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的疗效与对血小板参数的作用分析
2019-07-01孙德生
孙德生
【摘要】 目的 探討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的疗效与对血小板参数的作用。方法 68例脑血栓患者, 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各34例。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 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随访6个月复发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全血粘稠度、血浆粘稠度、血小板粘附率、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全血粘稠度、血浆粘稠度、血小板粘附率、血沉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8.431、7.331、6.286、4.641, 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IL-6、IL-8、TNF-α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746、11.530、11.259, P<0.05)。观察组复发0例(0), 对照组复发5例(14.71%), 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97, 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8.2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的疗效与对血小板参数的作用效果显著, 可显著提升疗效, 降低各项血小板参数, 值得推广。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脑血栓;血小板
脑血栓患者发病因素主要包含动脉粥样硬化、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等, 其中基本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 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病, 与动脉粥样硬化互为因果[1]。患者多在安静状态下或睡眠中发病, 可突然出现偏侧上下肢麻木无力、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症状, 治疗后会伴随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临床治疗常采用药物、外科及康复措施。本次研究中, 给予观察组患者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68例脑血栓患者, 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4例。观察组男20例, 女14例;年龄48~60岁, 平均年龄(51.25±2.96)岁。对照组男19例, 女15例;年龄47~60岁, 平均年龄(51.27±2.9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首次发病, 入院时间<72 h;意识清晰, 能够进行沟通, 自愿参与;未合并肿瘤。②排除标准:依从性较差;具有精神疾病史;中途退出;具有药物过敏史。
1. 3 方法
1. 3. 1 对照组 给予患者阿托伐他汀钙片(商品名:立普妥,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1408, 规格:20 mg/片)口服, 起始剂量为10 mg, 1次/d。连续治疗4周。
1. 3. 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阿司匹林肠溶片(东盛科技启东盖天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2024179, 规格:0.3 g/片)口服, 100~300 mg/d。连续治疗4周。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血小板参数:于治疗前后对患者全血粘稠度、血浆粘稠度、血小板粘附率、血沉水平进行检测对比。②血清炎性因子:治疗前后对患者IL-6、TNF-α、IL-8水平进行检测, 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后机体炎性状况。③随访6个月, 对患者复发情况进行统计。④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生活能够自理;有效: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生活基本自理, 但仍需他人帮助;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全血粘稠度为(6.42±1.02)mPa·s、血浆粘稠度为(2.91±0.91)mPa·s、血小板粘附率为(49.51±8.71)%、血沉为(32.81±2.36)mm/h;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全血粘稠度为(6.41±1.08)mPa·s、血浆粘稠度为(2.93±0.87)mPa·s、血小板粘附率为(48.55±8.72)%、血沉为(32.74±2.33)mm/h。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粘稠度为(4.61±0.63)mPa·s、血浆粘稠度为(1.62±0.12)mPa·s、血小板粘附率为(35.62±2.97)%、血沉为(25.31±2.66)mm/h;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全血粘稠度为(5.59±0.25)mPa·s、血浆粘稠度为(1.98±0.26)mPa·s、血小板粘附率为(39.84±2.55)%、血沉为(28.31±2.67)mm/h。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全血粘稠度、血浆粘稠度、血小板粘附率、血沉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全血粘稠度、血浆粘稠度、血小板粘附率、血沉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8.431、7.331、6.286、4.641, P<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IL-6为(18.71±1.12)pg/ml、IL-8为(2.61±1.03)ng/ml、TNF-α为(36.12±2.31)ng/L;对照组治疗前IL-6为(18.56±1.54)pg/ml、IL-8为(2.62±1.18)ng/ml、TNF-α为(36.21±2.33)ng/L。观察组治疗后IL-6为(6.31±1.27)pg/ml、IL-8为(0.51±0.22)ng/ml、TNF-α为(19.21±1.36)ng/L;对照组治疗后IL-6为(7.25±1.54)pg/ml、IL-8为(0.98±0.09)ng/ml、TNF-α为(23.25±1.59)ng/L。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IL-6、IL-8、TNF-α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IL-6、IL-8、TNF-α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746、11.530、11.259, P<0.05)。
2. 3 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复发0例(0), 对照组复发5例(14.71%), 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97, P<0.05)。
2. 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8.2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脑血栓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及多发病, 患者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可导致脑组织及脑神经受到损伤, 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损伤, 发病前多无明显前驱症状, 仅出现轻微头晕等不适症状, 易被患者忽视, 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致残率及复发率, 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脑血栓发生的主要因素为机体内脂肪代谢异常导致血压中脂肪沉积率上升, 进而导致冠状动脉血管壁中出现斑块, 对血管平滑肌造成刺激, 促使炎性因子分泌增加, 提升血小板聚集率, 从而引发脑血栓[3-5]。临床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 患者经抢救后, 需持续服用药物控制病情, 降低复发率。
阿托伐他汀是冠心病临床常用治疗药物, 能够有效降低非致死性卒中的风险, 同时还能够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风险, 可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具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阿托伐他汀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选择性、竞争性抑制剂, 能够有效抑制HMG-CoA还原酶分泌, 从而降低其在机体内的水平, 降低机体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从而达到治疗效果[6, 7]。
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能够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 可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血栓素A2的生成, 抑制环氧合酶的合成, 从而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同时还具有解热、镇痛、消炎的作用, 降低体温, 缓解肌肉疼痛。
阿司匹林具有较好的消炎作用, 可显著改善机体内炎性因子水平, 将其与阿托伐他汀联合使用, 能够进一强强化治疗效果, 从而有效降低复发率, 促使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 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的疗效与对血小板参数的作用效果显著, 可显著提升疗效, 降低各项血小板参数, 减少复发率, 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促进患者康复, 值得推广。但本研究中存在一定缺陷, 如样本选取较少、研究时间较短等, 还需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 吕清林. 脑血栓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与抗血小板药联合治疗的效果及血小板参数影响观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6, 23(S2):
63-64.
[2] 邓立军, 张淑琴, 魏进, 等. 阿托伐他汀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 17(31):6107-6110.
[3] 邓秀炳.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血栓与止血学, 2016, 22(2):192-194.
[4] 高学忠. 阿托伐他汀聯合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分析 及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9):10-11.
[5] 章燕, 隽红燕. 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脑血栓患者的效果及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中外医学研究, 2018, 16(3):30-31.
[6] 廖伟数, 严国山, 陈华, 等. 阿托伐他汀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对脑血栓临床效果、血小板参数及预后分析. 当代医学, 2018, 24(2):87-88.
[7] 陈勇, 付德安. 阿托伐他汀与抗血小板药对脑血栓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1):122-125.
[收稿日期:2018-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