值显著降低,根据Paulhus[19]对SDB存在形式的分类,SDB包括有意识的印象管理和无意识的自我欺骗提升。有意识的偏见被试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控制,但潜意识的偏见只能检测而不可避免[1,19]。本研究的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SDB可能存在可以检测到,但无法完全控制的情况,这一情况在以往研究中也出现过[16]。
在本研究中,根据问卷题项的情况,选择了容易出现SDB的五个题项应用了SDB最小化技术,验证了其存在一定的效果。在后续研究中,应进一步扩大题项和样本的数量,探索SDB对施工安全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和检验控制SDB的问卷开发技术。
5 结 论
社会期望偏差(SDB)来源于自我提升的需求和社会压力,并且直接受到认知失调的影响,它可能对调查问卷和采访等自陈式和非实验数据收集过程造成负面影响。本研究回顾了SDB发生的原因,发生的情况以及对施工安全研究的影响。随后,提出并验证了SDB最小化技术,包括:宽恕措词、间接询问、使用合适的顺序、提供隐私保护以及随机化回答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应用于自陈式施工安全研究的数据收集前、收集中和收集后三个阶段,用来减少SDB的影响,从而获得更加可靠的数据。通过对两个版本的调查问卷进行比较与检验,SDB最小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社会期望偏差,但在某些题项上会失灵。
本文对施工安全研究的贡献主要是提供并检验了用来控制和减少SDB的技术。这是首次将SDB与施工安全研究的背景相结合。在此讨论的SDB的理论基础和最小化SDB技术也适用于采用非实验自我报告研究方法的、更广泛的建筑管理研究实践。因此,后续研究可进一步完善和开发更多的技术来控制和减少施工安全研究中的SDB。然而,即使使用这些SDB最小化技术,仍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SDB存在于研究中的可能性,因此在设计问卷、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时,都应该分别考虑到SDB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