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腹部CT多期扫描与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血管瘤患者的诊断价值

2019-07-02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4期
关键词:瘤体脂肪肝造影

韩 峰

(滨海县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盐城 224500)

CT多期扫描、超声造影军事目前用于诊断肝血管瘤的常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1],为明确这两种技术对于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本次研究就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进行上腹CT多期扫描检查,与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不同诊断技术对于肝血管瘤的诊断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8~74岁,平均(47.46±5.28)男性21例,女性39例。24例患者瘤体直径>3cm,36例患者瘤体直径≤3cm。18例合并脂肪肝,42例未合并脂肪肝。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正是为肝血管瘤,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我院60例肝血管瘤患者分别进行上腹CT多期扫描检查,与超声造影检查。

采用64排CT进行CT多期扫描,患者先进行平扫,注入造影剂之后,给予CT平扫、增强以及延时等多期扫描。

采用超声成像仪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探头设置2.5MHz~4.0MHz,静注造影剂。在开启计时器时给予对比剂注入,7s后进行动态图像的存储。持续观察直到瘤体和肝组织的对比剂均消退,造影结束后观察3个动态时期的瘤体及肝脏实质情况。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检查技术的诊断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检出率

CT共检查出54例肝血管瘤,检出率为90.00%,超声共检查53例肝血管瘤,检出率为88.33%。两组检出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不同直径肝血管瘤的检出率

CT检查对于直径>3cm的肝血管瘤检出率,明显高于直径≤3cm的肝血管瘤检出率,P<0.05。而超声造影对于不同直径的肝血管瘤检出率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CT多期扫描和超声照影对不同直径肝血管瘤检出率比较

2.3 是否合并脂肪肝的肝血管瘤检出率

超声造影对于合并脂肪肝的肝血管瘤患者检出率要明显低于没有脂肪肝的肝血管瘤患者,P<0.05。CT对于是否合并脂肪肝的肝血管瘤检出率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CT多期扫描和超声照影对是否合并脂肪肝的肝血管瘤检出率比较

3 讨论

肝血管瘤为常见肝脏良性肿瘤,大多为海绵状,偶见毛细血管瘤,患者主要为成年人,且女性患病比例要明显高于男性。患者的肝血管瘤瘤体较小,且临床没有明显症状,目前主要通过医学影响进行诊断[2]。如CT多期扫描、超声等。常规的超声技术对于体积较小的肝血管瘤的诊断敏感性较差,但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造影技术的兴起提高了超声的临床诊断效果。基于此,为进一步明确不同医学检查技术对于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本次研究就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进行上腹CT多期扫描检查,与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不同诊断技术对于肝血管瘤的诊断效果,研究结果显示,CT共检查出54例肝血管瘤,检出率为90.00%,超声共检查53例肝血管瘤,检出率为88.33%。两组检出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CT检查对于直径>3cm的肝血管瘤检出率,明显高于直径≤3cm的肝血管瘤检出率,P<0.05。而超声造影对于不同直径的肝血管瘤检出率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造影对于合并脂肪肝的肝血管瘤患者检出率要明显低于没有脂肪肝的肝血管瘤患者,P<0.05。CT对于是否合并脂肪肝的肝血管瘤检出率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CT多起扫描和超声造影检查均是能够有效检出肝血管瘤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超声造影对于较小的肝血管瘤检出效果更优于CT扫描,但对于合并脂肪肝的患者,CT多期扫描的效果则更加理想。两种检查手段各具优劣,临床中可结合这两种检查技术提高诊断效果。

猜你喜欢

瘤体脂肪肝造影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与碘剂X线造影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