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加持续冲洗在难治性压疮创面护理中的效果

2019-07-01陈桂芸谢继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3期
关键词:难治性换药负压

陈桂芸 谢继萍

【摘要】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加持续冲洗在难治性压疮创面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93例难治性压疮患者, 按先后序列号(1~60)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单独常规护理,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加持续冲洗, 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95.7±10.6)%、护理满意度评分(97.4±10.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6±9.7)%、(76.3±10.5)分, 创面完全愈合时间(20.5±3.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1.1±5.6)d, 换药次数(6.4±1.2)次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2.7±5.7)次,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加持续冲洗在难治性压疮创面护理中的效果显著, 提高了创面愈合率、护理满意度, 缩短了创面完全愈合时间, 减少了换药次数,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加持续冲洗;常规护理;难治性压疮;创面愈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3.114

压疮的发生机制为血液循环障碍, 在长期压迫身体局部组织的情况下发生, 引发组织缺氧缺血坏死, 促进局部皮肤破损的出现。压疮将巨大的痛苦带给了患者, 对疾病恢复造成不良影响, 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严重的情况下还会促进全身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同时, 压疮还将患者的医疗成本、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增加[2]。本研究探讨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加持续冲洗在难治性压疮创面护理中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93例难治性压疮患者, 按先后序列号(1~60)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43例)。研究组患者中, 男27例, 女23例;年龄53~80岁, 平均年龄(66.7±10.7)岁;创面直径5~15 cm,平均创面直径(10.3±2.4)cm;病程5个月~2年, 平均病程(1.3±0.5)年;压疮部位:骶尾部压疮23例, 臀部压疮14例, 背部压疮13例;临床分期:Ⅲ期28例, Ⅳ期22例;骨外露情况:11例有骨外露, 39例无骨外露。对照组患者中, 男23例, 女20例;年龄54~80岁, 平均年龄(67.2±10.3)岁;创面直径6~15 cm, 平均创面直径(10.8±2.6)cm;病程6个月~2年, 平均病程(1.4±0.6)年;压疮部位:骶尾部压疮20例, 臀部压疮12例, 背部压疮11例;临床分期:Ⅲ期24例, Ⅳ期19例;骨外露情况:8例有骨外露, 35例无骨外露。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为单发压疮;②均向肌层深入;③均符合压疮的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疾病;②缺乏清晰的意识;③无法有效配合研究。

1. 3 方法

1. 3. 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应及时为患者清创, 将坏死组织除净, 最好保证组织新鲜, 同时血供边缘良好。然后运用包扎疗法或暴露疗法, 在此过程中严格依据患者的创面大小。此外, 加强和患者的沟通, 积极疏导其焦虑等负面情绪, 将疾病相关知识详细介绍给患者, 促进患者增强治愈的信心及依从性的提升, 从而对治疗与护理效果进行改善。对患者生命体征及局部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督促患者对舒适的体位进行有效保持, 在患者出院时对其进行指导, 督促患者将摩擦创伤部位的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 同时督促患者定期来院复诊。

1. 3. 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加持续冲洗, 采用一次性作用负压引流护创材料包(苏州爱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将患者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覆盖起来或对其进行填充, 间断缝合创面边缘、VSD材料边缘, 同时对其进行封闭, 在此过程中将生物半透膜充分利用起来, 促进密闭空间的形成, 将负压源和引流管连接, 控制负压在-450~-125 mm Hg(1 mm Hg=0.133 kPa), 用0.9%氯化钠溶液500 ml加庆大霉素8万U持续冲洗, 冲洗期间重点观察压疮创面密闭状态、冲洗引流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及性质, 如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7~10 d为1個疗程。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护理满意度。创面愈合率=(治疗前创面面积-治疗后创面面积)/治疗前创面面积×100%。从护理专业度、操作技术、态度3个方面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 总分为0~100分, 0~59分、60~89分、90~100分分别表示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95.7±10.6)%、护理满意度评分(97.4±10.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6±9.7)%、(76.3±10.5)分, 创面完全愈合时间(20.5±3.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1.1±5.6)d, 换药次数(6.4±1.2)次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2.7±5.7)次,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和其他传统创面处理方式相比,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加持续冲洗能够将创面渗出物、坏死组织及时清除掉, 对局部微循环进行改善, 具有通畅的引流等[4, 5]。近年来, 在压疮护理中,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加持续冲洗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6-11]。

本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95.7±10.6)%、护理满意度评分(97.4±10.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6±9.7)%、(76.3±10.5)分, 创面完全愈合时间(20.5±3.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1.1±5.6)d, 换药次数(6.4±1.2)次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2.7±5.7)次,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加持续冲洗在难治性压疮创面护理中的效果显著, 提高了创面愈合率和护理满意度, 缩短了创面完全愈合时间, 减少了换药次数,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盛青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传统换药技术治疗压疮感染创面疗效观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22):192.

[2] 宋知仁, 郑建锋, 成路, 等. 同型新鮮冰冻血浆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在压疮修复中的效果. 中华烧伤杂志, 2017, 33(3):171-172.

[3] 王静, 徐炜志, 葛秀峰, 等. 负压联合管状皮瓣“填塞法”治疗坐骨结节囊袋样压疮. 中国美容医学, 2017, 26(2):23-25.

[4] 张志云, 徐姝娟, 王方, 等.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局部氧疗在重度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7, 36(5):504-506.

[5] 钟俊, 何树清, 刘驰星, 等. VSD臀大肌下部肌皮瓣转移术微孔喷气式气垫综合治疗复发型压疮. 浙江临床医学, 2017, 19(4):695-696. 

[6] 许晓勇, 杨梅, 李玉琴, 等.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灌洗在深度压疮修复中的应用.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7, 29(6):415-418.

[7] 李小叶.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难治性压疮患者中的应用.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4, 22(6):151-153.

[8] 于红. VSD技术及常规护理对难治性压疮创面的护理效果比较.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4):53-55.

[9] 吴金菊, 玉静, 覃在芳.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深度压疮感染中护理体会.当代医学, 2017, 23(6):162-163.

[10] 阿斯木古力·玉麦尔,孜比尼沙·吾斯曼.VSD负压封闭引流与换药治疗对难治性压疮护理中的疗效比较.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16(11):243-244.

[11] 覃佩红, 农新盛, 文香兰,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难治性褥疮中的应用及护理.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 6(2):165-167.

[收稿日期:2018-08-11]

猜你喜欢

难治性换药负压
封闭负压吸引治疗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研究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难治性支气管炎的效果分析
慢病规范管理治疗对难治性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负压救护车为何能隔离病毒
“负压”为何能隔离病毒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效果体会
吲哚布芬片在难治性小儿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浅谈换药室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外科『换药』学问大
负压技术在45例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