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效果观察
2019-07-01王月瑞
王月瑞
【摘要】 目的 观察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效果。方法 5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 每组2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化疗治疗, 其中A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 B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护理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7例, 护理总有效率为75.86%;B组患者护理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1例, 护理总有效率为96.55%;B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高于A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发生脱发3例、神经毒性1例、骨髓抑制1例、胃肠道反应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9%;B组患者发生脱发1例、神经毒性0例、骨髓抑制0例、胃肠道反应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经过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化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 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在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 能够有效缓解相关临床症状,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紫杉醇;顺铂;非小细胞肺癌;联合化疗;护理效果
根据相关研究资料表明[1], 近年来, 肺癌患者的人数在逐年上涨, 且该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也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 现已成为临床中最常见的肿瘤疾病之一, 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根据相关医学临床研究表 明[2, 3], 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促进其身体的康复, 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由此, 为了进一步观察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效果, 本研究回顾性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5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现将具体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5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纳入标准:①经过检查, 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②无合并其他器官疾病者;③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患有重度精神类疾病, 无法配合医护人员治疗者;②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存在严重过敏反应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 每组29例。A组中, 男15例, 女14例, 年龄32~77岁, 平均年龄(51.48±9.38)岁;B组中, 男14例, 女15例, 年龄33~78岁, 平均年龄(51.78±9.6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紫杉醇与顺铂联合化疗进行治疗,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正式进行化疗前24 h, 以口服用药的方式给予患者地塞米松进行治疗, 4 mg/次, 2次/d, 持续服用3 d。使用专用的溶媒将37.5 mg/m2多西紫杉醇进行溶解, 后加入250 ml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以静脉滴注的方式对患者给药。在治疗1~5 d的过程中, 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患者75.0 mg/m2顺铂进行治疗。持续治疗6周。
1. 2. 2 護理方法 A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 具体操作如下:询问患者病史, 对其给予饮食护理、用药干预等。B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 具体操作如下:①由于疾病的影响很容易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压力, 这种压力会导致其出现绝望、伤感、恐惧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 进而对化疗治疗的预后造成影响。因此, 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 并给予对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在最大程度上安抚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 并协助其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 以此提升配合治疗度;②紫杉醇和顺铂对骨髓有着显著的抑制效果, 将两者联合使用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但同时也会对骨髓造成过度抑制。因此,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实际临床表现, 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用药剂量与方式做出合理调整。除此之外, 由于化疗对骨髓造成的抑制会对患者形成巨大的危害, 因此, 应对患者给予保护性的隔离措施, 严格限制探视人员的数量与次数, 确保整个护理过程无菌操作;③由于过多地使用紫杉醇会出现一系列的变态反应, 即使是极小的用量也会可能引发超敏反应。因此, 护理人员应在用药前对患者给予对应的抗过敏药物, 并根据患者的实际过敏表现, 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与设备。对于存在严重变态反应者, 应立即停药, 采取抗过敏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效果判定标准:①接受临床护理干预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且相关不良反应消失, 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 视为显效;②接受临床护理干预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且相关不良反应得到有效控制, 临床症状得到缓解, 视为有效;③接受临床护理干预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未得到改善, 且伴随一系列的相关不良反应, 临床症状发生恶化, 视为无效[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 A组患者护理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7例, 护理总有效率为75.86%;B组患者护理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1例, 护理总有效率为96.55%;B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高于A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A组患者发生脱发 3例、神经毒性1例、骨髓抑制1例、胃肠道反应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9%;B组患者发生脱发1例、神经毒性0例、骨髓抑制0例、胃肠道反应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