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干预效果分析

2019-07-01柯三妹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3期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人性化护理

柯三妹

【摘要】 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 观察组心理功能(57.5±3.8)分、躯体功能(48.2±3.5)分、社会功能(52.4±3.1)分、物质生活状态(46.8±2.1)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34.6±3.1)、(31.1±3.6)、(33.7±4.2)、(34.6±2.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并发症患者1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7.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患者4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0.0%。观察组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人性化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3.098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手段, 对改善患者肾功能、延长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中最重要的血管通路, 其功能状况直接影响着血液净化效果[1]。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尤为重要。因此,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 其中男47例, 女33例;年龄42~80岁, 平均年龄(59.6±7.3)岁;透析时间5~26个月, 平均透析时间(16.2±4.4)个月;原发病:高血压肾病18例, 糖尿病肾病26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22例, 其他1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0例。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包括术前护理、健康宣教、病情监测、饮食护理、自我护理指导、动静脉内瘘日常护理等。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

1. 2. 1 环境护理 患者入院时护士要热情接待, 净化中心内保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床单整洁, 定时通风换气, 光线柔和自然。候诊室内四壁贴有图文并茂的宣传画, 根据患者的喜好摆放一些绿色植物、鲜花、小挂件, 并适当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 把物品摆放整齐, 并附上文字标识。提供热水、微波炉、轮椅、书刊报纸、棋牌、电视机, 厕所安装防滑装置、呼叫铃, 让患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1. 2. 2 护士培养 开展人性化护理的关键是在于护理服务理念的转变, 要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所以血液透析中心护士首先要转变护理观念, 深入学习和认识人性化护理, 并努力提高业务素质, 减轻患者生理上的痛苦。做到举止优雅、仪表整洁、动作轻盈、工作责任感强, 并且应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与患者沟通, 技术熟练, 语言温柔, 态度和蔼。维护患者尊严, 做到换位思考, 设身为患者利益着想, 用亲切、热情的态度向患者详细介绍主管医生、护士、血液透析的环境和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等工作, 让患者心情放松、面对现实,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 2. 3 不良认知护理 主动与患者交流, 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等采取相应的宣教方式, 讲解关于血液透析的知识以及护理动静脉瘘的要点, 告知注意事项, 并发放宣传资料, 让患者对病情有正确的认识, 明白血透的意义及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动静脉瘘的护理要点等, 培养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1. 2. 4 心理干预 血液透析需长期进行, 病情的折磨与经济压力往往让患者感到消极、悲观、焦虑, 为此, 护理人员应给予人性化心理疏导。结合患者的社会、文化背景、性格特点及生活习惯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2]。可鼓励患者通过深呼吸、看电视、听音乐等方法来消除心理压力。同时, 多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 帮助患者增加自信。此外, 适时运用眼神、手势等暗示性动作安抚患者的情绪。

1. 2. 5 透析过程中护理 在透析过程中要加强巡视, 密切注意设备运转状况及患者的生命体征, 做好护理记录, 严密防范低血压、穿刺点渗血、急性溶血等并发症, 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并给予必要的日常照顾, 如倒水、热饭、摇床等, 让患者感到亲切舒适。主管护士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 进行健康指导, 达到家属的支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的目的。

1. 2. 6 透析后护理 利用电话、QQ、微信、短信等方式进行定时随访, 了解患者健康状况, 并给予家庭指导, 提高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效果。

1. 2. 7 個性化护理 净化中心对所有的血液透析患者都建立了档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 通过自理能力评估量表对每例患者都进行了自理能力的评估, 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 使患者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得到精心的照顾和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并发症(穿刺点渗血、局部肿胀、感染、血栓、血管狭窄)发生情况及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通过简易生活质量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 涉及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4项内容, 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3]。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 观察组心理功能(57.5±3.8)分、軀体功能(48.2±3.5)分、社会功能(52.4±3.1)分、物质生活状态(46.8±2.1)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34.6±3.1)、(31.1±3.6)、(33.7±4.2)、(34.6±2.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出现并发症患者1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7.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患者4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0.0%。观察组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肾衰竭的主要方式, 而此种方法的疗效主要取决于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据研究证实, 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有助于提高透析患者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期限[3]。动静脉内瘘属于血管吻合手术, 术后极易产生并发症, 如渗血、血栓、感染等, 降低了治疗效果。另有研究显示, 采取正确有效的穿刺方法, 并重视对透析前后的护理干预, 能明显延长内瘘使用时间, 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4-6]。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医学模式的改变, 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得到广泛认同。人性化护理是指以患者为中心, 尊重患者的本质、维护患者的利益, 并把爱心与责任心融入到整个护理过程中的护理模式[7, 8]。本文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优质护理, 从患者的需求出发, 将人性化护理理念贯穿于血液透析整个过程中。同时, 耐心指导患者掌握动静脉内瘘的自我护理方法, 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了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给予安慰与鼓励, 使其树立起治疗信心,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进而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 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中效果显著, 使患者舒适度增加, 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使得内瘘使用更加安全, 进而极大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董小慧. 优质护理服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 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33):138-139.

[2] 王玉香.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20例临床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 13(18):426-427 .

[3] 冯玉珍. 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40例围术期护理干预. 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20):25-26.

[4] 吴晓英, 黄静. 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1):96-99.

[5] 张晓敏. 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6, 1(10):228-229.

[6] 赵春燕. 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观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11):1681-1682.

[7] 李晶, 战燕, 李慧敏.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6):166-167.

[8] 张彬彬, 刘霞, 丁育红, 等.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心理医生, 2016, 22(23):173-174.

[收稿日期:2018-08-24]

猜你喜欢

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人性化护理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依从性的分析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
协同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管理作用
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hs-CRP、IL-6和ADPN水平的影响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Fogarty导管在血透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失功再次手术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