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方言生存现状及其保护与传承
——基于宁波话的实证调查
2019-07-02戚莹
戚 莹
作为各区域内的第一语种,方言是一种强势的语言。作为当地文化交流传承的工具,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当地人本该引以为傲,乐于传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其地域中心语的地位已渐渐地被普通话取代[1]。方言衰弱程度以苏州话、上海话、绍兴话为代表的吴语较为严重。吴语方言消亡不可避免地将会在社会、文化、语言等方面带来消极的后果。
一、吴语概况
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江浙话、吴越语。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在中国,吴语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拥有九千多万使用人口,分为太湖、台州、金衢、上丽、瓯江、宣州六片语片,北部吴语太湖片为最大语片,是吴语核心[2]。吴语接近中古雅言,比北方方言有更多的古音因素[3],因声音委婉动听,有“吴侬软语”的美称。
二、吴语宁波话现状调查
(一)研究方法
宁波话属于吴语太湖片—甬江小片。本文以浙江省宁波市土著居民为调查研究对象,设计问卷,采用网络问卷方式辅之个别访谈方式,以增加信度。本次调查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20份,另有访谈对象两名。220名问卷调查的对象地域分布及年龄结构如图1、图2所示。
图1 调查对象地域分布图
图2 调查对象年龄结构图
(二)宁波话现状问卷结果
就问卷回馈数据来看,220名调查对象中,84.09%的调查对象会讲宁波话,11.36%的调查对象会讲一点,有4.55%只能听懂却不会讲,而这4.55%的宁波人年龄为3~10岁;会讲普通话的占86.36%,会一点的占11.36%,完全不会的占2.28%。这说明宁波地区的土著居民普通话掌握程度极高,幼儿对本土方言掌握能力较低,且绝大多数宁波人都是“双重语言人”,即兼备宁波话和普通话的能力。220名调查对象中,有65.91%的人从幼儿园就已经开始接触普通话;22.73%的人从小学开始接触普通话;中学开始接触的人占4.55%,工作后才开始接触的人占6.81%。由此可见,宁波地区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广普通话的政策落实地相当到位。此外,这220名调查对象中有61.36%的调查对象因为工作需要,一天中讲普通话的时候多于讲方言。他们表示,由于工作单位有不少外来人口,讲方言不利于相互交流;另外有38.63%的调查对象在生活中习惯讲普通话,这是由于他们从小学时就养成了讲普通话的习惯。63.64%的调查对象与毕业的同学见面依旧会用普通话交流,这都意味着在推广普通话的大背景下,宁波地区的青少年经年累月,已不习惯讲家乡的方言,取而代之的是普通话。
问卷数据显示,100%的调查对象讲宁波话的能力是从父母长辈中习得。这部分中22.73%的年轻人尽管会讲宁波话却已经很少讲,与自己孩子交流的过程中也夹杂着普通话;18.18%的年轻人与孩子之间完全用普通话交流。在会讲宁波话的调查对象中,有11.37%的青少年在用方言交流过程中会碰到一些不会用方言表达的词汇,只能转为普通话来表达意思。3~17岁的青少年中,有28%的青少年只能听懂宁波话但不会讲,或者只能简单讲几句;12%的青少年甚至完全不会讲宁波本土方言。笔者可推断,随着时间的流逝,当这些青少年成为父母时,他们已失去了讲方言的能力,幼儿将无法通过父母习得方言,宁波方言会随着老一代人的逝世而遗失。在此基础上,笔者就是否该对吴语方言进行保护做了统计。结果显示,84.09%的受访者表示有必要保护吴语方言,15.91%受访者则表示无所谓。
(三)访谈调查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了解方言使用现状,笔者对两名宁波本地居民做了访谈调查。访谈采用个别访谈法,访谈时间平均在一个小时,笔者当场记录访谈内容,并在访谈结束后及时进行归纳整理。在访谈结束后,对所有访谈内容进行汇总、归类、分析。
表1 访谈人员结构
根据访谈对象[注]访谈对象:戚红梅,女,50岁,已婚,浙江宁波人。访谈时间:2019年3月18日。的访谈结果笔者了解到,该访谈对象18岁(1987年)在家乡的镇上从事幼师职业开始,就被要求学校里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讲普通话。现单位有不少外来人口,单位里本地人之间以方言交流为主,本地人与外来人口交流会使用普通话。在其家乡的镇上,大部分40岁以上的中年人能讲普通话,少部分会一些,很少有完全不会普通话的居民。部分外来人口在宁波工作时间久,已经能听懂宁波话;少部分表示由于宁波话与普通话差别巨大,多年依旧没能学会,交流只能使用普通话。该访谈对象表达了语言忧患,表现在对方言母语消亡的担忧,提出应保护吴语。
根据另一名访谈对象[注]访谈对象:张远峰,男,24岁,未婚,浙江宁波人。访谈时间:2019年3月18日。访谈结果整理,笔者了解到,该访谈对象自进入小学(2000年)就被要求在校园里必须讲普通话,校园墙上写着“请讲普通话”。他认为,说普通话是大势所趋。如今,国内有大量流动人口,作为东部沿海新一线城市的宁波,汇集了许多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为了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只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他表示,如今唯一用到方言的地方就是和家里长辈沟通,将来也会和孩子用普通话交流。尽管考虑过将来家乡母语会因此消失,但由于并不了解方言的文化价值,未意识到吴语的消失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四)现状分析
据问卷统计结果和访谈结果分析,宁波话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方言使用频率低,普通话使用频率高;方言使用人口减少,使用范围缩小;语言传承意识不强。导致以上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以下几点。
第一,推广普通话政策。宁波地区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联合学校教育,积极推进推广普通话政策的落实。推广普通话政策使得普通话的地位日渐提高,方言的地位日越式微。
第二,外来人口多。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部分流动人口对宁波这座新一线城市融入感强烈,举家迁入打工地域。由于吴语保留全浊音,其语法结构和普通话差别巨大,外来人口学习宁波话难度巨大,本地居民只能使用普通话与其交流。新宁波人的增加也加剧了宁波本土方言的消亡速度。
第三,吴语方言观念淡薄。据笔者统计,约40%的调查对象在做问卷时询问“什么是吴语?”“吴语方言就是宁波话吗?”,这些受访者并不知道自己的家乡话是吴语,这也体现了宁波地区青少年在中国方言方面的认知缺失,导致其对方言文化价值传承的意识相当薄弱。
三、保护与传承吴语的对策
语言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方言可以说是地方文化的最突出的特征[4]。吴语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古老语言,是江南一带的传统语言,是吴语区文化情感的认同、吴越文化的根基,文化价值极高。在文化交融、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当今社会,普通话的推广使用有助于吴语区人民与外来流动人口之间跨地域交流。在某种程度上,普通话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推广了的方言。然而,有的地域文化是普通话无法承载的,唯有方言能表达和承载一个特定地区的文化精髓。昆曲、越剧、苏州评弹等只有通过吴语才能表现其文化内涵。
(一)教育、政策上应该普及吴语文化知识
政府要有语言教育观念,联合教育部门,双管齐下,在吴语地区普及吴语文化知识,营造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根据现实社会的特点,不断更新调整语言教育观念,如如何对待方言教育和普通话教育。另外,吴语区可增加一些吴语类节目。文化节目的普及有助于人们对吴语方言与吴语文化的了解,加强吴语观念,激发本土居民对保护母语吴语的重视。
(二)鼓励在家庭中用方言交流
语言从产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成为维系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纽带。它伴随着每一个成员的一生,并随着人类的繁衍而一代一代传承[5]。根据本研究,宁波地区将出现语言传承的断代。语言环境的改变导致宁波土著居民使用方言频率降低,使用人口减少。因此,父母应该意识到家庭语言生态环境对方言传承的重要性,在家庭中多使用方言交流。
(三)遵循语言多样、和谐、平衡原则
不同的语言共存于一个社会中,相互间普遍存在着相互竞争的语言关系[6]。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方言与普通话频繁发生碰撞。宁波市是浙江东部经济发达的一个港口城市,外来流动人口较多,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到方言与普通话和谐共存是一个大问题。针对社会中的语言竞争,要正确理解方言保护与传承的意义,找到方言的传承保护和普通话推广之间的平衡点,让普通话推广和方言保护共生共存、和谐发展,使“吴侬软语”能够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