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019-07-01韦艳娥

读天下 2019年16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摘 要: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标志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主要是训练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能力的形成。本文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三个方面阐述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方式分析

一、 前言

斯坦伯格曾说过:“创造力不是单一能力或复合能力,而是能力与其他方面的复合。”由此看出,创造力并不是一项孤立的能力,它与知识、能力、思想、道德、个性等都息息相关。语文相比其他学科来说既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同人的情感、思维、能力等是密不可分的,而作为语文构成部分中最重要的作文教学部分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更有着特殊的功能。因此,必须重视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 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我们都知道,所谓语文能力,就是思维能力,其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而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培养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采用多种有效手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 打破常规思维定势,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驾驭。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压制下,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毫无创造力可言。所以我们老师应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唯一的标准答案来捆住学生。我们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定势的羁绊,在评估学生非基础知识方面的答案时,要把有无创造性摆在首位,只有这样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让学生头脑中不断闪现创造的火花。

(二) 利用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训练场,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情操等都可以通过阅读教学获得,所以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相当必要的。那么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中,就应首先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其次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設计中抓住“情景激趣”“自学质疑”“协作学习”“会话表达”四个重要环节,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将会大大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还有,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正逐步在各个学校普及,这一重要资源教师们必须应用起来。有了现代化的设施,运用多媒体网络开拓信息通道,充分利用课内课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没有任何羁绊的情况下自主学习,观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充分利用课件里贮备的课文朗读,生字词库,课文动画,有关资料,实践录像等,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自由徜徉。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不断这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肯定能得到很大发展。

(三) 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生去多角度思考问题求得多种设想和答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减少了思维的单向性,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通过长期的训练,必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 利用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续编故事,课堂辩论、智力竞赛、即席讲演、口头作文、即兴咏物、编辑班报等活动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作为教师,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智慧和聪明,我们必须给予表扬和肯定,并且通过多开展这样的创造性活动,鼓励学生的创新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 鼓励发现,培养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获得发展的前提。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是创新学习的前提,也是语文学科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切入口。教师应对学生的质疑,报以满腔热情。在初始阶段,当学生还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在方法上给予指点,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问;在课文的语句,内容方面提问;从课后思考题中找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问;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提问;从语言的运用上提问;从标点符号的运用方面提问。

(一) 把质疑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质疑问难不仅要安排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更应该鼓励学生在课文学习过程中产生新疑问,随时质疑,学习完课文,再想一想还有什么不懂的。教师可借助学生提问,在课堂教学的结尾再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探索、联想、创造的机会。

古人讲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学生有疑而问,反映了学生对新奇事物的注意和探索奥秘的兴趣,而学生的“疑”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性思维的始发环节,是知识之母,创造之母。学生的“问”是学习、吸收更多知识的需要。

如在学习了《狼和小羊》之后,老师进一步问学生:“你们学习了课文,还有什么问题?”以此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学生问:“狼向小羊扑去了,结果会怎么样呢?”老师不急于回答,而是让学生给故事编个结尾,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编出不同的结尾:①小羊被害了;②一位猎人出现了,消灭了凶恶的狼,小羊被救。学生续的结尾,正是由疑而问,由问而激发创造思维的充分体现。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求异,在质疑求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二) 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是创新的原动力。当代小学生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蕴含着极大的创新潜力,这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古人说:“学成于思,思源于疑。”课堂因势利导的提问是教学过程中考查学生学习情况、引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如在教《五彩池》一课时,在教学总结阶段,改变以往总结课文主要内容的做法,让学生感受之后,因势利导,采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广告形式,大胆想象,在充分展开想象的同时,让学生为五彩池或家乡的风景名胜编写广告词。激发学生想象,体现语文教育的创造性。学生在了解风景名胜的基础上,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精心合理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解答欲,而在解答的过程当中,对经验知识和书本知识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的。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等特点,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谢小金.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4):82.

[2]魏洁.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0.

[3]陈世荣.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学研究,2002.

作者简介:

韦艳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瑶族自治县北景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