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观察
2019-07-01江涛
江涛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 跟骨骨折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踝-后足评分、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踝-后足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的2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 不仅能有效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 缩短手术时间, 还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 改良微创小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患者会出现肿胀、淤斑、足跟部疼痛等癥状[1], 对患者的行动有一定的影响, 多数患者是由于从高处跌落, 足部着地, 导致的跟骨骨折, 由于跟骨解剖位置的特殊性, 该部位的血液循环较为丰富, 若是不及时的接受治疗, 极易导致后期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 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大[2];对于该疾病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 通过手术进行骨折部位复位, 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本次研究中, 着重探讨改良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 女27例;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40.66±9.63)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 女24例;年龄18~66岁, 平均年龄(40.62±9.7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无精神障碍、交流障碍, 可自主交流; ②伴随疾病对实验研究无影响;③研究人员与患者详细讲述本次研究, 患者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本次研究获得医学伦理会与科室支持。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取健侧卧位, 实施腰硬联合麻醉, 完善术前准备, 在患者下肢放置气囊止血带, 切口应选择患者外踝尖下方约5 mm的位置, 长度应为4~5 cm, 逐层切开, 锐性分离患者的外侧与故浅面间隙, 暴露根骨关节, 使用撬拔技术进行骨折部位复位, 复位后使用克氏针将关节面下端进行固定, 随后再将3.5 mm的克氏针打入根骨体后部位, 以恢复根骨长度, 复位完成后可将人工骨植入关节面塌陷处, 最后使用跟骨板将其固定好, 逐层缝合后, 使用无菌敷料对手术部位进行包扎[3-5]。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踝-后足评分、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踝-后足评分对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患者的疼痛感、足部功能、屈伸、内翻、步态等, 满分为100分, 分数越高, 踝关节功能越好[6]。并发症包括皮肤麻木、皮瓣坏死、腓肠神经损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踝-后足评分及手术时间对比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踝-后足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跟骨骨折后若不及时的接受手术治疗, 患者极易发生骨畸形愈合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疾病, 目前临床上对于跟骨骨折, 主要是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但是对于手术的入路方式, 仍有较多争议, 改良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是现如今新型的手术方式[7, 8], 对于患者而言, 接受该手术治疗, 可以有效的纠正跟骨内翻, 是跟骨结节直接复位, 从而获得理想的关节面复位效果, 且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低, 手术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采用改良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 不仅能有效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 缩短手术时间, 还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勇, 庄云强, 姜刚强, 等. 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常规解剖钢板与掀开跟骨外侧骨瓣可吸收钉治疗疗效对比. 中华全科医学, 2018, 16(3):375-379, 479.
[2] 任栋慧. 手术前后高压氧处理对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18, 25(3):188-190.
[3] 白洪涛, 王硕磊, 谢昆, 等. 跗骨窦联合跟腱旁纵行切口与外侧L型切口行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比较. 中国临床研究, 2018, 31(4):518-520.
[4] 莫济贤, 王洪伟, 高锋, 等. 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足踝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 32(4):426-428.
[5] 林韩, 刘圣星, 乔永军. Ilizarov技术配合撬拨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治疗跟骨骨折上的临床疗效比较.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7, 21(6):449-453.
[6] 游军, 陈子华, 陈文超. 改良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中国当代医药, 2017, 24(7):103-105, 108.
[7] 黄晟, 沈鹏程, 徐浩, 等. 改良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与传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7, 21(35):5668-5672.
[8] 刘志刚. 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观察. 北方药学, 2014(3):126-127.
[收稿日期:2018-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